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刘备拿下益州之后,为何不回荆州?

月下0郁金香


“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依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再灭东吴”。


隆中对时,诸葛亮就分析过,荆州地位虽重要,但是四面受敌之敌,宜攻难守。日久必然受攻,难以驻守。也就是说,刘备取了四川就准备放弃荆州,要不然也不会让出三郡给东吴。

不回荆州原因?

一、益州少经战乱,益州能提供政权所需物质、人口资源,蜀道之难能提供天险固守,是天然的大后方。而荆州经赤壁大战,又遭曹、刘、孙三家瓜分,是混战之地,刘备在此处政令通畅都无法保证,不利于政局稳定。另一方面,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而益州新得,必须亲自坐镇消除刘璋影响,收复当地人心。

刘备在公元214拿下了整个益州,四年后就和曹操爆发了汉中之战。所谓无汉中则无蜀中,当年曹操拿下汉中的时候,成都是“一日数十惊”,刘备亲自动手斩杀逃将,都还稳定不住军心。汉中也是必争之地,只有拿下了汉中,才能保护住益州。

可也是因为这样,导致了刘备一直不能腾出手来解决荆州的问题。刘备和孙权曾有过约定:“得益州还荆州”,可刘备得到了益州之后又不舍得把荆州还回去,而是给了孙权一句“方得凉州,再还荆州”的空话,惹恼了孙权。双方差点都在荆州开战了,最后还是因为曹操夺下了汉中,威胁到了成都,刘备才急忙忙地割让三郡给孙权,双方罢兵。


二、荆州地区本来就是东吴的领地,因为刘备是一个以慈悲为怀的君主他也不想和东吴动武原因就是只要一动武的话那么刘备派军队从西川再到江南有两点原因:第一路途遥远、第二如果刘备派出大量军队必须派诸葛亮和赵云、张飞动用全国之力去打。那么刘备主力一走只留少数部队在益州(那时刘备已经成为益州牧了。益州比荆州大的多?就是现在这个四川省的区域)荆州只是一个湖北地级市面积不大。益州的部队少那么北方的曹魏会派军来攻取西川的最后算是打下了荆州,真的为了关羽报了仇那么西川丢了刘备就无家可归了。后来刘备去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结果被东吴大将陆逊打的打败。在白帝城逝世。

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三、因为荆州局势的微妙(原属刘表,后属刘备,刘备是名义上的荆州牧,可治所南郡却是向江东借的,曹操控制荆北,伺机南下),三大势力都认为对荆州具有法律归属权。荆州问题直到关羽战死都还没有完全处理好。

而刘备夺取益州也很不容易,光雒县就打了一年之久,损兵折将不说,连军师庞统都战死了。整个益州戾气太重,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这时候的刘备也就不敢轻易离开益州了。从公元214年夺下了益州,直到218年发动汉中之战,刘备在益州坐镇了四年之久,才敢让诸葛亮负责益州后方。更不用说夺取益州后立马回师荆州镇守了。

综上所述,所以这根本就是一个死局,不夺益州则成为鱼肉,夺取益州则不能处理好荆州问题。刘备要么等死,要么拼一下,看看能不能冲破这个死局,没有第三条路可选了。


细说简史


这个问题提的,题主一定是没有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吧?

刘备占据了整个益州,益州是刘备三分天下的基础

从上图地图可以看出,益州面积是汉末十三州里最大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特意提到了益州是刘备三分天下的基础,是刘备以后率军北伐提供钱粮的重要之地。

刘备的荆州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一个北伐宛洛的战略要地只占据了荆南四郡然后有了公安、江陵地区。东汉末年的荆州首府襄阳和钱粮都存在江夏等地都不是刘备的地盘。

部分荆州的地盘,荆州和益州在刘备心里的战略地位不同,刘备肯定会待在益州而不是荆州。

刘备需要镇住益州豪强以及面对北方的曹魏

除了战略地位上荆州不如益州,益州内部也需要刘备诸葛亮的坐镇,益州在东汉末期因为地形闭塞的原因使得益州成了各地难民向往的天堂,很多豪族和百姓涌入益州。久而久之成为了益州内部不可忽视的势力。


在刘备入蜀之前,益州外来者例如法正等人就和益州本土派有着矛盾,前任益州牧刘璋的父亲刘焉在任益州时期还能镇压这些势力之间的平衡,等到刘璋执政后因为本身的执政水平有限让益州豪强做大。

