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5年之後,CPA的含金量還剩多少?

最近收到一個小朋友的的求助(之所說他是小朋友,是因為他還準大一,是的,大學門都還沒踏進去)

問題如下:

本人現在準大一,未入大學已經接受到各學長宣傳各種證書,如CPA、CFA、ACCA等,精力有限,想選擇一門。但CPA現在已有22萬人持證,並且持證人數越來越多,不知道該不該考。

本人再他這個年紀的時候還在吃喝玩看打遊戲呢,真是汗顏,以下是我給所有關心這個問題的孩子們的建議。

01 說說我的大學

看到小朋友的問題,我表示汗顏,不是批判,能夠在準大一都問這個問題,說明這不是沒有思想的人,是一個比較有追求的人,回想自己上大學那會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他在這一點已經超越了我一大截。

關於他的問題,其實這是年輕人的一個通病。還記得我讀大學本科的時候,大三的時候吧,聽人說注會很厲害,掛靠都是10萬一年(當然後來才知道大家都神話了這個證書,掛靠沒啥錢)。於是我就開始想要不要準備一下注會呢,當然還沒開始就放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大概就是盲目的自信和無知吧,

總覺得證書不重要,能力才重要,而且有證書也不一定過的好,這個證書未來可能沒這麼值錢,越來越多的人考根本不值錢,於是逐步的荒廢了幾年之後大學畢業了。

畢業之後遇到了一些困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人生,開始明白自己要為自己大學的輕浮買單了,於是開始給自己制定了三年計劃

第一年,考取專碩,重新獲得應屆生身份,目標就是自己的母校

第二年,一年過注會六門

第三年,一年過司考

因為我明白,我如果回去讀書,年齡比同齡人大2-3歲,如果我不能比他們更優秀,那我基本又要輸在起跑線,幸運的是,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規劃在走。

所以,作為一個走過彎路然後又回到正軌的學長,在此給出的建議是,好好把握大學時間,你現在做的看起來無意義的學習事情,未來都會助你成長和成功。你身邊會有各種聲音告訴你“努力也不代表更優秀”“看,那是一個書呆子”“這個證書會沒有用處,社會上一抓一大把”,過濾掉這種聲音,獨自一個人去努力。如果再讓我讀一次本科,我肯定會每天泡在圖書館,可惜沒有如果!

5年之後,CPA的含金量還剩多少?


02 關於證書是否值錢問題

我要闡述我的觀點是:值錢的從來不是證書,而是你!

就我來說,考取了這麼多證書,其實我在招總行用的並不多,那這個證書帶給了我什麼呢?

1、首先肯定是知識:

考證是系統學習一門知識的最好的方法,考證的過程中你會認真的去總結,去消化,然後去分辨,這樣對一門知識的掌握無疑是最深刻的,所以首先,考證的最基本目的是去掌握知識。

2、考證讓你在求職中跟其他人區分開了

能力?何謂能力?學生的能力是吹牛還是實打實的知識?能力這東西本就是虛的!所以通過考證,

一方面你積累了知識,然後又告訴了HR你是一個上進和自律的人,這就是企業需要的人才。整天咋咋呼呼說這個證書沒用那個證書沒用的人,大部分過的其實很糟糕(當然我不是唯證書論)。

3、關於證書和學歷學校的問題。

我堅持認為學校能給你一個更高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你能夠發展多大,其實就看你後續的努力程度。因此,如果學校不是太好,建議準備優先讀研,比如“非985”的學生就去考“985"的,是一般的“985”的就去考頂尖的學校。

學校和學歷很重要嗎?很重要!好的學校能夠讓你更好的見識和更好的資源,後續的發展也會順利很多。在讀研的過程中再來考證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等會下面有人會說,好學校也有過的不好的啊!任何學校任何學歷都不是一定能保證你過得好,但是好的平臺能幫助很大。

4、證書真的還值錢嗎?

還是上面的第一個問題,我想再強調一下而已。其實考了證書的人根本沒多少人去從事相應的行業。

比如考了注會的人,其實很多很多,但是事務所卻一直缺人,包括你們所說的四大也是缺人很厲害。因為考這個證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去執業,而是作為一個金融行業或者好的企業的敲門磚而已,所以在這個層次來講,這個證書不會貶值,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HR區分人的一個標杆而已。

03 考取了證書的職業選擇問題

1、投行。很多人考取“司法+注會”的首要目標就是為了進投行,想當初,我的目標就是為了去投行,後來陰差陽錯去了招總行,但是選擇這個東西真的很神奇,如果不是去招總行,估計我也不會創業,也不會在這裡跟同學們分享我的考證經驗了。

2、基金、諮詢、信託等其他金融機構。這一行業的選擇面比較廣,最好能夠選取大一點的公司,有利於未來的發展。

3、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其實性價比挺低的,特別是支行很辛苦。因此,既然考了這些證書,如果要去商業銀行,儘量選擇總行或者分行層面的管培生,以後的選擇可以去私行、資管以及商業銀行的投行部。

今天跟一個朋友的聊天說了這麼一句話:努力了不代表能夠榮華富貴,但是努力的人一般都不會過的太差,越努力越幸運!

轉自:CPA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