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 題/俄國鐵路舊事(上):從克里米亞說起
  • 文/雨笠煙蓑
  • 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
  • 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9.11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

1683年9月11日,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奧斯曼帝國大軍最後一次圍困維也納。在遭受了歷史性慘敗後,奧斯曼帝國再也沒有能力征討歐洲,無可挽回地走上了衰落之路。

到19世紀,這個地跨亞歐的龐然大物已經成為一頭氣息奄奄的巨獸,吸引著周邊獵食者貪婪的目光。

沙皇俄國蠢蠢欲動。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尼古拉一世(yandex.ru)

俄國的歷史就是擴張的歷史。彼得大帝向北擴張到波羅的海,葉卡捷琳娜二世向西兼併波蘭,南下侵略土耳其,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出海口。

1825年尼古拉一世沙皇登基後,相繼吞併了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芬蘭。志得意滿的尼古拉一世把目光轉向了被稱為“歐洲病夫”的奧斯曼帝國。

1844年6月尼古拉一世訪問倫敦,對英國外交大臣艾伯丁勳爵說:“土耳其正在死亡,是個垂死的人”。他建議俄英兩國趕緊瓜分奧斯曼帝國。當時的英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老大,壓根沒把俄國放在眼裡。

英國首相比爾只冠冕堂皇地回答:英國對土耳其遺產毫無興趣,只要求保證經埃及到印度的航行自由。尼古拉信以為真,回國後加緊戰爭準備。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1825年時期的亞歐大陸勢力圖(圖片來源於全歷史)

文明世界的人很在意吃相,發動戰爭也要找個藉口。宗教矛盾就是最好的藉口。當時巴勒斯坦還是土耳其帝國的一個省份。很早以來,東正教和天主教一直為這個“聖地”的管轄權爭執不下。

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和信奉東正教的俄國分別向土耳其施壓,土耳其蘇丹先是於1851年把聖地管轄權賦予天主教會,半年後迫於俄國壓力又把管轄權給了東正教會。

法國人得知後立刻威脅要封鎖達達尼爾海峽,土耳其蘇丹兩頭惹不起,趕緊又把聖地交給了法國支持的天主教會。

尼古拉一世笑了。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1852年俄國俄國海軍部制定了在博斯普魯斯的登陸計劃,隨後尼古拉一世召見英國大使,正式提出瓜分土耳其的方案:俄國佔領君士坦丁堡,並將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置於俄國“保護”之下,而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埃及和克里特島則歸英國所有。

英國人大怒:土耳其本來就是日不落帝國的勢力範圍,你想拿走,只給我剩下個成天鬧獨立的埃及和一個小島。沙皇你也太過分了。

尼古拉一世決定不理睬英國的態度。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雷鳴”號軍艦

1853年2月,俄國“雷鳴”號軍艦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直接停在了蘇丹皇宮旁邊。

緬希科夫公爵到皇宮當面向蘇丹提出最後通牒,要求撤換外交大臣,恢復東正教會對巴勒斯坦聖地的管轄權,承認俄國沙皇對土耳其境內東正教徒行使保護權。

看著窗外停靠的俄國軍艦,蘇丹咬牙接受了前兩條,但堅決不肯放棄對境內子民的統治權。辱國可以忍受,喪權不行。5月,御前會議否決了俄國提出的第三條要求。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英國、法國和奧斯曼的指揮官在戰場上開會。英國的費茲羅伊·薩默塞元帥(英語:FitzRoy Somerset, 1st Baron Raglan)、Omar Pasha和法國的佩利西耶元帥(圖片來源於網絡)

保護教民,戰爭的藉口找到了,可以動手了。

7月初,俄國出兵8萬,佔領了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並準備包圍博斯普魯斯。10月,土耳其蘇丹正式對俄宣戰,第九次俄土戰爭爆發。

戰爭在多瑙河地區、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同時展開。11月底,俄國黑海艦隊對停靠在黑海南岸錫諾普港的土耳其艦隊發動突然襲擊,土耳其艦隊在3小時內被全殲,俄國海軍完全掌控了黑海。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錫諾普海戰,由艾瓦佐夫斯基繪畫(圖片來源於網絡)

土耳其艦隊被殲滅的消息傳到歐洲,立刻震驚了英法兩國。俄國掌控了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就意味著俄國獨佔了黑海、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不僅影響英法兩國在土耳其的殖民利益,而且還能控制英國通往中亞和印度的貿易通道。

1854年1月,英法兩國以維護土耳其領土完整為理由,組成聯合艦隊進入黑海。同時,法國拿破崙三世寫信給尼古拉一世,要求俄國軍隊立刻撤出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兩公國。對於兩國的威脅,被初期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尼古拉一世嗤之以鼻,他回覆拿破崙三世說:“1854年的俄國仍然像1812年那樣強大”(1812年俄國軍隊在庫圖佐夫指揮下大敗拿破崙一世)。之後,俄國宣佈斷絕同英法的外交關係。

1854年3月,英法兩國正式對俄宣戰。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克里米亞戰爭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英法聯軍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先在遠離戰場的白海、勘察加和敖德薩對俄國進行遠程炮擊,並佔領了波羅的海的阿蘭群島,以此牽制俄國,同時抓緊向黑海運送軍隊和物資。待克里米亞方向英法軍隊數量超過俄國一倍以上,1854年8月聯軍突然將攻勢集中到克里米亞。9月中旬,英法海軍陸戰隊在克里米亞沿岸的帕夫託利亞登陸,隨後迅速向塞瓦斯托波爾挺進。

