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大清一倒,這位“鐵帽子王”竟去當了車伕,溥儀解囊相助

話說滿清皇太極時期,封了八位戰功卓著的親王。其中有一位是皇太極的親侄子——代善之子嶽託,當時嶽託被封為和碩成親王。

但是這個嶽託不會來事兒,得罪了皇太極,於是遭到打壓,從親王一路降為貝勒、貝子。直到在一次出征中嶽託病故,皇太極聽說後良心發現,大哭了一場,將嶽託追授為克勤郡王。伴君如伴虎,這八位王爺的爵位,也隨著皇帝們的賞罰起起落落。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藉著為多爾袞平反的機會,又將八王恢復為最初的封號,並且世襲罔替。這就厲害了,沒有加上“罔替”的世襲爵位,是逐代遞減的,直到多代後減沒為止。而有了“罔替”,爵位就能固定不變的代代相傳。換句話,只要清朝不亡,嶽託一系的克勤郡王爵位就能一直傳下去。

大清一倒,這位“鐵帽子王”竟去當了車伕,溥儀解囊相助

世事難料,辛亥革命後大清倒了,時任克勤郡王,名叫愛新覺羅—宴森,方才14歲。

八旗子弟平時嬌生慣養、錦衣玉食,擅長遛鳥、鬥蟋蟀、泡戲園子等等,哪裡有什麼生存技能,都是隻會大把花錢不會賺錢的主。

清朝一沒,俸祿也就沒了,宴森和其他貴族子弟一樣,兩眼一抹黑,就算王爺也不好使了。

這可怎麼辦啊?賣吧!祖上當了那麼多代王爺,家底還是有一些的。先賣收藏的珍寶傢俱,他才十幾歲,哪知道價啊?免不了被當鋪坑,被僕人騙。加上以往大手大腳慣了,一時間根本收不住手,府中能換錢的物件很快就搬空了。

大清一倒,這位“鐵帽子王”竟去當了車伕,溥儀解囊相助

宴森牙一咬,用宅子換錢!於是祖傳的克勤郡王府,也被宴森賣給了當時的國務總理熊希齡。後來,又被熊希齡捐做慈善。

只有花銷沒有進賬,給座金山也不夠揮霍的。同其他八旗子弟一樣,宴森最後落魄到把五座祖墳的石料、樹木,一併賣了。直至今日,克勤郡王墓還被戲稱為“車王墳”,這又是什麼緣故呢?

大清一倒,這位“鐵帽子王”竟去當了車伕,溥儀解囊相助

已經賣無可賣的宴森,只能去“賣力氣”了。窮困潦倒的他,當上了黃包車伕。要說這也不錯,能自食其力,還能鍛鍊身體,身體好百病消。而且宴森還有才藝,原來在家境好的時候,學過英文。能做上洋人的生意,小費自然是少不了的。

雖然昔日的輝煌不再,生計問題倒也解決了。而且宴森生性樂觀,日子過得還挺逍遙。

大清一倒,這位“鐵帽子王”竟去當了車伕,溥儀解囊相助

不過眾人的張三李四、家長裡短間,“王爺拉車”的事被某些嗅覺靈敏的記者捕捉到,被爆料於報紙之上,一下子火遍京城。世上的事就是這麼寸,想火的火不了,不想火的偏火。

更不湊巧的,這事被當時的偽滿皇帝溥儀給知道了。這還了得,堂堂的鐵帽子王,竟然給人拉車!祖宗的臉該往哪放,皇家的尊嚴還要不要?

大清一倒,這位“鐵帽子王”竟去當了車伕,溥儀解囊相助

於是溥儀派人把宴森給接到東北,嚴令他不許再幹這種有辱皇族的事。雖然大清已不在,但是在從小受到等級觀念薰陶的宴森眼中,溥儀的話還是有分量的。當然溥儀也知道他的難處,沒有生活來源難免“重操舊業”。於是賞了一大筆銀子,就打發他回去了。

至於末代“鐵帽子王”宴森的結局,也是眾說紛紜。亂世人如草芥,這個也就不重要了……

大清一倒,這位“鐵帽子王”竟去當了車伕,溥儀解囊相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