例如外来难民组成的东州兵,张鲁的天师道,刘巴这种汉室宗亲,法正代表的对曹魏态度不好的北伐派,益州本土的投降派就是后来劝刘禅投降的谯周就是益州本土豪族。

基于镇压豪强稳固大本营方面考虑,刘备必须带着军队和诸葛亮等一众谋士坐镇益州,用实力和时间慢慢收复这些豪强大家。

荆州方面的豪强大族则没有那么麻烦,在刘备进驻新野的时,刘备广布仁义收纳了一部分荆州豪强,剩下的荆州豪强则是在曹魏占领荆州后归顺曹操,所以荆州因内部原因让不用担心荆州可以叛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益州面对的敌人很多,荆州面对的敌人很少。

在关羽北伐之前刘备和孙权一直处于联盟关系,虽然这个关系并不牢靠但孙权和刘备的矛盾远远小于刘备和曹操的矛盾,武陵的少数民族实力也并不强大,这点从后来夷陵之战武陵蛮首领沙摩柯出兵一万人就可以看出来。


益州面对敌人更多,汉中地区是刘备势力的咽喉地区,还靠着关中和凉州地区,死敌曹魏肯定会在关中地区驻扎重兵。

凉州的羌人从东汉末期就一直不安分,而且凉州作为产马地其中西凉铁骑乃是天下骁骑。即使蜀中有马超坐镇防备羌人也只起到一时的作用。而且马超曾经也是一方诸侯,刘备不敢重用马超自己亲自坐镇益州才是上上之策!


影妹谈


益州和荆州地理位置

益州,中国古地名,泛指现在四川省一带,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主要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这个地方

荆州,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处于长江中游,是益州的门户,出往东可以东吴,往北可以进行北伐,这是一个极好的进攻和防守重地。孙权听了诸葛瑾的汇报,大怒,“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孙权直接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官吏,去接受三地。不料,被关羽尽数赶回。

刘备取得益州后并没有完全掌控益州,当地的巴人和蜀人民风彪悍,自立为国。刘备要想在巴蜀之地建立政权,不可避免的会和当地的地方政权发生冲突。为了更好的经营和统治巴蜀,将都城建立在成都是最佳的选择。

道理很简单,因为益州是刘备政权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但不是说刘备就不回荆州了,刘备在拿下益州后,也有回荆州的,在荆州地盘没有丢失之前,只要是属于刘备的地盘,刘备想回就回。

刘备是在公元215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在牺牲了庞统,召集了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进入益州作战,靠着马超率领一支军队逼宫成都,才最终迫降了刘璋。

刘备这样对益州进行大规模建设,一是以益州作为根本根据地,二是为了将来北伐的需要。从以上的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从《隆中对》的战略方案来说,从当时的各方面的处境来说,刘备只会留在益州。荆州则按照《隆中对》的计划,派一员上将镇守,当然是关羽了。





南飞雁1988


刘备拿下益州后,后来更是在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于为何不回荆州在荆州建立政权,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于原因,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益州和荆州地理位置

益州,中国古地名,泛指现在四川省一带,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主要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这个地方

荆州,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处于长江中游,是益州的门户,出往东可以东吴,往北可以进行北伐,这是一个极好的进攻和防守重地。

刘备要建立政权,怎么会把首都放在家门口呢?这样根本没有战略缓冲,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安全。将政权放于益州这个大后方,可以源源不断提供物资和军事支持。诸葛亮安排关羽镇守荆州时候就曾交代过关羽荆州的重要性,但是还是丢了。荆州是北伐和恢复汉室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关羽失守后,诸葛亮只能从祁山出巴蜀进行北伐,这无疑加大了北伐的难度,也将蜀汉政权彻底困在了的巴蜀之地。

益州是汉室龙兴之地

汉高祖刘邦当年就是被封为汉中王,利用汉中的资源发展壮大最后逐鹿中原夺得天下的。战国末期秦国更是在得到了巴蜀之地后实力大增最后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益州之地对于汉朝有多大的意义,这就不言而喻了。刘备从起兵开始便以匡扶汉室为口号,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代表着汉室正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更暗示着刘备要像当年汉高祖一样恢复汉室江山。

益州物产丰富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四面环山,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充足,是个物产丰富的草地,尤其是成都平原,被称之为“天府之国”。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益州就是一个极为安全稳定并且经济基础雄厚的大后方。就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凭借着四川盆地这个大后方的支持,硬生生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争。至于有多重要,不用我多说。

