04.02 劉啟星:變 遷

變 遷

或許是年齡大了,就慢慢重視起身體健康來,養成每天晚散步,早晨小跑的習慣,就權當是“怕死愛錢沒瞌睡”吧。

隔著寬展的環城東路看見的是連片的二層小樓,獨家院落,鐵藝柵欄的圍牆,統一規劃整齊劃一,人行道、綠化帶、文化廣場等一應俱全,頗有小別墅的味道,尤其是馬路那叫一個寬展筆直,路燈就像閱兵式上高大挺拔的士兵一樣整齊。這些地方是我們小時候抓野兔、掏鳥窩、玩“中國美國”遊戲的地方,如今大變樣了,成了鹿圈新村。

刘启星:变 迁

今年春節回來上班,老是聽到這一帶鑼鼓喧天鼓樂齊鳴,午飯後變循著聲音往熱鬧處去看個究竟,人群中突然傳出一聲吼叫;

“老劉”

回頭一看是唐乃亥鄉上鹿圈村前任村長史萬發,我在唐乃亥鄉工作那五年中當過四年的鹿圈村包點幹部,彼此是好朋友。這個人是個快嘴,直性子,大嗓門,還沒問怎麼會事,他就興奮的指著村委辦公室門前廣場對我說“我們在練社火,準備今年好好熱鬧個,以前在鹿圈裡把人圈傻了”。

緊接著就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那個就是我的房子”

“你的”?我當時有些懵。

刘启星:变 迁

他看著我一臉的迷茫笑著說“鹿圈新村”不知道嗎?水電暖齊全,看樣子你老了,他揶揄的一陣大笑,兩個人邊走邊聊邊回憶鹿圈的過去。

鹿圈位於興海縣黃河谷地,地勢平坦,適宜農業耕作,是興海的小塊農業區之一。東面隔黃河與同德縣毗鄰,西南背靠萬丈懸崖峭壁,坐落在黃河與大河壩河交匯的倒“人”字形的三角區域,更加形象一些的話那就是在“人”下面加一橫所形成的地方,一橫就是西南面的懸崖峭壁。冬天到了下午三點靠近山根的人家便沒有了陽光,全村在四點以後基本上不見太陽。據說以前沒有人居住的那些年代,偶爾黃河結冰有些鹿等野生動物從冰橋走過去覓食,一直到開春冰橋消融後就走不出去了,圈在了那裡,鹿圈故而得名。

01

出行難

六七十年代縣上為了增加耕地面積解決農業滯後,糧食短缺的問題,組織群眾硬是在陡峭的峭壁上人工打出了近三公里的洞(也可以說是隧道吧),據當地老人回憶,當時沒有機械和儀器設備,全是依靠人力鐵鍬、背篼和群眾智慧幹出來的。在我駐村期間有位上級領導看過鹿圈洞後真誠地發出了“人民群眾是真真的英雄”的感慨。

到鹿圈村我們戲稱要走“兩天一夜”洞兩頭是白天,洞裡面是黑夜。沒去過的人如果沒有照明的東西是走不過去的,沒有經驗初次穿越的人不小心會沿著通風口的光亮走出通風口掉到黃河裡,極為危險。我們走慣了不需要照明工具,找半截樹枝順著洞壁一直劃出去,或者在洞口的沙土裡找到一些過往村民埋在沙子裡橡膠車胎、球鞋底子一類的東西點燃當火把用走過去。那些年鹿圈的群眾就靠那個洞進出,如果是大河壩河漲了或洞某個地方塌了就哪兒也去不了,雖然有膽大的村民趟著齊腰深的水過河,可是非常危險,那是用生命在冒險。

02

出行難導致 就醫難 上學難

春耕時節,由於村民們把家肥都積攢在巷道里準備運到地裡,大人們忙於農活無暇照顧孩子,或許是這個原因一年春耕時節突發兒童“中毒性痢疾”,一個孩子因為手扶拖拉機陷在洞裡的沙土裡夫妻二人最終沒能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縣上。還有同一家的兩個孩子因為大河壩上游突降暴雨河水暴漲人力根本過不去,兩個鮮花般的生命就在河邊凋零了,我至今清晰記得孩子的父母親撕心裂肺的哭聲,缺醫少藥的現象嚴重威脅著村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地勢偏僻加之交通不便,鹿圈很缺老師,上下鹿圈二百多戶人家的孩子只有三名民辦教師,工資極低,所以小學教育時斷時續。那些年壓在政府部門心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鹿圈的師資問題和就醫問題。每年鄉上開會總是會有鹿圈的村委負責人提出這些問題,甚至會有酒後罵娘發脾氣的事情發生。

