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清末報紙:慈禧、太監,他們說了啥我都知道

清末的報紙是怎麼寫慈禧的?他們如何評價當時的局勢?

本週,「聽好書」為大家推薦《新政、立憲與革命》這本書,它主要講述了1901年-1911年這十年的歷史,這段歷史被教材匆匆帶過,但是從整個近代史的角度來說,清末新政的這十年是一段完整的歷史階段,既是清政府挽救自己的最後一次努力,也是晚清在改變自身政治體制這件事上,走得最遠的一次嘗試。

書中有很多有趣的細節,接下來我們為大家分享。

《新政、立憲與革命》這本書實際上是一本論文集,作者李細珠為了說明清末立憲時的一些歷史事件,引用了很多史料的原文,比如:當時反對立憲的軍機大臣鐵良、榮慶覺得太監們能夠影響到慈禧,於是在他們之中散佈謠言,說一旦立憲成功,所有的宮女和太監就都會被趕走,不能像以前那樣在宮廷裡享福。於是就發生了下面記載的歷史事件:

“裁內監之議起(實則絕無此說)。一日,太后出,太監百餘人環跪哭求,謂:外間均欲逐去奴才等,乞老佛爺念奴輩服侍已久,開恩賜留。太后驚詫,謂:我未聽見有此話,如他們必須逐去爾等,是大與我過不去。”

編輯正看得過癮,一想不對啊,

那時候只有皇帝會有起居注,為啥慈禧太后的這些瑣事也被記錄了下來?再一看資料出處——《京師近信》,載《時報》。

等等,這個意思是說,報紙的消息靈通到都能打探後宮發生的事情了?

再往後翻書,發現《時報》的這個《京師近信》欄目料是真的足。比如當時的軍機大臣瞿鴻禨雖然反對設責任內閣,但面上一直不表態,這個欄目就諷刺“瞿氏周旋於兩黨之間,無所反對,將來無論何黨勝,瞿氏必不敗。”

所以不光消息足,膽子還很大?

清末報紙:慈禧、太監,他們說了啥我都知道

李細珠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張偉 攝影


按捺不住好奇心的編輯在採訪的時候問了李細珠老師,他這樣回答:

“實際上在清末的時候報紙應該是相當自由的。當時一個是本身對這個也沒有意識到,後面在清末的時候,大概在1909年,才出現一個報律,就對報刊要有一些規範性的法規。而且當時的報刊,有些記者他也有內線,比如說他可能記住那些當官的人或者他們的幕僚,通過錢來買信息的,他們有固定的內線。”

中國近代報紙,一開始都是傳教士在中國辦理,用來宣傳宗教教義以及通商活動等信息。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國人再次開始了辦報熱潮。例如康有為、梁啟超在1895年創辦的講論洋務的《萬國公報》,以及他們1896年分別在上海創辦的《強學報》《時務報》等等。。

清末報紙:慈禧、太監,他們說了啥我都知道

《時報》在民國繼續發行,圖中為1917年7月2日上海各界反對張勳復辟的內容

而我們剛剛提到的《時報》由保皇黨人創辦於1904年,是當時流亡日本的康有為、梁啟超在國內的喉舌。時報專闢了時評欄目,而這個時間又正趕上清政府預備立憲之始的1905年。所以,在這張報紙上,我們能夠追溯到那個時代眾多歷史場景的真實樣貌。

當然,書裡引用的不止這一張報紙,另外兩張引用比較多的是大名鼎鼎的《申報》和革命派創辦的《民立報》,這兩張報紙評論政治之尖銳比起《時報》也不遑多讓。

清末報紙:慈禧、太監,他們說了啥我都知道

《申報》由英商合辦,中國人執筆 被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

例如,1910年責任內閣人選懸而未決時,申報載文《內閣總理無非親貴》稱“至總理一席,慶邸(指當時的軍機大臣之首慶親王奕劻)本有謝絕一說。日下廷臣擬推朗貝勒、倫貝子、澤公三人(指當時的少壯派毓朗、溥倫、載澤),再就三人中推定一人。但朗貝勒一味卻辭,倫貝子近來因資政院故又為各樞臣所不喜,且將來又有貴族院議長之望,惟澤公既與各樞臣感情甚厚,且有自願承認之意,故甚為有望。然慶邸是否謝絕猶未可定,故澤公於此席亦尚未穩當雲。”

寥寥數語,道盡了當時複雜的政治局勢以及奕劻的虛偽。

清末報紙:慈禧、太監,他們說了啥我都知道

《民立報》 題字“光我神州”者為該報記者,同盟會元老陳其美

而《民立報》更是預言了“皇族內閣”的出現:“吾國之貴族,真有絕世聰明。龍種自與常人殊,豈不信哉?……國民無能,勞貴族多矣。故海軍也勞貴族,陸軍也勞貴族,軍機也勞貴族……而不久組織內閣,也又要勞貴族。賢者多勞,真乃萬能!”

而且,這些報紙不但評論時政,還努力開民智,倡導關注時事的風氣。當時,《時報》還做過一個投票競猜內給總理大臣人選,收到了8357有效票,有3734票猜中奕劻,有人投票時還寫道:“慶邸如不死,必為所得。”可見當時高層的種種權力糾葛,在民眾心裡,已經是洞若觀火。”

在不自由的時局裡,有自由的報紙,是那個混亂年代的幸運,人們有了思考、發言和求得共識的地方,才能和整個清朝專制階級的陰影相抗衡。而且,在我們今天回望歷史的時候,也留下了珍貴的記載。

所以,任何年代,公共的發聲空間都應該被保護,應該被重視,應該有人嚴肅地參與其中。這不僅是因為公共事務的需要,更是因為,如果只有一個聲音的話,只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有些事情就會被永遠忘記,有些記憶就會留下難以彌合的斷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