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導讀:作為清朝守成階段的首位“鐵帽子王”,歷史上的康熙皇帝皇十三子胤祥,並不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演繹的那樣,他並非一個帶兵出身的阿哥;而且,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廢黜之前,還備受康熙皇帝恩寵,並沒有受到長達十年的圈禁。更重要的是,在皇四子胤禛參與“九子奪嫡”的事件中,皇十三子胤祥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沒有影視劇中演繹的那般傳神。

但是,愛新覺羅·胤祥能夠被雍正皇帝稱為“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固然有著胤祥於皇子奪嫡事件中的政治站位因素考慮,有著胤祥對於雍正皇帝絕對忠誠的考慮,但更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雍正朝的胤祥,在財政改革、水利營田、外交舉賢、軍需刑罰等等方面的卓越表現。

對於雍正皇帝登基以後的大清王朝,胤祥和雍正皇帝一樣,真正做到了殫精竭慮、死而後已。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在《清史稿》中,對於康熙皇帝皇十三子胤祥於康熙朝的記載並不多,只有寥寥數十字,但僅從這隻言片語中,也能看出康熙皇帝對胤祥的恩寵程度。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怡賢親王允祥,聖祖第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自是有巡幸,輒從。

愛新覺羅·胤祥本系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但按照皇子序齒,胤祥排位十三,故稱其為皇十三子。《清史稿》中對於胤祥“自是有巡幸,輒從”,出自康熙皇帝出巡時對於皇子的隨侍要求。

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之前,“九子奪嫡”的手足相殘事件尚未發生,康熙皇帝和諸位皇子之間還是一副“父慈子孝”;太子胤礽和其餘皇子之間還是一副“兄友弟恭”的和諧場景。康熙皇帝對於諸位皇子還是相當信任,不摻雜任何皇權挑戰和威脅的考慮。

但在太子胤礽因為“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之罪行,被康熙皇帝首次廢黜太子之位後,康熙皇帝對於諸位皇子的信任程度大大下降,從太子胤礽首次被廢的康熙四十八年這次隨扈開始施行輪班制,每個人都要輪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以免結黨營私,許多皇子因此都陪同了康熙帝進行巡視,但是胤祥是特殊的。康熙帝的輪班制似乎並沒有用到胤祥身上。

對於胤祥失寵的原因,清朝歷史文獻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後世對此也有著諸多猜測。本文對此不再贅述,我們著重解讀一下雍正朝時期的皇十三子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雍正帝胤禛年長胤祥八歲,他倆雖不是一母所生,但卻從小感情就特別好,這也為後來雙方親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雍正帝曾這樣回憶親自教授胤祥時的情景:“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扈從,兄弟倆相依”。無論是在宮廷中還是出門外,兩兄弟都會經常詩書往還。雍正帝為了紀念胤祥便把二人的詩歌都整理到了《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中。例如胤祥曾作”清暑山莊近塞垣,年年扈蹕羨承恩。林亭水殿雲霞裡,日侍天顏笑語溫”送給雍正帝。這首送別詩強烈表達了兄弟間的深厚感情。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為怡親王。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命總理戶部。

也就是說,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將在“九子奪嫡”事件中,對自己忠心耿耿、堅定支持的十三弟胤祥晉封了親王爵位,並將戶部這一掌管天下錢糧的關鍵部門交給了胤祥。自此,愛新覺羅·胤祥開始了對雍正皇帝、對雍正朝的餘生奉獻。

對於胤祥的正面評價,歷史文獻中屢見不鮮;雍正皇帝和胤祥之間的君臣感情、兄弟感情也在諸多影視劇的演繹下廣為人知,那麼,愛新覺羅·胤祥到底獲得瞭如何恩寵?生前身後又獲得了何等至高無上的評價和榮寵?

我們來看下《清史稿》和《清實錄》的記載。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八年五月,疾篤,上親臨視,及至,王已薨,上悲慟,輟朝三日。翌日,上親臨奠,諭:“怡親王薨逝,中心悲慟,飲食無味,寢臥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諸臣常服,宴會俱不必行。”越日,復諭舉怡親王功德,命復其名上一字為“胤”,配享太廟,諡曰賢,並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諡上。

《清實錄·世宗實錄·卷九十四》記載了胤祥薨逝後,雍正皇帝專門為胤祥發佈的一份諭旨:

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愛新覺羅·胤祥在薨逝後,其親王爵位被恩賜了“世襲罔替”的至高榮寵。“乾隆中,祀盛京賢王祠。命王爵世襲。”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也就是說,胤祥成為了清朝入關以後,清王朝守成階段的首位“鐵帽子王”,其怡親王世襲共傳襲了七代二十王,皇寵顯赫,可見一斑。

那麼, 在雍正朝的胤祥到底是如何獲得了雍正皇帝如此恩寵?難道只是因為“九子奪嫡”事件中,對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支持和擁護?

