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想成為鐵帽子王,在清朝統治時期,到底有多麼困難?

羽菱君




首先,我們要先講一下明朝的爵位制度。朱元璋稱帝以後,鑑於自己往日貧苦的生活,朱元璋把自己所有的兒子都冊封為王。親王的嫡子繼承親王的爵位,其他兒子擁有君王的爵位。由於人口基數太大,幾代人之後,明朝的皇室成員數量成倍的增長。到了明朝統治的末期,如何養活數量眾多的皇族成員,已經成為了明朝中央非常頭疼的問題。例如山西省,山西省一年所有的糧食產量,還不夠山西境內的貴族們分的。由於不能工作,很多中低級貴族甚至被餓死在家裡。對於這樣的情況,明朝一點辦法都沒有。



清朝入關以後,也注意到了明朝在這方面的經驗教訓。因此,清朝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爵位繼承製定。例如一位普通的親王,親王去世以後,親王的兒子需要經過考試,考試合格之後,可以得到郡王的爵位。如果考試不合格,爵位會再降一級。清朝的爵位每隔一代自動降一級,這樣一來,哪怕是位高權重的王爺,幾代人之後,這一家族基本上就沒落了。在清朝歷史上,只有鐵帽子王能夠世襲罔替。換句話說,鐵帽子王的王爵能夠一直傳下去。但是,清朝的鐵帽子王非常的稀少,基本上能數過來。



截止清朝滅亡的時候,清朝總計冊封了12個鐵帽子王。其中,有8位都是清朝建立初期冊封的。但是,這些王爺們南征北戰,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表彰這些王爺們,清朝皇帝允許一部分王爺能夠世襲罔替。從康熙皇帝到道光皇帝,這100多年時間裡,清朝只冊封為一位鐵帽子王,那就是雍正朝的老十三胤祥。在雍正皇帝順利繼位的過程中,老十三胤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嘉獎自己的十三弟。雍正皇帝破格加封胤祥為鐵帽子王,一個兒子繼承親王郡王,另一個兒子封為郡王,這是清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最後的三位都出現在清朝的後期,分別是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恭親王奕訢是咸豐皇帝的弟弟,在光緒皇帝去世以後,幫助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在慈禧太后掌握實權以後,命令恭親王奕訢負責輔政,同時加封為鐵帽子王。至於醇親王奕譞也是咸豐皇帝的弟弟,能力遠不如自己的六哥。但是醇親王的兒子載湉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光緒皇帝。既然自己的兒子是皇帝,作為皇帝的生父,被加封為鐵帽子王也在情理之中。據說,在醇親王去世之後,光緒皇帝想為父親立一個諡號,可是慈禧太后堅決反對。



最後一個就是慶親王奕劻,慶親王是慈禧太后的寵臣,依靠溜鬚拍馬,稱為了清朝末期的實權人物。由於幫助慈禧太后幹了很多事情,慈禧太后加封奕劻為鐵帽子王。這也是清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幾年之後,武昌起義爆發,清朝的統治開始搖搖欲墜。1912年,統治了20多年的清朝滅亡。在清朝滅亡之後,那些鐵帽子王立刻喪失了依靠。由於沒有什麼謀生的手段,一些王爺的家境開始迅速衰敗,甚至出現了挖自己家祖墳的情況。到了40年代末期,有一位王爺依靠賣煤球度日,被戲稱為煤球王。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