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2019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问题和建议(十二)

(三)优化供应链战略,降低供应链脆弱性

供应链是指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到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最后到消费者,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企业来说,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可靠性,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换而言之,一个企业对供应链的影响力、掌控能力,将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供应链日益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供应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供应链的竞争与冲突也更为频繁。对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干预,甚至是利用国内法强行切断特定供应链,已经成为某些发达国家扰乱、阻滞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实现自我狭隘政治目的、不当保护本国落后企业的重要政策工具选项。中国大企业应当在保障我国产业、企业供应链安全上,确保民族产业与企业持续发展上发挥应有作用。

优化供应链布局,加强全球供应链掌控。当前我国大企业的供应链布局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大企业供应链依然主要集中布局于国内市场;二是国际市场的供应链过于依靠单一国家、单一企业。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大企业无法对全球供应体系施加影响,无法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稳定生产要素供应,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进行产品分销。2018年,中国购买了10.64亿吨铁矿石,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65%,但对铁矿石定价却没有话语权。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4.62亿吨,即使是纳入上海的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我国对原油定价也没有实质性影响力。我国大企业应尽快调整企业供应链战略,主动站在国家竞争制高点,来大力推进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对矿业类及矿业贸易类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并购重组,或是积极与国际矿业巨头通过交叉持股开展战略合作;同时加快培养国际资源类大宗商品期货交易高端人才,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资源类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这既有助于提高对国际资源类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也有助于稳定原材料供应与价格。同时,也应加大对国际关键中间制成品企业的股权投资、并购重组,或是战略合作,以稳定关键中间制成品的供应;而且必须实现其供应的分散化,确保供应渠道的可替换,避免因供应渠道的不可替代性而受制于人。

增强供应链协同,实现本土产业链协同发展。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在产业整体发展中采取协同一致的发展战略,通过相互合作支持供应链不同环节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实现供应链协同,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树立“共赢”思想,而且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目前看,我国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协同水平不高,在部分供应链体系中,甚至存在特定环节优势企业滥用优势地位,恶意侵蚀劣势环节企业利益的情形。如在我国汽车产业领域,整车组装企业天然具有规模优势,面对规模明显弱小的汽车零配件制造商,二者之间似乎根本就不可能达成协同发展的关系;整车组装企业侵蚀零配件制造商利润,或是通过自行生产零配件挤占零配件市场,更是产业生态常见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我国500强大企业中,尽管汽车组装企业数量明显多于美国500强,但却并没有像美国500强一样,能够有一批规模壮大的汽车零配件企业进入榜单。增强供应链安全,大企业需要修正当前供应链战略,应始终坚持以与国内上下游环节企业的协同发展为前提,来推进供应链管理,促进供应链发展,力争形成供应链各环节大中小企业并存、不同环节之间协同合作的发展格局。只有在各环节都形成优势龙头大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供应能力才能得以稳定提升,供应关系才能持续稳固存续,本土供应链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