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平潭娘宫因项目建设历经四次征迁:将心比心 和谐征迁在路上


平潭娘宫因项目建设历经四次征迁:将心比心 和谐征迁在路上

娘宫村征迁干部了解被征迁户近期生活状况

位于北厝镇的娘宫村,自1998年的城关公路先行工程起,历经了四次征迁。最近,这里又面临着新一轮的建设,金井湾大道至澳前西路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在此加快推进。近日,在娘宫村村委会,北厝镇党委统战委员郑传金正和村干部们商讨接下来的工作。墙上的征迁进度表显示,九户征迁户目前已成功签约七户。他们知道,如何让剩下的征迁户同意签约,是项目推进的关键。

困难重重

征迁进度陷僵局

年初,在接到实验区征安办关于金井湾大道至澳前西路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任务时,由郑传金带头的征迁小组立刻确立包户干部,实行镇村干部分工合作,投入前期筹备工作。但通过摸底走访,他们便意识到,此次征迁工作远比想象中困难。

“因为娘宫村经历了多次征迁,目前没有多余的临时过渡房,村里有四户村民家里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一户家中老人还瘫痪在床。”娘宫村党支部书记陈友华说,像这些老人的问题尤为突出。

软磨硬泡

迎难而上不言退

“征迁没什么诀窍,靠的就是耐心。虽然累,但是跑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四次,我相信问题总是能克服。”陈友华就是这样告诉自己以及同伴的。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们也沉下心来做好征迁工作。

23岁的大学生村官周青青是这支征迁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不论刮风下雨,她总是忙着走村入户,还时常利用午休时间,一个人带着纸笔和卷尺,去征迁户家中丈量面积,绘制平面图;村委会副主任周建鸿多次往返福州,几经波折找到征迁户,面对面沟通。

“因为没有合适的临时过渡房,村干部四处借房子,跟之前征迁户沟通看能不能腾出多余的房间来,能住的公家宿舍也都优先安排给他们。”郑传金说,大家都尽可能照顾村民的切身需求,特别是瘫痪在床的老人,专门挑选一楼的空房,并在旁边搭建临时集装箱供看护人员休息和煮饭。

在这样将心比心地沟通下,今年大年初六就有村民签约同意征迁,此后陆续又有六户签约。“每一次签约都来之不易,饱含心血。”陈友华说。

将心比心

和谐征迁在路上

“征迁没有固定模式,不能照搬照抄,每一户都有其特殊性,要区别对待。”陈友华说,最关键的是要倾听他们的诉求,设身处地替征迁户考虑问题,处理问题也就不会没有头绪。

对于工作人员丈量好的土地,很多征迁户总是不放心。“我们理解他们的想法,第二次复测就由村干部带队,当着村民的面重新测量再签字确定。”陈友华说,对于那些已经签约的征迁户,村干部还去他们家里帮忙搬运家具。像这样看似繁琐的细节,却对顺利征迁起到莫大的帮助。

薛梅平是这批征迁户中第一个签约的,“我能理解村干部工作的不容易,要不是因为支持建设,这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我是真的舍不得搬走。”

“虽然目前的征迁工作小有成绩,但是我们仍不能松懈,继续加大力度,秉承和谐征迁的理念,力争按时完成任务。”郑传金说。

  • 来源:平潭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