在益州建国,尤其是将都城建在成都,可以最大限度地享有和利用四川盆地的资源,可以更好地发展蜀汉的国力,从而实现北伐恢复汉室的梦想。

益州易守难攻

益州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说到易守难攻,到底有多难,我们就来说道说道。李白在《蜀道难》里面写道“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个连鸟都难以飞过去的地方,更何况大规模的军队?真的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益州建立蜀汉政权,特别是在成都建都,可以更好的防守。荆州没有丢失之前,荆州是重点防御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没怎么防守。后来北伐之时,魏国只是一味防守,等蜀汉国力衰弱了才一举摧毁蜀汉政权。

方便统治当地的巴人和蜀人

刘备取得益州后并没有完全掌控益州,当地的巴人和蜀人民风彪悍,自立为国。刘备要想在巴蜀之地建立政权,不可避免的会和当地的地方政权发生冲突。为了更好的经营和统治巴蜀,将都城建立在成都是最佳的选择。

倘若益州内部不安稳,荆州又是魏吴两国争斗之地,那作为新成立的蜀汉政权就没有时间去发现,更谈何北伐恢复汉室?

避免和东吴直接冲突

荆州和魏国、东吴接壤,是三国争斗的战争必争之地,建都荆州没有战略缓冲之地。尤其是,刘备在取得益州之前,荆州与孙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取得益州后孙权渴望取回荆州,直接建都荆州无疑会直接引爆孙权的怒火。在外有强敌魏国虎视眈眈之下,不宜跟东吴闹太大的矛盾,以免曹操做收渔人之利!

在益州建国,把荆州当成一个跟孙权谈判和周旋的缓冲地带,不仅维持和东吴的关系一起对抗强大的魏国,也可用来牵制东吴的发展,更是为日后北伐和进取东吴之地提供一个战斗前线。

可是,随着关羽的身亡,一切都化为泡影,不仅失去了战略要地更是失去了盟友,就此蜀汉政权逐渐走了下坡路。

益州立国,是诸葛亮和刘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而这个决定让蜀汉政权有了几十年稳定发展的时间?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并不能说这个方针是错的。

更多独到见解,点击关注一念千史,在下面留下你的痕迹。


一念千史


很重要的原因是益州是刘备后拿到的,他无法全盘掌控,且益州的土地对刘备来说要比荆州重要。

刘备并不是在益州起家,而是带着一帮徐州和荆州的幕僚,抢占了刘璋的益州。虽然有张松、法正等带路党,但益州本土还是有很多势力这时候对刘备不太买账的。从刘备娶了刘璋的寡嫂吴夫人就能看出,刘备当时迫切的需要当地势力的支持。

如果这时候立足未稳的刘备选择了回到荆州,那益州很可能会再度易主。汉中张鲁当时投降的可是曹操,刘备哪敢离开好不容易得到的益州?且荆州是三家平分,和益州的土地人口差距很大,对刘备来说,孰轻孰重,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汉贼不两立的政治原因,也让刘备不能回到荆州。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蜀国从来没有和魏国联合的时候。那是因为刘备和曹操是天然的政敌,永远没有和解的可能。刘备将国都定在益州,那防范和对抗的是曹操,如果选在荆州,那防范的自然是孙权。出于政治原因,刘备也不可能这样做。

当然,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孙吴背弃盟约,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失去了荆州的土地。并且引发了夷陵之战,孙刘联盟瓦解,也让蜀国大失元气。或许在蜀国稳定后,刘备选择定都在荆州更好。

但人永远无法预知后事,刘备和诸葛亮也不能。毕竟当时选择首都都是选在国家的腹地,很少会选在前线的。天子守国门,还是需要一定的魄力和勇气的。


胖哥侃历史


刘备不会分身法,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只有一个地方,大家都在一起;有了下邳和小沛,那就关羽守下邳,自己去新打下的小沛。

占有了荆州之后,关羽镇守荆州;刘备自己就亲自前往益州。等到

占领了益州,刘备必须要继续巩固一下益州。所以刘备就以益州牧的身份留在了益州。

由于已经同时拥有了益州和荆州,所以战略重心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应该说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汉中!荆州的地位就略次于了汉中。

孙权索要荆州,刘备答复孙权:“等取得了凉州,肯定会把荆州都给你!”孙权不干,于是两家就干上了!刘备亲率大军就往荆州的公安跑!

