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原子弹扔下45秒后爆炸,投弹的飞机又是如何逃脱的?

冰晶凤翎


希特勒自焚、德国投降后,全世界的焦点击中于日本。日本法西斯虽然败局已定,但困兽犹斗,临死也要挣扎一下。

斯大林在苏德战争和欧洲战场上耗尽了精力需要喘息,跟日本人决斗的重任就落在了美国身上。


可是美国人心里也有点发憷,因为日本军人崇尚武士道精神,死也要为天皇效忠,个个都是不要命的主。

冲绳岛一战美军就付出了几万人伤亡的代价,日本内阁又制定了所谓的“一亿玉碎”计划,想要拿下日本本土,还不知道有多少死伤多少美国大兵。

正在发愁的时候,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传来,杜鲁门喜出望外,立刻决定对日本进行原子弹攻击。可是参加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都反对这样做,觉得原子弹杀伤力太大。


杜鲁门说,我们砸了几十亿,费尽千辛万苦研制原子弹干啥的?难道是圣诞放烟花看的?日本法西斯那里不用,等什么时候用?一番话说得科学家们哑口无言。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后发出了震天巨响,它在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冲击波把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建筑物夷为平地,一共造成几十万人伤亡。

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对日本军国主义者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震撼,动摇了他们的抵抗决心。

8月15日这天,日本天皇颁布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那时候没有导弹,原子弹是飞机投放的,原子弹的杀伤范围那么大,飞机投放后,飞行员怎么样了呢?有没有安全返回?

美国当时投放原子弹用的是B-29轰炸机投放原子弹的,投放45秒钟后,原子弹就爆炸了,飞机和飞行员都安然无恙、飞机安全返航。

原子弹在美国试爆的时候是就地引爆的,飞行员是第一次投放原子弹, 也是人类第一次投放原子弹,毫无经验借鉴,就好像是新娘入洞房,处女作。飞行员是怎样做到准确投放、安全撤离的呢?


我们知道日本法西斯不看重生命,在二战后期曾经怂恿他们的军人到处发动自杀攻击,生命在统治者眼里就是草芥一般。

如果让他们决定投放原子弹,取得这么大的战果,一个付出飞行员生命代价也值得,他们会满不在乎,

但美军非常看重士兵的生命,他们为了飞行员安全绞尽脑汁,专门进行“婚前指导”,让这些“处女”进行模拟训练,熟练掌握“洞房”技巧。

美国投放原子弹的飞机是B-29轰炸机,飞行员事先不知道要去执行什么任务,只是让他们载着跟原子弹一样重量的东西进行投弹训练,在指定的高空进行投放,保证投弹点准确无误,然后迅速拉起飞机、采用最大角度升空撤离,还要同时启动拍摄装置对现场进行拍摄。


为了保证任务圆满完成,有几十名飞行员接受了旷日持久的训练,最后从中挑选了几个飞行技术最好,投弹表现最出色的飞行员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他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套用一句波导手机的广告词,他们是飞行员里的战斗机,他们的技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担任原子弹投放的飞行员是美国空军上校保罗·蒂贝斯和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他和自己的战友驾驶6架b-29轰炸机和两架侦察机执行了这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上司给他们起的代号是509小组。

8月6日凌晨2时40分,“509小组”启程出发。担任投弹任务的飞机编号 82,飞机命名“依诺阿盖依”号,用该机飞行员蒂贝斯上校母亲的名字命名。


8时左右,飞机到达广岛上空,随行飞机迅速离开。

8时16分,蒂贝斯操作打开投弹舱,把 5吨重的原子弹“小男孩”投了出去。

45秒钟后,原子弹在距离地面600米的上空爆炸。投弹瞬间,飞行员拉起机头,飞机安全返回。原子弹从投放到爆炸只有短短几十秒,原子弹杀伤距离是13千米左右,飞行员是如何做到安然无恙的?

