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崔如琢:徐悲鸿改造中国画,丧失灵魂?


崔如琢:徐悲鸿改造中国画,丧失灵魂?


“因为按照徐悲鸿的思想,用西方美学理念和美术思想来改造中国画,这样改造的结果就是,只会画画,懂得具象,却没有吃透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传统。因为所有的具象都关乎科学,是有限的;而所有的意向关乎灵魂,是无限的,这往往是学习西方技巧所望尘莫及的。但现在中国画改造的结果,无异于舍本逐末。” —— 崔如琢


崔如琢:徐悲鸿改造中国画,丧失灵魂?



我认为,东西方文化应拉开距离,距离越远越美。用西方绘画来改造中国画这种观念、思维,很难行得通。因为东方艺术是意向的。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画以心为境,画路即心路;画以思为界,想不到故画不到;画以情为盛,情未达则画无趣。所以我认为,胸中蕴含天地之大美,笔下自有变化之万千。由此可以见得,东西方绘画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和土壤,东西方绘画可以借鉴,但不能混淆。

崔如琢:徐悲鸿改造中国画,丧失灵魂?


我的看法是,徐悲鸿等近代美术大家对中国画的改造出现了问题,中央美院沿用的教育体制也值得商榷。因为按照徐悲鸿的思想,用西方美学理念和美术思想来改造中国画,这样改造的结果就是,只会画画,懂得具象,却没有吃透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传统。因为所有的具象都关乎科学,是有限的;而所有的意向关乎灵魂,是无限的,这往往是学习西方技巧所望尘莫及的。但现在中国画改造的结果,无异于舍本逐末。


美术教育体系的根本问题,耽误了一部分青年艺术家。当年,我十几岁就开始临摹“八大山人”、“竹林七贤”等作品。取法历史的途径一旦确立,三年五年可能就有所成就,否则三五十年都可能白走。

我在北京曾遇到一个画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人都觉得他的画很好。但现在他80岁了,画却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为何如此优秀的画家到晚年作品那么差?我想,这与我们美院沿袭的艺术改革体制有关系。这位画家用素描来画中国画,走的路子有待商榷,因为中国画不是素描。好比有人说,李可染先生最大的缺点就是画画有素描稿,所以他的画像版画,而齐白石就完全不是。

因此,现在应该对这些艺术大师有更清醒的认识,看到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也该看到不足,否则的话,我们的艺术思维就是混乱的,就会长期处在这种没有标准的时代。


崔如琢:徐悲鸿改造中国画,丧失灵魂?


\t版权声明:致力于传播美学、传承文化,用洞见之光,观艺术百态;推广艺术资讯;部分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以上内容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