曹操趁机攻打汉中,刘备就和孙权和解了!刘备把荆州一分:南郡、零陵、武陵归我;江夏、长沙、桂阳归你!分完之后,就又跑了回去!

刘备这一回去,就和曹操在汉中那一片儿又干上了。打来打去终于把自己打成了汉中王!

马超领着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给汉献帝上表拥立刘备为汉中王

所上的表文中写道:“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严厉地谴责了曹操的不臣行为。

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把汉中、巴、蜀、广汉、犍为等地方做为根基,也有点儿刘邦当初的那么点儿意思!

此时的荆州已经和孙权共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荆州的地位,已经明显不如汉中了。

等到刘备忙活完这一套之后,关羽被孙权杀了,荆州也被孙权拿去了。刘备这时候想去荆州也去不了了!

刘备的命运和平头哥是一样的!刘备这一生就是太忙碌了,不是干架,就是在干架的路上。

刘备称帝之后,又去和孙权干架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道理很简单,因为益州是刘备政权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但不是说刘备就不回荆州了,刘备在拿下益州后,也有回荆州的,在荆州地盘没有丢失之前,只要是属于刘备的地盘,刘备想回就回。

刘备是在公元215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在牺牲了庞统,召集了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进入益州作战,靠着马超率领一支军队逼宫成都,才最终迫降了刘璋。

公元215年,刘备拿下益州后,其地盘扩充为荆州五郡+益州,荆州五郡分别是南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其中南郡是向孙权借来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借荆州”了,其他的荆南四郡则是刘备自已打下来的。

刘备拿下益州后不久,孙权就开始派人向刘备讨要荆州南郡,刘备好不容易弄来了南郡,而且南郡是整个荆州地理位置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是荆州的核心位置。

南郡向北是曹魏占据的襄阳,是刘备与曹魏的前线和国界线,也是刘备攻打曹魏最重要的一条战线,南郡向南是荆州腹地的荆南四郡,再向南直通交州,也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

南郡向东是孙权占据的江东,向西是刘备刚刚拿下的益州,而作为南方唯一重要的战略通道--长江就是自西向东横穿过荆州南郡,从益州流向江东。

换句话说,南郡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交通便利,水运发达。

而益州呢?益州的大概面积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摊开地图,你就会发现,益州是一个大盆地,核心就是成都平原,益州的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所谓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当时的益州,今天的四川。

益州的北部是延续八百余里的秦岭山脉,这也是从关中进入汉中的重要通道,大部分道路都是建在悬崖上的栈道,极其难走,别说行军打仗,就是普通的穿越都比较难。

益州的南部就是今天的云贵高原,在当时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不同的部落居住在其中,并不是绝对臣服于刘备政权。

益州的东部是荆州南郡以及武陵郡,以巫山山脉及万里长江阻难入川的道路,而长江的水路则是进出益州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益州的西部是雄伟壮观的青藏高原,在当时是一片难以逾越的天险,当时的人根本就无法顺利进出青藏高原。

秦岭、云贵高原、巫山、青藏高原在益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将益州团团包围在其中,这也就是四川盆地的由来,四周高,中间低,不就像个盆吗?

正是益州的的这种地理位置,决定是益州是一片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外人的进益州很难,益州的人外出也很难。

而荆州却完全相反,荆州是四通八边之地,四个方向都有很方便的交通可以行走,南来北往也非常方便,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外敌也非常容易攻进荆州,荆州也成了易攻难守的一块战略要地。

如果你是刘备,你选哪个作为首都?当然是益州了,只要有一点赏识的人,都会选益州作为首都,何况是刘备呢?

既然益州作为蜀汉的首都,刘备当然是要留在益州,坐镇益州的了,作为政权的最高领导者,刘备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去荆州,除非荆州有重大变故。

刘备自从拿下益州后,一共去了两次荆州,一次是与孙权湘水对峙,另一次是夷陵之战。

湘水对峙是因为孙权想要讨回荆州南郡,刘备不肯,这是战略要地,刘备想发展当然不会给,况且将南郡交给孙权,那荆南四郡不就成为飞地了吗?