专家们早就得到了精确数据: 投放后的原子弹会按照惯性、保持跟飞机原来一致方向继续滑行,同时向下降落,45秒内原子弹的滑行距离6.5千米左右。而此刻飞机也不是一动不动,飞机来了个160度的急转弯向相反方向俯冲飞行,


B-29额定的飞行最高速度是每小时550千米左右,投弹后飞机立即调头下俯冲,下降高度有300米左右,接着以最快速度往回飞行。

当原子弹爆炸时,飞机已经飞到离爆炸点13千米开外几百米的地方,刚好超出原子弹杀伤范围。


小约翰


原子弹扔下45秒后爆炸,投弹的飞机又是如何逃脱的?


1945年的时候,在日本广岛的上空投掷了一枚原子弹,投放的时候才45秒,这个原子弹就当场爆炸,爆炸的威力使得整个广岛都成为了一片废墟,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基本上都是化为乌有了。这颗原子弹从9600米高空坠下,导致了整个广岛8.8万人的死亡,这对于日本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那么我们就特别的好奇,这个原子弹从投放到爆炸仅仅用了45秒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飞机的驾驶员到底是如何逃生的呢?小编给您解开谜底。

一、投弹飞—-B-29型轰炸机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有人敢接这个危险的任务,那么必须有精英飞行员操作性能优异的飞机。为了保证任务圆满完成,有几十名飞行员接受了旷日持久的训练,最后从中挑选了几个飞行技术最好,投弹表现最出色的飞行员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他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最后执行任务的美国著名飞行员柏森斯上校。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架完美的轰炸机才行,当时日本的防空系统在美军的轰炸下已经形同虚设了,但为了执行此次任务,还得需要一架性能优越的轰炸机,在投完弹之后以最快速度逃命。当时美军为了轰炸日本本土,在国内研发了很多性能优良的轰炸机,选择了半天之后,美军最终确定了使用B-29来执行此次任务。B-29是当时美国体积最大的轰炸机,并且质量也重,速度还最快,被世人称为空中的超级堡垒。B-29的性能十分优秀,他可以在四万尺的高空以350英里的速度航行,当时的日本和德国都没有与此种轰炸机相媲美的飞机。

二、投弹过程—-六架飞机同时出马

投入战斗的总共是6架B-29型轰炸机。两架侦察、三架报告天气,这5架飞机与原子弹保持的距离可以确保安全。最危险的就是装载原子弹的82号轰炸机。

1945年8月6日凌晨2时40分,“509小组”准备起飞;

82号机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这是飞行员蒂贝斯妈妈的名字。

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为投弹做准备。

飞行目标:广岛。

7时35分,伴随“依诺阿盖依”号的两架“509小组”飞机迅速离开。

8时整,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依诺阿盖依”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

8时16分,飞机飞行速度是550公里每小时;5吨重的原子弹被推出弹舱。

45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正下方是日本广岛市相生桥以西100米。强烈白色闪光,广岛上空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冲天而起,几百根火柱直冲蓝天。

三、安全距离——13公里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轰炸机在投弹的时候还要将物体本生的惯性考虑在内,炸弹在出舱的时候还会保持一定的速度继续往前飞,所以B-29在投放完成之后必须掉头飞行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但是如果直接来个180度的掉头的话,飞机本身是经受不住如此大的方向调动,所以并不能实现180度的掉头,后来的科学家在试验中得出结论,掉头155度是飞机能接受的最大掉头角度,而飞机和原子弹水平距离十三公里是绝对安全距离。

在实际操作中,飞行员为了保命,完全按照预先安排的流程来操作,投放之后155度掉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此地。

根据美国后来披露,飞机的确按照原计划返回,投弹时飞机飞行速度550公里每小时,10万米高空,推出原子弹,然后飞机立即转角155度调头,向下俯冲,飞机下降300米,继续以5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往回飞行。原子弹出舱后,飞机重量减轻,飞机利用45秒钟飞行水平距离是:550÷3600×45=6.875公里,考虑飞机转弯时间,飞机实际飞行水平距离大约是6.5公里。把原子弹、飞机两者在反方向的飞行水平距离相加6.5+6.5=13公里,当原子弹在广岛上空600米处爆炸时,飞机已经远离爆炸点水平距离13公里,正好处于安全区域。