本文就從清朝歷史文獻出發,對“一代俠王”胤祥於雍正朝的巨大貢獻,逐一解析。

康熙朝晚期,在康熙皇帝“以仁為本”的施政理念下,對於朝政、官員的放縱,造成了官員貪腐、朝政不明、民生凋敝的負面消極狀態,讓康熙皇帝好不容易打造的“康熙盛世”一度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境地。在皇子奪嫡事件中,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為帝的皇四子胤禛,自登基之初,就開始了對康熙朝晚期弊政的改革,一心為公、勤政為民。在雍正皇帝的執政過程中,怡親王胤祥發揮了巨大作用,並做出了絕對不容忽視的巨大貢獻。

對於怡親王胤祥在雍正朝做出的歷史功績,主要有以下幾點:

1、財政改革

面對康熙晚年社會危機加深的不利局面,尤其是在經濟上

“內外倉庫,不無虧空” 的不利情況下,胤祥需要對國家進行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作為雍正帝最為倚重的臣子,這個重任自然就義不容辭的落到了胤祥的肩上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胤祥領戶部,管理三庫事,開始拉開了其理財改革的大幕,他以“國家休養生息,民康物阜”為務,由此經濟逐漸起色。在取得初步勝利以後,胤祥按照雍正皇帝的要求,深入開展了對財政方面的弊政改革。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清實錄·世宗實錄》記載了胤祥為了儘快恢復國庫存銀的有效辦法:

錢糧除地方正項外,其軍需各省動用之項,具體到日,應準應駁。應駁之事定需送會考府查看。針對不同情況,分給予查抄、給予凍結、給予期限三等區分。

因此做到了寬嚴相濟,因人因地制宜。當時有一些皇族仗著自己的身份,對中央的政令置若罔聞,比如郡王允裪,結果胤祥強令其變賣家財來充公,以致還遭到了允裪等人的不滿於牢騷。後來雍正帝下旨:“即行免追”來為其求情方才罷了,由此可見胤祥做事的態度與風格,那就是不徇私枉法,不顧念私情,一心為國一心為朝廷。正是基於胤祥這樣的辣手無情整頓財政之後,國家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此外胤祥在減輕了百姓的額外負擔方面,限制官吏貪汙受賄之風方面也貢獻頗多,這樣就為財政狀況的好轉和國庫日漸充盈做出了重要貢獻。胤祥在理財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雖然他降低了國家的稅率,但國庫不僅沒有虧空,反而解決了康熙後期留下國庫空乏的危機,使國庫有了盈餘,為雍正後期的各項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保障,因此胤祥成為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按照《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的記載:

上繼位之初,國庫只存銀八百萬兩,到雍正八年卻高達六千兩百多萬兩。

也就是說,自雍正皇帝命令胤祥“總理戶部”的雍正元年,到胤祥薨逝的雍正八年之間,胤祥對於財政弊端的改革、對於國庫欠款的追繳,在保證了國家日常財政支出的前提下,將原本只有“八百萬”的國庫存銀髮展到雍正八年的“六千兩百多萬”,呈現幾乎一年一倍的良性增長速度。

在財政改革方面,胤祥的突出貢獻在於直接增加了國庫收入,從根本上解決了康熙朝晚期財政混亂的局面,在緩和了社會矛盾的同時,使國家的經濟實力得到了一個質的提升,為“康熙盛世”的延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清朝鼎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絕對基礎。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2、治水造田

古代封建國家由於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薄弱,因此對水利是十分重視的。早在康熙朝時康熙帝就幾乎每年都要視察水利工程的進度與質量,在胤祥早年時便對水利有了很深的感受。在“水害不去,則田非吾田,尚何營”的思想指導下,胤祥開始了對水利工程、營造水田的治理。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三年八月,加俸銀萬。京畿被水,命往勘。十二月,令總理京畿水利。

在財政改革初見成效以後,胤祥又被任命為“國之命脈”的水利治理,成為國家水利治理方面的“總理”人員。

作為水利營田事務的負責者,胤祥為了取得第一手資料,胤祥便多次親身去實地考察,以至於交給雍正帝整治水利的計劃

“歷勘周詳,區畫悉當”,深得雍正帝滿意。經過胤祥親力親為的治理後,河患災害發生的頻率大大地降低了。為了統一調令給予胤祥更大的治理權利,雍正帝決定將胤祥手中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命令:“所有州判以下等員,悉聽管轄。”

雍正皇帝對於水利治理的理性決定,來自於胤祥詳盡勘查具體情況以後的合理建議。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四年二月,疏言直隸興修水利,請分諸河為四局,下吏、工諸部議,議以南運河與臧家橋以下之子牙河、苑家口以東之澱河為一局,令天津道領之;苑家口以西各澱池及畿南諸河為一局,以大名道改清河道領之;永定河為一局,以永定分司改道領之;北運河為一局,撤分司以通永道領之:分隸專官管轄。

胤祥將水利治理、管理機構明確細化、權力集中,從而讓辦事效率大幅度上升的理性建議,從而解決了水患問題,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持與保障。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在《清世宗御製文集》中,記載了一首雍正皇帝對治水有功之胤祥大加讚賞的御詩,足以證明胤祥在治水營田方面的巨大貢獻:

經理度支需贊畫,疇諮水土奏豐穰。

年年景福由天賜,長秉丹衷達九閶。

3、發掘人才

胤祥在處理國家大事的同時也深知人才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也時常為國家挖掘人才,對於這一點,雍正曾評價胤祥“為國舉賢之處甚多,今在廷諸王大臣中,實心為國家愛惜人才者怡親王”。

對於胤祥所舉薦人才的大膽任命,不但表現了胤祥在“發掘人才”方面的特別貢獻,更表現出雍正皇帝對胤祥的絕對信任和倚重。

對於胤祥所舉薦的人才,我們以兩個具體例子做出說明:

康熙帝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

在雍正皇帝的繼位初期,對於十七弟胤禮的信任和喜愛程度,遠遠不及胤祥,甚至還達不到被雍正皇帝委以具體差事的程度。

但胤祥對於胤禮的評價較高,並以胤禮“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為由,向雍正皇帝舉薦,而事實則證明了胤祥的“慧眼獨具”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了雍正皇帝對胤禮的正面評價和胤禮得到的巨大恩寵:

諭曰:“果親王秉性忠直,皇考所信任。外間頗疑其嚴厲,令觀密奏,足見其存心寬厚,特以宣示九卿。”允禮體弱,上命在邸治事,越數日一入直。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李衛

隨著《雍正王朝》的熱播,對於雍正皇帝“三大寵臣”之一的李衛,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李衛李大人,並非乞丐出身,也不是出自雍正皇帝潛邸的奴才,乃系捐官出身進入仕途的典型代表。而對於他在仕途上的突飛猛進,則是在胤祥的舉薦下,才實現的!

胤祥在總理朝政後,認為李衛“才品俱優,可當大任”,於是就把他舉薦給了雍正帝,李衛從此平步青雲,一直做到了直隸提督等地方高官,成為雍正朝最善於破案維護地方治安的地方大員。

《清實錄·世宗實錄·卷六十二》記載了雍正皇帝對於李衛的正面評價:

嘉許之懷,筆莫能罄。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顧,安肯毅然直陳。

由此兩位雍正朝的“紅人”,足以證明怡親王胤祥在“舉賢納才”方面,對於雍正皇帝、對於雍正朝的巨大貢獻和歷史功績。

4、軍需刑罰

作為自己最為信任的皇室兄弟,雍正皇帝還將具體的軍需事務交付給了胤祥管理。

雍正七年, 雍正帝為了對西北用兵,設立了軍需房,並且把它交給了其最信任的胤祥來負責,雍正評價胤祥的軍事才能為“少稱神勇,帷幄運籌,計周萬里”。胤祥不僅很好的完成了任務,且“軍需皆出於庫帑,絲慄不以及民”。胤祥一方面大力發展軍事,同時還儘量來減輕國家在軍事方面的開銷,成為“挽輸數年,海內未嘗知有用兵之事”。在用兵方面,胤祥也有自己的見解,當時雍正帝提出一個出兵西北的軍事構想,但只有怡親王說:“此言不足恃”。雍正帝採納了胤祥的建議說:“朕深以王言為是。”

在整個對西北用兵的過程中,雍正皇帝對於胤祥的仰賴程度非常之高。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雍正六年七月,嶽鍾琪就軍需問題再次上折。雍正帝批示:“今日怡親王家中有點私事,待王行走時,將事情交與王后,下回奏摺來批”。其倚重之深可見一般。胤祥在雍正八年去世,雍正帝曾悲痛欲絕的說:“怡親王仙逝,朕方寸既亂”,由此便草草的結束了對西北的用兵。

由此足以證明胤祥在軍需供應乃至軍事方面的巨大貢獻和特殊才能。

另外,對於胤祥在刑法方面的特殊貢獻,我們從雍正皇帝對其的評價中,就能看出端倪。

《清實錄·世宗實錄》記載了胤祥薨逝後,雍正皇帝對胤祥的一段評價:

吾弟八年來,凡朕交王承審數十件繁難大案,皆以誠敬用心,以情理感格,罪犯自將事實招吐,諸案情罪無不允當。

另外,對於胤祥在具體辦案過程中,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本懷總不欲使天下有一冤抑之人,使國家受濫刑之議。雍正皇帝深以為然,命各省有司將此言“刻成木榜堂署,時時省覽”,成為地方司法衙門的警示之言。

愛新覺羅·胤祥為何能被晉封“鐵帽子王”?四大功績,無人能及

怡親賢王陵墓遺址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因為在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事件中採取的特殊奪嫡路線,讓其即位之初並未完全掌握住朝政大權,也沒有足夠的政治勢力推行新政改革、整頓吏治等。作為昔日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支持和擁護者,胤祥能夠被雍正皇帝委以重任、倍加信任並不奇怪。但如果沒有胤祥的卓越的辦事能力、認真負責的執行力,雍正皇帝也不會在其身後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和恩寵。

雍正八年五月,年僅44歲的胤祥,積勞而逝,雍正皇帝親賜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完美精確的評價了胤祥的一生。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清實錄·世宗實錄》、《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清世宗御製文集》、《上諭內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