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爱国情 奋斗者】最美劳动者·榜样的力量——“中国好人”王娅

记者 苏晓梅

扎根一线爱岗敬业“零事故”

“她一直是最认真最严格的那个人”

在同事、徒弟的记忆中,“中国好人”王娅扎根一线、爱岗敬业,一直是工作最认真、要求最严格的那个人。

1986年11月,34岁的王娅调入原天津高压供电公司(现国网天津检修公司)工作。为补足电力知识,好学的她上中专系统“啃”起电力课程。《电工基础》《变电常见异常运行实例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她的“枕边书”。

5年后,业务过硬的她担任当时承担天津地区一半用电负荷、我市首座500千伏站——天津北郊500千伏变电工区北郊220千伏站值长。

时任北郊500千伏站站长的邵连生回忆:“我们站参加当时‘华北局十佳班组’评比,她在迎检中常给同事‘挑刺儿’,弄得全站人员都对她有意见。有时,她公开‘顶撞’我,和工区主任‘掰扯’,但干起活儿来比男同事都快、都好,大家心里都服气。”最终,北郊500千伏站顺利通过评比验收,全站人都认为王娅功不可没。

1991年,18岁的赵颖成为王娅的徒弟。让赵颖倍感压力的是,这个师傅一有时间就“追”着她讲,且经常冷不丁考她一两道题,出了错还会被骂“不长记性”,令她羞愧难当。然而,她在20多名新学员中,每次调考都不出前三名,还拿到了奖励。赵颖意识到,这个师傅跟对了,她开始喜欢这个“说狠话”的师傅了。

2001年,检修公司成立集控中心,主要监控海光寺、利民道两座重要220千伏变电站。那时,集中监控技术在国内刚兴起不久。当时,王娅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但她毅然同站里的年轻人一道,学习信息采集、监视控制知识,提出一套适用于变电运行的“四遥模式”,并参与主持编写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制度和管理措施,在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由于设备装备水平低等原因,电力系统故障频发,“变电运行”成为高危专业,误操作等几类常见违章行为往往造成设备和人身损害甚至死亡。老一辈运行人员有一句话:退休了,“全须全尾儿”就是圆满!

2002年,王娅退休了。仅在集控中心临退休前的一年时间里,她就发现并紧急处理海光寺站7件/次重大设备缺陷。工作中,王娅执行操作票3100多张,票面合格率达97.9%,累计完成“千项操作无差错”766次,连续多年实现个人安全无责任事故,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可谓“功德圆满”。


倾尽毕生所有捐资助学

用生命之火点亮贫困学子求学路

“中国好人”王娅是一名平凡的天津退休女工,身边的人都知道,她“手紧”;但她又如此不平凡,不仅慷慨捐助贫困学子,更在罹患胰腺癌晚期时,毅然放弃治疗,捐出仅有房产助学,并签署遗体捐赠协议,让生命得到延续。

她的“抠门儿”是出了名的。一次在班上,她撩起衣服给同事看她穿的秋裤,淡淡地说:“你看,这条秋裤是我父亲留下的,改了改,还不错吧!”为省下外面磨面每斤一角钱,她自己在家磨,手指肚被磨出5个血泡;她爱养花,经常买,但都是五角、一元的,从不舍得买贵一点儿的;她最奢侈的爱好是游泳,那时5元一场,歇班时她一去就是半天。

王娅第一次投身慈善是1985年为救助国宝大熊猫,到邮局寄出5元钱,这让她高兴了好几天。后来她发现,每一次捐款都能高兴好几天,她意识到付出是很愉悦的事。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设立,她捐出100元,这占她当时月工资的一半还多。此后,爱心捐赠从未间断,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都留下了她持续捐赠的足迹。她却从未向人提及。

“我当过知青,学历不高,也做过民办教师,清楚农村学生的状况,也知道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退休后一次闲聊,徒弟赵颖才得知王娅的善举,当时王娅如是说。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成立基金会,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王娅。那年7月22日,兴华青少年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收到一封邮件:“你们是有两个账户吗?我想确认一下账务公开情况。”

“我是工薪族,没有大笔的钱,现在是个老年人,你们若愿意接纳我,我很愿意持续捐助。”邮件往来中,王娅述说朴素心愿。很快,她汇去6000元,资助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中一名高中生白云三年的助学金,随后又捐出6000元资助另一名学生。像王娅这样没见面就捐钱的不多,让陈章武记忆深刻。

2018年3月,得知罹患胰腺癌,她加快捐资助学脚步:5月,为基金会汇去3万元捐款;8月,作出暂停治疗决定,趁着还有力气,去甘肃看她牵挂的孩子们。化疗进行第五个疗程,王娅又作出惊人决定: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并将唯一一套房产赠予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更多西部贫困学子,她还签署遗体捐献协议,连仅有的躯体也奉献给祖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事业。

倾尽毕生积蓄与房产捐资助学,她用生命之火,点亮贫困学子求学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