不过根据机组人员的说法,B29轰炸机还是受到了冲击波的影响,机组人员称飞机像是被电杆狠狠地砸了一下。

本来还想殊死一搏的日本,在遭到两个原子弹打击后,很快无条件投降了。


葛大小姐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时候,原子弹会打开减速伞,这也使得飞机会有足够的时间逃

离现场。

当然这也是美国的军队经过长时间演练的结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才会选择在规定的时

间投下原子弹。而且在当时日本已经并没有任何的防空能力,足以对于美国的飞机造成

任何的威胁,所以飞机可以并不考虑日本军队的威胁。

投弹之后安全的逃出爆炸区是轰炸机和攻击机的问题。

但是美国投放炸弹的飞机据说专门对于飞机进行了改造和培训,改造的主要目的是顺

利携带并且精准投放原子弹任务,第二就是安全返航。

当时的投放小男孩和胖子两枚原子弹时候,美国专家是专门研究得出,必须的保持和爆炸中心13公里的距离才能安全的跑出来。

那次的行动是由B-29轰炸机实施的。在后来的过程中,B-2在飞机上进行了大范围的减重B,首先是把飞机的装甲卸掉,然后包括飞机上其他的一些不需要的零件卸掉,后来

安装了更大马力的发动机,保证在飞行过程中能瞬间加速,离开危险区域,经过这些改

造之后的飞机,明显就是比普通的飞机更加耐久一些。

根据当时的飞行人员的描述,当时在丢完导弹,整个飞机瞬间轻了4.5吨左右,飞机会剧

烈颠簸,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及时及时控制飞机,并且迅速的飞离这个地方,两架飞机的

飞行员都是有非常丰富的飞行经验。

几秒后的冲击波就能在飞机上感受到了,整个飞机的尾部都在颤抖,他们要做的只有加

速前进,离开这里,最后他们安全顺利的离开了,并且返航。当时的飞行员说,当时接

受这个飞行任务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死的心理准备,不过还是尽力做到最好,以免自己

真的丧命了。


江水趣谈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将原子弹用在实战当中的只有两次,分别是美国原子弹轰炸广岛和美国原子弹轰炸长崎。

在二战末期,还没有出现能够携带核弹头的成熟的导弹技术,核轰炸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轰炸机头上。

那么轰炸机在投下原子弹后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逃脱的呢?从提问者提到的四十五秒来看,应该说的就是美国在广岛投原子弹的行动了。

既然这样,我们就以广岛投弹为例来分析下飞机在投下原子弹后怎样逃出生天的。

首先,在投下原子弹后飞机逃脱还要依靠飞机本身较为出色的性能。承担广岛核投弹任务的是美军大名鼎鼎的“超级空中堡垒”B-29轰炸机。

B-29轰炸机采用四发布局,且配有加压仓,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巨大的载重和极高的升限,在万米高空最大对空时速可达350英里。为了这次核轰炸,进行任务的B-29还进行了特殊改装。拆掉了大量的遥控炮塔,只保留了尾部的机枪,以此来减轻自重。这让飞机更加灵活,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出色的性能是飞机投弹后成功逃脱的最基本保证。

其次,飞机能够免遭核爆之灾也要归功于飞行员操作得当。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轰炸机机组成员西奥多·范柯克曾经讲述了他在广岛投弹的情况。

根据他的描述,他们的飞机原本在10000多米的巡航高度飞行。在确认了广岛的目标后,他们开始下降。在7000米左右投下了一万磅重的原子弹,原子弹在离地600米左右的时候爆炸。

从投下到原子弹爆炸的时间原计算的是43秒(一说45秒),而在实际任务中则要长一些。而当时的飞机驾驶员保罗·蒂贝茨曾经表示,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可以高达万米以上,所以拉升飞机躲避是不合适的。

