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百果園:生鮮行業的未來是人+智能的體系

百果園:生鮮行業的未來是人+智能的體系

本文作者焦嶽是百果園集團副總裁,曾於2015年創辦一米鮮,親歷生鮮區OTO混戰。2016年加入百果園,主導實施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戰略,負責區域運營,營銷及加盟支持等工作。本文將通過百果園案例探討生鮮行業的未來發展,以及人在行業中能體現重要作用。

經常有媒體和投資人問我,怎麼看中國的農業、生鮮行業,種植、批貿、零售三個環節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個行業不像華為或者互聯網等行業,上游有高度專業化分工。過去就是簡單的種完就賣給當地的菜市場、個體店、小型的連鎖店,最後賣給消費者。非常落後,沒有產業分工,沒有專業化,也沒有科技,更沒有金融的高度賦能。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好的商品賣不出去,消費升級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另外就是上游端,有很多的問題導致滯銷、集中上市、高產量、低品質這些問題。我們希望做一個賦能型的熱帶雨林,賦予能力和能量。一方面我們對供應商和上游給予供應鏈金融、投資、孵化、技術支持等,不管是農服還是要素,還是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支持,搭一個生態市,一定要有非常正向的能量,認清產業規律之後做對的事情。

百果園:生鮮行業的未來是人+智能的體系

不失李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品牌,不失禮的意思是不想失去中國的好李子。李子本來是歐洲的一個品種—黑金剛李,中國大概十幾年前開始種。在我們去陝西產區之前,它被叫做一口扔,確實太酸了。當地人已經要開始砍樹了,樹本類的植物根草本類不一樣,改良一棵樹大概需要3到4年時間,這款李子我們改了八年。幾代技術員前赴後繼,百果園為技術員談戀愛和結婚費腦筋,我們希望一些女員工能夠去跟著技術人員,上游技術員確實常年泡在上游。

到今年為止,不失李子大概能達到100噸左右的產量,真的很少,基本上不夠賣,A級果品大概300噸。我們通過這款李子的挽留開發,用了八年時間,兩代技術人員的前赴後繼,讓這個品種保留下來。

百果園:生鮮行業的未來是人+智能的體系

還有一個關於獼猴桃的例子,獼猴桃發源中國,陝西南部和四川北部。105年之前,新西蘭人拿回去種植並且改良,40年前,新西蘭成立了新西蘭奇異果協會,這家協會下屬的一家品牌管理公司叫佳沛。這家企業成為全世界最大單品類的水果企業。今年全世界的銷售規模大概在120億左右,北到意大利,南到新西蘭,都在種植,儘量實現1年佳沛奇異果的供給。

我們在幾年之前發現好產區和品種之後,我們開發了獼宗。這個品上架之後得到了顧客高度認同,9月份時間上架。我們也是新西蘭佳沛在中國最大的直銷零售商,但每年這個時間點,我們都必須給獼宗讓出貨價。

那麼我們風味、糖酸度不亞於同期的佳沛綠果,不同供應商會有利益上的矛盾,尤其對新西蘭人,怎麼理解中國企業打造競爭對手,畢竟存在貨價位、導購服務的博弈。但新西蘭人還是蠻尊重,能理解這個品從哪來。但這個品的產量確實太少了,估計還需要十年時間,新西蘭人已經用了105年種植奇異果。我估計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讓這個品再次復興。

接下來我們會推動完全不用農藥方案,成本雖然很,但我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改良當地的生態。生態不光是土壤和地下水,包括周邊。如果只是自己的產區改良了,周邊的產區的病蟲害還會來。這是農業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尤其是不能大棚作業的商品。

作為一個渠道企業,怎樣負責任的通過標準讓消費者認知,讓上游按照標準種植,最後形成優品優價,很多案例發生在蔬果期,百果園有款金太陽的蜜瓜,一共有12節,最好的是第八節,原來是一藤兩瓜,怎麼只要一藤一瓜,必須剪掉另外一顆瓜。我們做了16年,幫助海南三個縣脫貧。

優品優價形成標準非常重要,要告訴農人,必須這樣做才能做的更好,要告訴消費者,它是好的商品,它應該值這個價。這是一個良心企業應該實現的事情。

說實話今百果園做的還不夠好,很多加盟商經營生鮮商品,實現整個陳列、服務、導購、三無退貨、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非常辛苦。甚至一家銷售兩萬塊錢的門店,即使有8個員工,還是要從早晨7點到晚上1點鐘輪番的工作。有的加盟商一個月只休息一天,我們也想突破,怎樣通過算法、通過技術,通過現代機械設備。幫助門店工作輕鬆一些。我們要服務加盟商,不是管理,讓他們更愉悅、更歡樂的做這個事業,那麼他也會把微笑傳遞給消費者。

最後送兩句結語給大家。第一,不論做任何零售型的生意,建議大家深度思考商品和渠道的本質規律,這個規律往往會利於消費者身體健康和心靈的健康,利於產業專業專注,利於產業的健康。形成規律認知之後,我建議大家能夠形成行業共鳴,哪怕是一個人的企業,過去我自己做CEO,從不拖欠貨款,對費者付最終責任。初創的時候有正確認知,真正利於行業夥伴和消費者的想法,我們也會更加快樂,更加簡單,有更多內求,看到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合作伙伴的問題,更不是供應商的問題,不會一味的壓低供應商價格,為了規模降低品質,

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逐漸地構建生態,剛開始生態只是一個供應商,一個很小眾的消費者。當一定數量的供應商按照產品設計和工藝要求,最終產品差異一定會被消費者認知。

我覺得生鮮行業是人+智能的體系。我建議大家做一個有溫度的店,除了商品和服務,還有人的價值。每一個加盟商的情感,與消費者交流,在賣貨之外給予顧客的體驗都很重要。今天很多人質疑過去傳統零售,質疑人的價值,在他們倡導AI的時候,我覺得在生鮮行業,從上游的農人到下游的零售人,我們更希望選擇有人存在的業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