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東部地區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向南,盡頭便是浙江杭州拱墅區。這個曾經的老工業基地,燃煤用量一度佔杭州主城區2/3,如今騰籠換鳥,數字經濟正在拔節生長。

高處俯瞰,快速生長的“智慧網谷”小鎮,輪廓清晰:順豐全球研發中心已經完工,聯想集團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業務大樓正拔地而起……

“這裡曾是低端物流、商貿和城中村的聚集區,現在定位數字傳媒、雲服務、大數據應用、未來產業等四大功能區塊。”相關負責人介紹,小鎮招商,氣魄不小,產值每年“畝產”2500萬元,是項目起步門檻。

新舊迭代,產業騰挪。拱墅區樣本雖小,卻能折射出東部地區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之變。

一路領跑,東部地區經濟也最先遭遇成長的煩惱。企業鋪天蓋地,但“低小散”多,“高精尖”少,“5萬件襯衫抵不下一架機床”,透著汗水型經濟的尷尬;增長高歌猛進,可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資源供應日益趨緊。

突破傳統路徑下的發展天花板,必須率先邁過轉型升級的坡與坎。東部地區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產業佈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深化改革突破體制藩籬

今年春節剛過,上海決策層的第一個會,便聚焦營商環境,制度創新被反覆強調。

同一天,江蘇省委深改委會議拉開全年工作序幕,“深化改革”貫穿會議始終。

巧合之中有深意。

發展高質量,呼喚制度供給的高質量。動力源,依然靠改革;著力點,還是優化營商環境。

穿行東部,刀刃向內簡政放權,實招迭出,各有“品牌”。

浙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幾經深化,如今聚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不到3年,除例外事項清單,“最多跑一次”覆蓋所有辦事事項。

“找政府辦事,能否像網購一樣方便?”上海“一網通辦”不斷升級,政務服務網絡,線上線下融合,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今年3月底,“一網通辦”總門戶開通“在線開具證明”服務專欄,戶籍等12類高頻工作證明開具實現“零材料”“零跑動”。

在江蘇南京市江寧區,服務摳細節。市民大廳延時服務,變朝九晚五為朝八晚六。一天下來,延時時段辦事數量平均310多件,佔全天總量的1/3。

在山東濰坊市高新區,審批透著溫度。“我們要5份材料,您只帶了4份,流程可先走,材料後補齊。”一窗受理、並聯審批後,容缺辦理成為可能。

高水平開放跑出加速度

特斯拉來了!

全世界都在見證上海開放加速度。

迎五洲客,計天下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擺下盛宴。今年11月,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與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參加的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和參展商,包括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量,均超去年。“上海令我驚歎,我在這裡看到了中國的開放與未來”,在見證了第二屆進博會的盛況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如此感慨。

新政迭出,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繼2017年推出“擴大開放若干意見33條”後,上海去年又出臺“擴大開放100條”,構築起全方位系統性的開放政策體系。

統籌資源配置協調發展

行走長三角,“一體化”是當仁不讓的熱詞。

繼去年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此後,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舉行,“共築強勁活躍增長極”按下加速鍵。

長三角地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活躍,特色鮮明,以不到全國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近1/4的經濟總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應該像我們的手,縮回來是五指,各有所長,伸出去是拳頭,力重千鈞。”上海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眼下,以中央頂層設計為指引,打破“一畝三分地”的互動,正邁開大步。交通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示範區建設先行先試,醞釀“產業地圖”,謀劃“飛地經濟”……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長三角地區正全力做好一體化發展這篇大文章。

不止一個長三角。縱觀東部沿海,北有京津冀,南有粵港澳,區域發展大棋局,熱潮湧動。

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經濟發展上臺階,亟須拓展資源配置空間,這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亦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既跳出“一畝三分地”,也守好“一畝三分地”。目光向內,協調發展新理念,正重塑東部各地內在發展格局。

浙江開化縣,錢江源,山區縣,曾是經濟“窪地”,發展卻不忙不亂。作為國家公園試點地,開化堅守綠色底線,做足“生態+”文章,自2013年以來連續6年出境水Ⅰ類、Ⅱ類佔比超過95%。

江蘇“南北掛鉤”,福建“山海協作”,珠三角攜手粵東西北……變短板為潛力,變後發為機遇,東部高質量發展的腹地,正愈發寬廣。

過往輝煌,皆為序章,歷史必將再次矚望這片熱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東部地區正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