在投弹后,他立刻操纵着飞机向右急转,根据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建议向切角方向飞行。进行了159度的俯冲来增加速度,尽快离开已经爆炸的原子弹,以避免被核爆影响。保罗曾经进行过多次练习,在真正的任务中他不假思索就做出了正确的动作,飞机只用了40秒多一点点就离开了危险区域。在当时,飞行员正确的判断和娴熟的飞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投弹飞机的成功逃脱确实有客观原因。当时的日本已经丧失了几乎所有的防空力量——海军航空兵早就在与美国在太平洋决战的时候就全军覆没。

陆军航空兵也是所剩无几,地面火力也远远没达到把B-29这样强大的轰炸机击落的地步。日本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B-29投下原子弹然后飞走。

在原子弹爆炸时,投弹飞机距离爆炸点已经有10.5 千米的距离。但是飞机仍然受到了接近2.5倍重力的冲击,足以看出原子弹的威力巨大。在一声巨响之后,广岛几乎彻底消失。

在二战期间,限于制造技术水平和目视瞄准的局限性,进行轰炸的飞机飞行高度都比较低。p所以实行核轰炸对飞机性能和机组都是巨大的考验,稍有不慎就有去无回。


现在,随着高性能轰炸机和各种制导方式的出现,发动核袭击并全身而退变得更加容易。

而随着各大国核武器威力的增强与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逐渐成熟,防御核打击的难度加大。所以没有国家敢于使用核武器,而核武器的作用也更多转向威慑了。


史之策


“原子弹”这个词,随着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递的两颗“灾难之星”开始变得广为人知,原子弹成为了世界人人皆知的恐怖武器。同样也是在二战之后核武器被禁止使用,美国投递的两颗也成为了第一次和至今为止最后一次的原子弹的亮相。

当时原子弹是在被投掷后的45秒之后爆炸的,也就是说当时负责投掷原子弹的飞机只有四十五秒的时间飞离轰炸区。


而据了解,当时的两架飞机事后都安全逃脱了,并没有产生伤亡,那么他们是怎么在短短的45秒内逃出原子弹爆炸的波及范围的呢?

当时美国派的轰炸机其实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的,飞行员是训练过的,计划投放原子弹的是B-29型轰炸机。

他们飞行时只携带一颗重达五吨的炸弹,每次投放的时候,都要保持一定的高度,要求弹着点必须准确,并且是在视力范围内爆炸。

在投放完成之后,用最大的角度和最快的速度折返往回飞,经过了反复的实战训练之后,飞行员的技术已经十分熟练了,而且也收集到了很多的飞行数据可以用作参考和计算,这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真正的实战在作准备。


其实,当时投放炸弹的轰炸机只有一架,但是同时飞往日本上空的却有六架,都是B-29型轰炸机,他们都是用于侦察天气,然后报告天气状况的,毕竟这样的行动是要保证万无一失的,一旦有意外发生,他们都是要以死谢罪的,不过除了轰炸机之外,其他的飞机都已在投弹前的半小时返航了。

而当时轰炸机上除了飞行员之外,还有一位负责投放原子弹的技术专家,因为当时技术水平不支持自动投放,所以只能人工辅助投放才行。

经过反复实验之后,确定了波及范围是12英里,所以只要飞机在投放后,保证可以飞行至离弹着点12英里外的地方就可以了。

当时在日本上空投放的原子弹是在一边下落,一边前行的,这是由于飞机带来的向前的惯性造成的。而这就要求轰炸机在投放完成后不能继续往前飞,而是应该折返往回飞,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拉大炸弹与飞机距离。


当时原子弹在下落到离地几百米的空中爆炸,形成强光和巨大的蘑菇云,而这时的轰炸机已经在离爆炸点十几英里的空中了。

据说,虽然飞机安全距离,但飞行人员仍然可以感受到炸弹对于飞机的冲击力,这说明虽然实验的数据没有出错,但炸弹造成的冲击波的威力,还是比想象中的大。 在原子弹被扔下的45秒内,真是可以算作惊魂时间了。

但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收集数据之后,这样看似危险无比的行为就已经算是有了比较大的安全保障了,只不过这样的保障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只能说,投递炸弹的轰炸机能安全逃脱是运气加技术造就的结果。


