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什麼是紅肉和白肉,哪個更健康?

紅肉白肉,各是什麼肉?

什麼是紅肉和白肉,哪個更健康?

先說一下,到底什麼叫做紅肉,什麼叫做白肉。


紅肉白肉的顏色,是看生肉的顏色還是熟肉顏色呢?


超市裡有紅色的醬牛肉也有褐色的醬牛肉,到底哪些才是紅肉呢?


答案是:看生肉的顏色

有一種成分,讓生肉的顏色呈現紅色,這種成分就是血紅素。因為這種色素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它叫做血紅素。


說到血紅素,大家都想到血紅蛋白。一個血紅蛋白裡面有4個血紅素。血紅素的中間有一個二價的鐵離子。這個二價鐵能和氧氣形成配位鍵,動脈血就這樣攜帶著氧氣,把氧氣送到全身各處,讓身體能夠進行生物氧化,釋放能量,我們的身體才能得到動力。


我們日常吃的瘦肉,就是各種動物的肌肉。肌肉中的肌紅蛋白呢,裡面也有一個血紅素。肌肉可以收縮和舒張,這事特別費力氣,耗能量,所以肌肉活動量越大,它需要的氧氣越多,身體就會安排越多的血紅素在肌肉裡面工作。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一個事實:肉越紅,說明它的血紅素含量越高。


比如說,牛羊肉比瘦豬肉紅,瘦豬肉又比雞胸肉紅,這就意味著牛羊肉含的血紅素比豬肉高,豬肉又比雞肉高。所以,牛羊肉是典型的紅肉,而雞肉是典型的白肉。


一般來說,牛、羊、鹿、驢、馬、豬等四條腿動物的肉都叫做紅肉


雞、鴨等、鵪鶉等兩條腿的禽肉顏色淺,叫做白肉


同一種動物,肉色也有不同


不過,同一種動物的肉,顏色也有不同之處。


什麼是紅肉和白肉,哪個更健康?


比如說,同樣是雞肉,雞脖子、雞腿上的肉,就比雞胸肉顏色紅。只是因為脖子和腿部運動量比胸部大,需要耗費更多的氧氣,所以它們的血紅素含量就更高一些。


又比如說,比較不同的禽類產品,會發現鴿子肉的顏色比雞肉要深一些,因為鴿子要長途飛行,需要耗費的力氣更大,肌肉裡就要相應配備更多的血紅素。


  • 籠養的肉雞不需要飛,甚至走動的機會都沒有,自然不需要那麼多血紅素,肉的顏色就淺了。
  • 當然,那些散養雞比較剽悍,能飛幾米高,如果比較它們的雞腿肉,就會發現比籠養雞腿肉的顏色深點。


當然,肉的顏色在煮熟後會發生變化。受熱烹調後,血紅素中的二價鐵被氧化成三價鐵,肉的顏色會從紅色變成褐色(這是一個氧化過程,所以你會發現用壓力鍋煮肉時,下面的一些肉內部顏色還沒有變褐,因為接觸氧氣比較少)。


  • 生的時候顏色越深紅的肉,煮熟後的顏色越接近於褐色,比如醬牛肉、涮羊肉。
  • 生的時候為粉紅色的豬肉,煮熟後就是淡黃褐色,比如清燉排骨肉的顏色。
  • 原來就是淺肉粉色的雞胸肉,煮熟後幾乎是白色


可能你會說:


不對啊,我看到的醬牛肉都是粉紅色的,各種肉腸火腿培根之類也是粉紅色的,難道它們不是熟的麼?


的確它們是熟肉,但這種紅色是加了「亞硝酸鈉」這種髮色劑處理的結果,已經不是自然的紅顏色了。

亞硝酸鈉在肉裡被緩慢分解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血紅素裡的鐵離子牢固結合,使它煮熟後也呈現粉紅色。


紅肉和白肉,誰更健康?


好了,關鍵問題來了:肉的顏色和它的健康效果,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紅點好,還是白點好?


什麼是紅肉和白肉,哪個更健康?


中國人傳統認為,紅點的肉比較「補」。鴿子比雞「補」,散養雞比籠養雞「補」,牛羊肉比豬肉「補」。


其實這種想法完全合乎邏輯,也有科學道理。


因為一般來說,比較紅的肉,其中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比較高,蛋白質也比較高。


就幾千年來蛋白質營養不良、微量元素攝入不足、貧血高發、飢寒交迫的國情來說,肉當然是紅一點兒好啊。


如果您有缺鐵性貧血問題,身體需要增加血紅素的含量(人類的血紅蛋白也需要血紅素當家啊...),如果您肌肉薄弱、血壓偏低、身體怕冷

,如果您長期節食減肥大姨媽姍姍來遲,那麼,紅肉對您有好處,多吃點吧。


不過,在歐美人看來,白肉更好,紅肉反而不健康。當然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特別是美國的研究結果,紅肉吃得太多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腸癌的風險


特別是燒烤牛肉、烤牛排、烤羊肉串之類,因為含有高溫產生的致癌物,更讓人擔心。


相比而言,研究沒發現白肉有害健康,甚至有些研究還發現日常用白肉替代紅肉有利降低全因死亡率,換句話說,就是有利於長壽。


一位國外營養學家說到,同事們都不太好意思點有大塊牛肉的快餐,因為都覺得不夠健康,不是點魚就是點雞肉(儘管他們的雞不到40天就出欄了)。


所以……到底要吃哪種肉?


為什麼同樣的食物,觀念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其實科學事實沒有任何差異,差異在於國情和身體狀態。


西方國家蛋白質營養不良、貧血、低血壓、怕冷的人比例太少了。他們從小大量吃肉,已經不需要再吃那麼多鐵元素進來了。過多的鐵元素反而提升了心血管病和癌症的風險。本來身體就不「虛」,又何必要多吃紅肉來「補」呢。


什麼是紅肉和白肉,哪個更健康?


男人和女人相比,女人每月有月經失血,鐵的供應標準比男人高,所以女人相對適合經常吃紅肉。本來血色素偏低的女生,經常吃肉之後臉色變亮,人會變美。即便攝入的鐵元素多了,還可以從月經中排出來呢。


男人呢,本來需要量就少,多了又缺乏排出的途徑(男人可以定期獻血,利己利人哈),就沒必要頓頓吃大量紅肉了。按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有40-75克足夠了。可惜,實際情況是很多男人猛吃肉,女人卻經常不肯吃……真是錯位啊……


所以,天然的食物各有各的好處,沒有什麼絕對好或絕對壞的問題。


關鍵在於,你的身體狀態,你的膳食搭配,更適合哪一類食物。什麼成分多了,就少吃點兒。什麼成分缺了,就多吃點兒。只聽坊間的各種忽悠,不考慮自己的實際狀況,就很難吃出健康進步的效果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