“鹿圈是後孃養的,沒人管”等等。

在無奈之時鄉上決定選派我還有鄉教委及鄉政府三名年輕人到鹿圈當一年老師。我們也是熱血彭拜,欣然接受,至今還記得我們三個說“黨和政府指到哪裡,我們就打起鋪蓋走到哪裡”的豪言壯語,如今回憶起來還覺得情緒有些激動。

不過在縣委、縣政府和教育部門的共同關懷和重視下從專業的師範學校解決了小學老師問題。幾年下來,廘圈教育質量突飛猛進,適齡兒童輟學率降為零,小學教育就可以在村子裡完成。

後來省、州、縣為鹿圈村在大河河上修建了吊橋,初中高中學生也因為有了橋去鄉上、縣上上學方便了很多、安全了很多,為村民解決了大難題。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鄉衛生院也派醫務人員輪流常駐村裡,緩解了上下廘圈村上學難、就醫難的現象。

03

電視

由於有了吊橋,有些東西都好運進去了,我向鄉黨委鄉政府反映群眾希望能看到電視的願望,鄉黨委鄉政府爭取資金,協調業務部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半年內修建了電視轉播臺,終於結束鹿圈信息閉塞、群眾文化生活單調的局面。記得開播之時大家不會調試電視機,於是乎我和縣電視臺一位工作人員成了寶貝,很搶手,誰家電視調試好了可以看了誰家就喝酒吃肉慶賀,男人們邊喝酒邊看,孩子和女人們瞌睡了就和衣而臥迷糊一會兒,瞌睡鬆勁了就翻起來接著看,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大家都稱讚包點幹部和鄉上領導辦了一件好事。

漸漸地人們從電視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年輕人思想活泛的開始走出鹿圈去掙錢,孩子們也能到縣上享受更好的教育了,姑娘和小夥子的穿著打扮也入時了起來。

04

大骨節病

最困擾鹿圈群眾的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一種地方病叫“大骨節病”。患者手指指間關節粗大,嚴重的還會疼痛,手指僵硬,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家長們尤其擔心孩子們以後的健康,有些條件好一點的在縣城租個房子讓孩子離開鹿圈,再有門路的索性舉家遷出。

下鹿圈支書的兒子和我同齡,他的手那時已經變形了,我們朋友之間喝酒開玩笑叫“鷹爪”,現在想來真是不懂事。一直以來,省、州、縣地方病機構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全村免費檢查,發放藥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發病率,緩解了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1996年我因工作需要離開唐乃亥鄉,期間2011年因巡迴醫療去過一次,物是人非,好多老人大多不在了或搬走了,長大的孩子們都不認識。一位老支書請醫療隊在他家吃中午飯感慨地說;

“鹿圈人的舊日子終於完了,新生活就要開始了”。

是啊!國家在日益富強,社會在不斷進步,在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民生提上國家議程的今天鹿圈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村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的院子裡都停放著私家車。

聊著、回憶著不覺間走進了史村長的院子裡。

2019年春節是大家喜遷新居後的第一個農曆新年,大家大門上火紅的對聯無不洋溢著喜慶氣氛,字裡行間透著對黨和國家的富民政策的讚美和感謝之辭。

“老劉,這幾天全家大小忙著練“社火”今天就不留你了,過幾天請你喝酒,讓你感受一下鹿圈人的新生活”。

“當然要來,那還要看你老史的酒量如何了”倆人開懷大笑,爽朗的笑聲混合著喜慶的鑼鼓聲在空中久久迴盪。

刘启星:变 迁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四十年來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砥礪前行走過波瀾壯闊的改革之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中國夢。在興海昂首走向新時代的今天,鹿圈新村沐浴在金色的陽光裡,好一排欣欣向榮的景象,曾今那個閉塞、落後貧窮的鹿圈在新時代裡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劉啟星,祖籍,湟源,現居興海,從事醫療衛生工作。

===============================

青海在線文化傳媒出品。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青海讀書》公眾號面向廣大網友徵稿,歡迎廣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說、詩歌、書評、新書推薦均可。文責自負,自己校對。投稿時請發作者簡介和需要配圖的照片。郵箱:[email protected],讀書QQ群:371156841

文化顧問/王文瀘

執行主編/劉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