夏目历史君


在二战的最后阶段,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了一枚原子弹,这两枚原子弹都成功的爆炸,而投放原子弹的飞行员也都幸运的逃脱。根据当时的数据记录,美国轰炸机从9000米的高空投弹,原子弹降落到距离目标地点上空500多米的时候,爆炸引擎启动引发核爆炸。而这个过程仅仅只有45秒的时间,因此飞行员想要逃生,就需要在这45秒的时间内躲过爆炸的冲击波区域。



在原子弹刚刚研发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成熟的导弹技术,因此想要把原子弹投放到日本的国土上,就必须要用轰炸机。杜鲁门在高兴之余,也开始考虑投放原子弹对于自己支持率的影响。因为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辐射,美国一直宣传人权至上,不能像日本那样进行自杀式袭击,假如投放原子弹的飞行员不能够安全返回的话,对于杜鲁门执政期的口碑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确定投放原子弹之前,美国的军事专家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计算,他们必须要保证B29轰炸机飞行员的安全,才能够放手的进行这次核攻击。美国的军事专家测算出原子弹的轰炸半径大约在12英里左右,这样美国的轰炸机需要在45秒内飞到投放点12英里之外的距离才行。这个距离对于B29轰炸机来说并不困难,不过这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假如轰炸机遇到袭击,或者核弹的爆炸距离更广,那么轰炸机飞行员依然不能顺利返回。


在开始攻击之前,携带原子弹的B29轰炸机上的战斗人员内心绷得非常紧,因为他们不知道投弹后究竟能否安全返回。在投弹的当天,这架B29轰炸机并没有受到日本空军战斗机的拦截,也没有被高炮发现。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已经掌握了决定性的制空权,日本的战斗机和防空部队,剩余的战斗力已经不足以对B29轰炸机产生过大的威胁了。

在完成投弹之后,B29轰炸机的驾驶员立刻猛踩油门加速逃离,因为内心紧张的原因,B29轰炸机的飞行员将油门踩到了底,这样的操作激发了轰炸机的动力潜能,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起的时候,这架B29轰炸机已经逃出了18英里。不过根据机组人员的说法,B29轰炸机还是受到了冲击波的影响,机组人员称飞机像是被电杆狠狠地砸了一下。在两次核武器攻击成功后,想要顽抗到底的日本帝国主义最终低下了头颅,原子弹投放不到十天,日本天皇就发表了投降宣言。


军武小咖


美国是第一个拥有原子弹且首次使用的国家,对象是二战的日本,当年日本跟美国打响太平洋战争,尽管美军一路碾压日军,但美国依旧毫无顾忌地对日本的两座城市广岛跟长崎使用恐怖的原子弹。当年负责执行投放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明知道原子弹投下45秒后就会立马爆炸,但他依然愿意接受这次极具历史性的任务,那么当时这名美国飞行员如何在短时间内逃脱的呢?

有人说只要飞机飞得够快就能摆脱原子弹的伤害, 那么想要从45秒内掏出原子弹的伤害范围,需要达成3个重要条件。1.首先作战的飞机性能质量要过关。2.负责执行的飞行员有经验有胆魄。3.计算时间精准。

在广岛上空投放原子弹非同儿戏,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差一秒可能就会要的飞行员的性命。因此飞行的高度不一定要很高,如果太高,原子弹会在高空爆炸造成的破坏会很低,起不到美方预习效果,那么这次任务等于就是失败告终,说不定飞行员还得惩罚。所以当时飞机采取了低空飞行,尽量低飞投弹,以便给日本带来更大的破坏伤亡,有人认为低至六百名左右较为理想。

当年负责携带原子弹去炸日本的是美军B-29轰炸机,这种战机拥有10000米高空上限,飞行速度在当时来说可谓是数一数二。而且驾驶B-29的飞行员在放开原子弹的那一刻开始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约需要在45秒时间内飞达12.8公里的距离,不然就会机毁人亡。

