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潮州戊辰八賢

明末清初,潮州府轄11縣,幅員遼闊,人文鼎盛。自唐宋以後,文化朝逐昌明,賢才代益增多。到了明代,從科舉入仕晉升的賢士最盛。特別是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全潮州地域同榜登第的進士竟達八人之多,號稱潮州“戊辰八賢”。這是潮州府在科舉史上前無先例、後無再者的盛事,為彰揚潮州這一科甲之輝煌歷史,諸賢遂於潮州府城大街建起一座雕琢精緻的石刻“盛世元凱坊”,俗稱“八賢亭”,鐫刻八賢之姓名碑記以傳萬世。

“盛世元凱坊”又稱“戊辰八賢坊”,是明崇禎元年(1628年)“為崇禎戊辰進士同榜八人辜朝薦、郭之奇、黃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應龍、楊任斯、陳所獻建”,他們就是被潮人尊稱的“後八賢”。

臺灣後除支持鄭氏父子屯墾開荒.寓兵於農,積極反清復明外,還以詩文寫下了臺灣最早的第一批文字作品,被稱為"臺灣文化的開拓者"和"早期的傳播者"。逝世後,臺灣民眾特建祠祀奉它。

郭之奇,字仲常,別字菽子,號正夫,又號玉溪,揭陽縣城東門人。明亡,傾盡家產支持隆武及永曆帝抗清,後被清兵所捕,拒降被殺。

黃奇遇,字亨臣,號平齋,揭陽漁湖廣美人。

宋兆禴,字爾孚,號嘉公,揭陽漁湖鳳圍村(今屬榕城區)人。

李士淳,號二河,又號玉溪,程鄉(今梅縣鬆口洋坑村)人。

梁應龍,字霖海,原藉饒平,世居海陽(潮安)東津。

陳所獻,號樂庵,饒平人。

楊任斯,字君賡,普寧人,落藉海陽(今潮安庵埠文裡村) 。

“盛世元凱”,指國家興盛之時,善和之士。《左傳�文》謂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稱為“八元”,高陽氏有才子八人,稱為“八凱”。後人稱皇帝輔佐大臣作“元凱”。坊額八賢為賢君盛世之“元凱”,同榜八進士為德才兼備的人才。

以上八賢都是為官清正,功業卓著,又是凜然正氣,高風亮節的飽學賢士。崇禎戊辰科是潮州明代科舉上巔峰,為人津津樂道的一科。“盛世元凱坊”也是潮州科舉坊中最後一個科舉坊。

“盛世元凱坊”曾經一度連同潮州太平街坐落的數十座牌坊被拆除。2009年,潮州太平路牌坊街修復完成,“盛世元凱坊”也再次屹立在潮州府城中。

潮州戊辰八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