刘备不肯交南郡,孙权也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两军对峙起来,战争一触即发,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向汉中进军攻打张鲁,汉中是益州的北部门户,汉中一失,刘备的益州就相当于为曹魏打开了大门,之后将会永无宁日。

刘备感到了危机,马上与孙权议和,将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了孙权,以抵南郡,孙权看到刘备让步了,在曹操的共同威胁下,孙权接收了刘备的方案,两军握手言和,这也就是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第一次进入荆州。

第二次是夷陵之战,孙权在关羽襄樊之战期间偷袭了刘备所属的荆州三郡,刘备在一年之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刘备从益州成都出发,从蜀吴两国交界的边境永安城开始攻打,最远一直打成了南郡的夷陵地区,但最后刘备被陆逊击败,狼狈逃回益州永安城,这也是刘备在拿下益州后第二次到荆州,之后一直到死 ,刘备再也没有踏上荆州的土地。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建安二十年,刘备攻克成都拿下益州,本来是想接下来图谋汉中,但是不得不回荆州了,为什么呢?这要从刘备借荆州说起。

刘备借荆州赤壁之战后,曹操以曹仁留守南郡,周瑜进攻南郡,刘备则拿下了荆州南面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

三国时的荆州原有七郡,另外三郡是北面的南阳郡,江夏郡,南郡。南郡这个位置接通益州,也是从荆州出师北伐的重要基地,如果没有南郡,荆南四郡就是几乎无用的鸡肋。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冒着被扣留的危险,亲自前往东吴会见孙权,请求借取南郡的西半部分。周瑜确实秘密建议扣留刘备,孙权对东吴如果灭掉刘备后单挑曹魏没有信心,百般权衡下放走刘备,同意借荆州。

荆州南部四郡是刘备自个打下来的,郡守也都是刘表的手下,这里的借荆州借的就是南郡,这个南郡是周瑜浴血奋战打下来的。

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

但是东吴方面认为刘备是完全捡漏,整个荆州都应该是东吴的,因为赤壁之战完全是周瑜指挥的,刘备兵少将寡只是打打策应。

回援荆州

刘备这次亲自出使东吴,谈判中可能许诺承认了整个荆州都是借的,在攻取益州后,孙权立刻派诸葛瑾作为使者前往成都索要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也就是相当于分期付款归还。

肉在嘴里,刘备当然不会吐出来。

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

然后孙权就很不爽了,直接任命三郡郡守,留守荆州的关羽把孙权任命的官员通通赶跑了,孙权大怒,你们这是要让我东吴动真格啊。

孙权派遣吕蒙率领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将领率军两万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同时鲁肃率军一万人屯巴丘牵制关羽。

孙权亲自前往陆口,节度两路兵马。

听闻东吴发兵,刘备匆匆忙忙率军五万从成都赶到荆州治所公安城,让关羽入益阳意图收复三郡,孙刘双方剑拔弩张。

正值曹操进攻盘踞在汉中的张鲁,汉中丢则益州危,刘备被迫和孙权求和。

荆州东部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属孙权,西部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归属刘备。两家罢兵。


谱写历史长歌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刘备为什么要拿下益州。这个问题在《隆中对》中我们会找到答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道: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计划,在占领荆州和益州后,就等待时机,然后以益州为一路北伐大军的出发地,与荆州为出发地的那一路人马一起北伐。而且刘备还要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北伐,所以他当然要留在益州了。

而庞统在劝刘备取益州的时候,对刘备说,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庞统劝刘备占领益州,则是以益州为根本之地为目的。他提出,荆州的自然条件不能作为根本的根据地。只有益州的自然条件有利,可以作为根据地。

这一个建议是很合刘备的心思的。刘备从他的才能性格来说,在中原征战多年,屡战屡败,随着年老体衰,实在急于得到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休养生息。虽然得到了部分荆州,可是在实际情况,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是那么稳固,实际上是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

诸葛亮在论及这个阶段的刘备处境时说道,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当然会和庞统一拍即合。他取得益州,既是改善自己的战略处境,也是把根本放在益州。对于刘备的能力和未来的方向,曹操就和裴潜有过一段有名的对话:

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在这种种的一系列因素之下,刘备在心中已经把益州作为了他的根本的根据地。因此,他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将荆州的大部分军队和行政管理人员调入益州,并且在益州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机构。

为了益州的安全,他还跟曹操争夺汉中,夺取上庸,基本上建立了一个比较健全的防御体系。在进位汉中王后,刘备又征发了大批民夫,对益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备於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馀区。

刘备这样对益州进行大规模建设,一是以益州作为根本根据地,二是为了将来北伐的需要。从以上的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从《隆中对》的战略方案来说,从当时的各方面的处境来说,刘备只会留在益州。荆州则按照《隆中对》的计划,派一员上将镇守,当然是关羽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刘备拿下益州来为何没有回荆州?