导致B-29轰炸机坠毁的潜在威胁不是原子弹的核辐射跟放射性污染,而是爆炸那一瞬间的冲击波,如果美方战斗机没能在45秒时间内飞逃到安全位置,那么爆炸冲击波就会追上它,令其在空中被冲得失去控制导致坠毁。

根据当时执行原子弹轰炸任务的飞行员查尔斯·斯韦尼表示道:“oh my god,当时我满脑子只有冲刺,感觉有一个巨人挥着电线杆抽打了我的飞机”。然而查尔斯·斯韦尼还是逃了出来,接着获得美军封予了少将。所以当广岛被原子弹袭击成功后,美方紧接着又派出B-29轰炸机携带一枚原子弹飞至长崎上空,且叫飞行员再次重演了一次投弹逃离任务。

而这一次袭击终于炸得日本人叫苦连天,开始哀求美国人别再这样做了。可是美方看到自己的飞行员安全无事的归来后,感觉投原子弹对自方来说并无更多风险,为此又发话说已备好第三枚原子弹准备去炸东京,这下日本人终于彻底服软了,并且很快就宣布了投降。

相关研究者认为,飞行员查尔斯·斯韦尼所以能成功逃离,主要因为广岛当天的天气良好,风速不急。查尔斯·斯韦在投弹后,到底是采用直线飞升逃离、还是直线加速前进、或者调头就跑呢?按照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了解到物体被抛出去后会存在一定惯性,若是采用直线前进的话,虽会跟原子弹拉开很大距离,但始终没有反向距离好,故此认为查尔斯·斯韦尼丢了原子弹转头就跑的。

另有一说,称1945年8月6号凌晨,美军编号44-86292型B-29轰炸机,从美国占领的天宁岛升空,到达日本广岛时已经清晨七点左右,根据美方核弹专家的多次推算,这时投下原子弹立马转头逃离是最好的。然而就当该战斗机逃窜了50余秒后,却被原子弹冲击波追上,之后就失去了踪迹。


猫眼观史


使用飞机投掷原子弹、原子弹扔下后45秒爆炸,由这些信息判断,这件事发生在广岛原子弹事件中。

美国用B-29轰炸机将原子弹投放到鬼谷市上空,45秒钟后,耀眼的闪光和天塌地陷般的轰鸣,造成十几万人死伤,广岛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如何实战训练投放原子弹的飞行员

计划投放原子弹的飞行员,不知道真实计划。让他们与其他B-29型轰炸机一样,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

但是,他们每次只携带一颗5吨炸弹,每次投弹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要求弹着点准确,并在视力范围内爆炸。

投弹后,用最大角度、最快速度折返飞回。

经过反复实战训练,飞行员技术炉火纯青,也收集了大量的飞行数据。

投放原子弹之前,如何要求机组成员

向广岛市投放原子弹前一天,蒂贝斯上校召集“509小组”全体人员开会。

他第一次宣布,“509小组”训练10个月,就是为了在日本投掷相当于两万吨TNT能量的原子弹。

蒂贝斯上校担任主驾驶。

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任务失败且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

如何向广岛市投放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实战原子弹

投入战斗的总共是6架B-29型轰炸机。两架侦察、三架报告天气,这5架飞机与原子弹保持的距离可以确保安全。

最危险的就是装载原子弹的82号轰炸机。

8月6日凌晨2时40分,“509小组”准备起飞;

82号机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这是蒂贝斯妈妈的名字。

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为投弹做准备。

飞行目标:广岛。

7时35分,伴随“依诺阿盖依”号的两架“509小组”飞机迅速离开。

8时整,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依诺阿盖依”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

8时16分,飞机飞行速度是550公里每小时;5吨重的原子弹被推出弹舱。

按照专家预设的引爆点,45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正下方是日本广岛市相生桥以西100米。强烈白色闪光,广岛上空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冲天而起,几百根火柱直冲蓝天。

仅有45秒钟,投弹的飞机如何逃脱的?

原子弹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已经计算好了,原子弹爆炸杀伤范围是半径13公里。

这就意味着,45秒钟后,飞机与原子弹的水平距离必须不小于13公里,飞机才能够保证安全。如何做到这一点?

