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黃花梨打造的山東明代古船 紫檀木舵杆重達1.5噸 價值無法估量


說起位於山東半島最北端的蓬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人間仙境”和“八仙過海”的傳說,其實這座與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的城市,還是古代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其境內丹崖山下的潟湖,曾經是古代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登州港。

近年來,蓬萊市在古登州港清淤時陸續出土了四艘元明時期的古船以及大量文物。2012年,當地相關部門將發掘古船的原址,打造成為我國陳列古船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蓬萊古船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的保護和展示古船遺址,博物館主體建築基本埋於地下。

古船博物館共展出文物900多件,走進序廳,首先看到的是一艘出土於1984年的一號元代古船,這艘當時的沿海巡防戰艦,總長32.2米、寬6米,可搭載百名士兵,是我國已出土古船中最長的一艘,其龍骨、艌料、水密艙等很多獨創的造船技術在當時領先世界。


三號古船是一艘明初的高麗貨船,船上還搭載了當時高麗瓷窯生產的青瓷碗、陶繭形壺、陶甕等舶來文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韓國境內發現的高麗時期古船僅有6艘,而在中國蓬萊就已發現了2艘,蓬萊古船博物館也成為了目前我國唯一陳列有外國古船的博物館。

二、三號古船由於年代久遠,又歷經淤泥和海水的侵蝕,出土時僅能找到船底板,船身早已破敗不堪。經過專家的建議,決定將它們依然放置在出土發掘的地方,以還原發掘現場的展示手法,讓遊客切身體會到它們出土時的滄桑模樣。

中國的木作技術源遠流長,古代造船者根據船體不同部位,會選用不同的木材。由於黃花梨木的氣幹密度是0.84——0.95,比重較輕,一般浮於水,在明代被廣泛用於造船。蓬萊登州港出土的黃花梨造船木中,最大的一根長4.6米、寬0.6米、厚0.25米。

黃花梨木不但是我國明清時期最受推崇的木材,也是世界公認的優質木材。由於資源越來越少,其身價近年來也是水漲船高,從2萬元/噸“瘋狂”上漲至800多萬元/噸,但在市場上仍然是一木難求。蓬萊古船博物館收藏的這些黃花梨造船木價值無法估量,堪稱“鎮館之寶”。

紫檀木也是世界上最貴的木材之一,由於其材質緻密堅硬, 比重(密度)大於水,不需漆油,表面就呈現綢緞般的光澤,最適於用來製作傢俱和雕刻藝術品。在山東萊州海域出水的這根紫檀木舵杆,舵柄長5.5米、舵杆長6.3米,重達1.5噸,是博物館收藏的另一件“鎮館之寶”。

在元代的基礎上,中國明代的造船業和航海業可謂水平空前,僅明永樂時期中的12年,就造了2735艘海船,其造船能力之強、造船技術之高,在當時都是舉世無匹的。而先進的造船工藝也成為開闢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保障。


蓬萊古船博物館不僅有古船大廳,還陳列著大量從古船中打撈上來的文物,讓你仿若穿越時空,感受古登州港曾經的繁榮與昌盛。此外,館內還有划船模擬器等高科技體驗,航海迷們一定不要錯過。蓬萊古船博物館門票已包含在蓬萊閣通票裡,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