因为荆州有关羽,他即使到了荆州,也没有事情做。

刘备当初拿下荆州和益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想要统一天下。正如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的,刘备若是想要统一天下,必须拿下荆州和益州来。

因为益州和荆州拿下来,他们既可以从益州顺着长江而下,攻打东吴。又可以分兵两路,从荆州和益州北上直接攻打曹操。

这两个地方,对于刘备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可以说刘备一直是在按照诸葛亮给他规划的计划在实施,他的目的就是打败孙权和曹操,称霸天下当皇帝。

当荆州和益州都拿下来的时候,刘备就开始实施他统一天下的第一步了。

因为荆州是他交给了关羽,他自认为关羽是能够守护一方土地的诸侯。所以,对于荆州他从来都没有担心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也不需要到荆州了。

那么,这时候没有来荆州的刘备是在干什么呢?

说实话刘备是在想办法拿下汉中来,此刻的汉中正在曹操的手里。

若是刘备想要杀出益州,就必须要拿下汉中来,从汉中直达关中,只有到达关中之后,他才能逐鹿中原。

这也是当年刘邦统一天下走的路线。刘备相信,他也是可以效仿刘邦,像刘邦一样,占领关中之后,然后图霸中原统一天下的。

因此,刘备就发动了汉中吧之战。他几乎动用了益州所有的士兵,去到汉中和曹操打仗去了。

《三国志》上的记录,说给刘备到汉中运送军粮的人,都是益州的妇女。这说明刘备已经没有多余的士兵可用了。

这个消息偏偏被关羽知道了。

我们也不知道关羽是怎么知道的,刘备或者诸葛亮有没有告诉关羽,反正史料上是有缺失这个消息的。

总之,关羽知道了刘备在汉中和曹操交战的消息。

为了减轻刘备的阻力,助刘备一臂之力。关羽就从荆州向北发兵,攻打荆州北面驻守襄樊之地的曹军。

曹操不得不分兵在和关羽打仗,这样就会造成曹操双拳难敌四手的局势。关羽突然的杀来,他肯定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

所以,在襄樊之战打响的时候,关羽又是水淹七军,又是活捉于禁,又是力斩庞德......,真的是好不威风。

关羽节节胜利的消息,也告诉了刘备,刘备也是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可是,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危险正在向关羽靠近。因为他昔日的盟友,也就是孙权正在秘密的联系曹操,孙权想要联合曹操把关羽打败,然后占领荆州。

孙权为什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反叛了刘备,去和自己的敌人曹操走在了一起呢?

说实话还是因为利益,要知道刘备拿下益州来的时候,孙权就害怕了。

毕竟刘备拿下益州来之后,他的地盘就扩大了不止一倍。刘备的实力增加了,相对来说孙权的势力就削弱了。

孙权怕刘备膨胀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他就想联系曹操,和曹操一起打关羽。

曹操这个时刻,被关羽打的六神无主了。孙权的到来,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他当然是双手欢迎了。

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前后夹击关羽。

关羽这里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到死都没有想到昔日的盟友,孙权背叛了自己,在自己的背后捅了自己一刀。

关羽兵败只好逃走,他向益州的方向逃去。

可惜,走到临沮这个地方,他被吕蒙的部下给捉住,然后被吕蒙杀害了。

关羽的死,也就标志着荆州的丢失。

刘备也就是这样丢了荆州的,荆州的丢失,预示着刘备统一天下的美梦彻底的破灭了。此刻刘备的心情,我们是可以想象到的。

可以说他死的心都有了,失去了关羽这样的左膀右臂不说,关键是荆州也丢了。

刘备愤怒难耐,他只好带兵去给孙权干仗了。刘备发兵的底线,最起码要把失去的荆州之地,再次给夺过来吧。

毕竟没有了荆州,刘备就像是断了一条腿一样,一条腿的人想走路,都是很难的,就不要说去冲当高富帅去把妹,去一统天下了。

后来我们都知道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这一次他带领了五万人马,去攻打孙权。在攻打孙权的路上,刘备和张飞集合的时候,张飞被部下给杀掉了。

刘备又痛失一员大将。

这个时候,刘备不得不一个人前往,和孙权决一死战去了。

我们都知道,这一次刘备的出征不但败了,而且连命都给丢掉了。说实话刘备之所以得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全部都是因为他太操之过急了。

他一直都梦想着快点统一天下,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更没想到过孙权和曹操会联合起来对付他,所以,最终他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