出舱后的原子弹按照惯性、沿着飞机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飞行,一边飞行、一边降落。

不考虑空气阻力,经过45秒钟,原子弹的飞行水平距离是:550÷3600×45=6.875公里。其中3600是一小时化成3600秒。

考虑空气阻力,原子弹实际上能够飞行的水平距离是6.5公里。

再来看看飞机能够飞行的距离。

如果飞机沿着原来方向飞行,45秒钟后,原子弹爆炸,飞机差不多正在爆炸点的上空。

因此,飞机最好的逃跑方向是与原子弹飞行方向完全相反,也就是飞机调头180度,以最快速度飞回。实际上,飞机不可能调头180度。

当时B-29轰炸机空中最大调头转角只能达到159度。

原子弹推出弹舱后,“依诺阿盖依”号轰炸机飞行员娴熟调头,转角达到155度,并向下俯冲,然后用最快速度往回飞行。

调头转角155度已经很成功了;向下俯冲,使飞行高度降低300米,有利于飞机用最短时间、实现最大飞行速度。

原子弹出舱后,飞机重量轻了不少,飞机利用45秒钟飞行水平距离是:550÷3600×45=6.875公里,考虑飞机转弯需要一点时间、以及调头绕行的距离,实际上,飞机飞行的水平距离大约是6.5公里。

把原子弹、飞机两者在反方向的飞行水平距离相加6.5+6.5=13公里,就是原子弹爆炸时,爆炸点与飞机的水平距离。这个距离正好是安全距离。

现在很清楚飞机是如何逃脱的:飞行速度550公里每小时,10万米高空,推出原子弹;飞机立即转角155度调头,向下俯冲,飞机下降300米,继续以5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往回飞行。

当原子弹在广岛上空600米处爆炸时,飞机已经远离爆炸点水平距离13公里,正好处于安全区域。

45秒钟后,看见白光闪烁、接着听见巨大爆炸声响,“依诺阿盖依”号轰炸机上的飞行人员感到有一阵风从飞机后部向前吹过。

要不要发展核武器

原子弹的爆炸,给广岛市人民带来的伤害,难以估量;但是,确实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后来,研究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很后悔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他本想让原子能为人类造福。

今天的世界,原子能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过1945年的水平,少数大国的核武器足可以将地球毁灭三遍。

要想在地球上,彻底销毁所有核武器,俨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讲,最好的方式是强大自己、守护和平。


数学张教员


德国投降之后,为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督促日本投降,美国行动起来对日本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在几次劝解日本无条件投降无效的情况下,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令这两座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原子弹的投放,最终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么,面对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后,投弹的飞机是如何逃脱的呢?



关于这件事,英国报刊在2002年8月6日对当时驾驶飞机的保罗·提贝兹进行了独家专访,首次披露了大量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内幕,而其中,就有如何驾驶飞机逃脱原子弹爆炸波及的内容。

1944年9月的一天,时任B-29轰炸机驾驶员的保罗被美国第二空军指挥官的乌扎尔·恩特叫走了,要他第二天早上九点去他的办公室报到。并对他说道:“带上换洗衣服,因为你不会再回来了!”

当时的保罗一点也不知道要去干什么,而他也没太在意,以为只是一次常规飞行任务罢了。后来,他被告诉美国正在实施一项“曼哈顿工程”,目的就是研制一枚原子弹。而现在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但问题是必须有一架飞机将它投出去,而你就是被选中的那个人。



当时的保罗一点也不清楚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他只知道该怎么组织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保罗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了解到原子弹爆炸时候的效果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

此外,专家还告诉保罗,在原子弹扔下之后,如何及时逃生是个关键问题。当时专家们警告保罗说:“过去在非洲和北非扔炸弹的时候,飞机都是在扔下炸弹之后,仍然是朝着目标方向飞过去的,而炸弹也是按照这种轨迹运行的。但这次却不同,你不能直着往前飞,因为这样一来,当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你会正好在爆炸点的上空,肯定没命!因此,你必须在扔掉炸弹后沿着冲击波的切线方向飞行,而这段时间只有42秒。”

也就是说,在这42秒之内,保罗必须完成投弹、逃生这两个目标。

42秒的时间对保罗来说实在是太短了,但他最终克服了这个困难。他反复苦练,他把飞机拉到了7600多米的高度反复练习——转向、爬升、转向、爬升……最终他终于在42秒之内完成了这一动作。

时间来到了1945年8月6日,星期天,保罗驾驶着装载有原子弹的轰炸机来到了日本上空。终于,到了投弹的时刻,命令从保罗的口中发出:“一分钟发射”,“30秒发射”,“20秒”,“10秒”,然后开始倒数,当说完“1秒……发射!”之后,保罗立即按照之前专家的嘱咐和训练,对机组人员大吼道:“伙计们不要发呆了,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这一刻是8月6日上午9时15分17秒。

45秒钟之后,原子弹在离地600多米的空中爆炸。而保罗和他的机组成员则安全离开。


秦皇唐宗


答:美国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两次原子弹,飞机都是从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起飞、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具体路线和过程如下:

1.广岛

1945年8月6日凌晨1:37,三架气象飞机首先出发,直奔日本。

凌晨2:45,“埃诺拉·盖伊”号飞离提尼安岛。

清晨5:05,三架执行任务的飞机在硫磺岛上空飞向日本本土。

清晨6:00左右,“埃诺拉·盖伊”号的电子专家雅各布·贝瑟尔看到了正在扫描的日本雷达。

7:09,气象飞机到达广岛上空时,空袭警报开始响起。 8点15分17秒,“埃诺拉·盖伊”投掷炸弹。

下午2:58,“埃诺拉·盖伊”号返回提尼安岛。

2.长崎

1945年8月9日凌晨3时49分,两架B-29轰炸机和两架侦察机从美国提尼安空军基地起飞向预定轰炸目标日本小仓飞去。当飞机到达小仓上空时,因天气状况最终放弃轰炸小仓而飞向第二目标长崎。在长崎投弹完毕后,飞机返回提尼安岛。

所以说,两次投弹都是由三架飞机组成的。但是当时的核弹并不是在地面爆炸而是在空中600米出就爆炸发出高温和强光,甚至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大。如果知道当地的风速,再加上原子弹自身重量等一些参数,就可以知道原子弹投放的最佳高度了。因此这个高度固定之后,就要考虑如何逃离的问题。如何让飞机逃脱?

美国当时也的确考虑过这个问题,投放原子弹的是美国的B29轰炸机,这款战机最大的升空极限是一万米,平时训练的时候,这些战机一般都是飞在九千米以上。

那么B29轰炸机的具体参数呢。最高时速574公里每小时。最高续航550公里。是二次大战时各国空军中最大型的飞机,也是当时集各种新科技的最先进的武器之一,被称为“史上最强的轰炸机”。只有这样的飞机才能完成有效的投弹任务并且顺利返航。

另外驾驶员也非常重要。投掷原子弹的计划可谓是非同小可,由于战争已经打到了1945年,当时日本的整个防空系统基本上全部瘫痪。所以说想进入日本领空容易,但是如何驾驶投掷不容易。

选谁比较好呢?一名来自肯塔基州托马斯堡的美国陆军航空少尉——蒂贝茨,走入了专家的眼中。为何他能够担当如此大任?

出生于1915年的蒂贝茨,22岁开始参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航空兵,两年之后升任少尉。后来美国被拖入二战战场,他则是被安排到了欧洲战场。原子弹投放下来之后,B29轰炸机就要立马离开现场,进行155度的大转弯,之后在短时间内提高速度,向地面俯冲,这也要求飞行员必须具备极高的操作技巧和超强的心理素质,在面临生死关头也不慌乱,还能行云流水的完成一系列操作。

当他做到了而且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但据他回忆说,当时情况是很紧急的,在他迅速掉头后,已经都飞出了13公里的地方,却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原子弹爆炸给飞机带来的巨大晃动,可见其威力。

战争的残酷,唯有核武器最残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