塞瓦斯托波爾是俄國黑海艦隊所在地,也是黑海北岸的重要防禦要塞。英法聯軍拉上了奧地利和撒丁王國,在人數和軍事裝備上佔有絕對優勢,沙俄以一敵五,明顯處於下風,加上沒有鐵路,部隊調動和裝備運輸只能靠馬車和步行,在堅守了349天后,塞瓦斯托波爾失陷,黑海艦隊遭到覆滅,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戰敗告終。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弗朗茨·魯鮑德筆下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1904年作(圖片來源於網絡)

1855年2月,曾經不可一世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內外交困中服毒自盡。

順便提一句,在這次戰爭中,英國女護士南丁格爾趕赴前線護理傷員,由此誕生了南丁格爾護理制度,後來更有了南丁格爾獎。俄羅斯至今無人申請南丁格爾獎。

1856年3月簽訂巴黎和約,俄國被迫讓出多瑙河三角洲,把比薩拉比亞南部歸還摩爾多瓦,取消俄國對土耳其屬下東正教民的保護,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國軍艦通過海峽,禁止俄國在黑海保有艦隊和軍事裝備,列強共同保障奧斯曼帝國的獨立和完整。

繼任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參加了父親的葬禮和自己的加冕禮之後,痛定思痛,認識到俄國戰敗的教訓主要有兩條:一是陳腐的農奴制,二是落後的鐵路基礎設施。他決定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批准了《鐵路網發展規劃》,俄國鐵路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建設高潮從此開始

18世紀以前,俄國和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傳統的運輸方式是水運。早在18世紀初期,俄國已經將伏爾加河、第聶伯河、頓河、北德維納河與鄂畢河的上游聯繫在一起,建成了發達的運河系統。

到19世紀初,工業革命的浪潮擴展到俄國,機器化生產逐漸代替手工業,工廠制度逐漸代替手工工場。工業化的發展必須解決交通運輸問題,水路及公路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運輸需要。因此,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俄國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提出仿效英國修建鐵路。

1810年俄國人弗羅洛夫在阿爾泰一個工廠修了一條2公里長的鐵路。因為用馬牽引,所以還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鐵路。馬一次能拉三節車廂,運送8噸礦石。由於阿爾泰實在太偏遠了,所以連沙皇都不知道有這麼一條鐵路。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切列巴諾夫父子(yandex.ru)

1834年農奴出身的工匠葉菲姆.切列巴諾夫和米隆.切列巴諾夫父子在烏拉爾地區的下塔吉爾冶金廠修建了一條鐵路。軌道用生鐵鑄造,全長854米,他們還為這條鐵路製造了兩臺蒸汽機車。

第一臺機車牽引重量3.3噸,可以乘坐40名旅客,時速13-15公里。第二臺機車功率稍大,可以牽引16噸貨物。

這兩臺機車先後因鍋爐爆炸(這是早期蒸汽機車的通病)報廢,第三臺機車相當成功,但牽引能力還不如馬。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這條鐵路屬於企業專用線,不是公共運營鐵路。

1836年4月,在奧地利工程師蓋斯特涅爾建議下,尼古拉一世頒佈詔令,決定修建皇村鐵路。

工程投資300萬盧布,於1836年5月動工,總共動用了2500名工人和1400名士兵,11月庫茲明-帕維爾斯克段開通,蓋斯特涅爾親自駕駛蒸汽機車牽引。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切列巴諾夫父子修建的鐵路(yandex.ru)

一年後聖彼得堡-皇村鐵路26公里全線建成通車,往返1小時,平均速度達到51公里/小時,最高速度60公里/小時。

此後一段時間,聖彼得堡-皇村鐵路每天開行2對旅客列車,其中週六、日由蒸汽機車牽引,平時用馬牽引,直到1838年才全部使用蒸汽機車。

皇村鐵路的軌距最初是6俄尺(1829毫米),1903年改為5俄尺(1524毫米)。

有個關於俄國鐵路軌距段子:沙俄準備修鐵路時,管事的大臣前去請示沙皇,說其他國家鐵路軌距都是1435毫米,我們大帝國是不是該比他們寬一些?正在忙著傳宗接代的沙皇不耐煩地一揮手:寬個**!大臣趕緊現場量了一下,於是軌距就從1435毫米變成了1520毫米。

後排那位同學你坐下,這不是生理衛生課,你那個關於器官尺寸的問題我不回答。

其實,選擇5俄尺作為軌距標準,僅僅是為了取整數,建設和運營過程中計算方便。1851年俄國正式將1524毫米定為全國鐵路軌距標準。20世紀70年代,由於普遍採用國際單位制,同樣為了計算方便,蘇聯政府決定將全國鐵路軌距撥成1520毫米。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梅利尼科夫(yandex.ru)

1842年2月1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根據交通大臣梅利尼科夫及聖彼得堡交通工程學院學者克拉夫特的報告,頒旨修建聖彼得堡-莫斯科鐵路,同年8月1日動工。

工程由梅利尼科夫和克拉夫特帶領聖彼得堡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畢業班全體27名學生主持,梅利尼科夫負責北段,克拉夫特負責南段。

聖彼得堡-莫斯科鐵路全長645公里,建設之初即為複線,沿線有大橋8座,中小型橋樑182座,34個車站。

1851年11月建成通車,成為俄國曆史上第一條幹線鐵路。當時的旅客列車用聖彼得堡工廠生產的蒸汽機車牽引,列車11.15從聖彼得堡始發,次日9.00抵達莫斯科,全程運行21小時45分。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莫斯科-聖彼得堡鐵路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莫斯科-聖彼得堡鐵路是當時世界上運營里程第二長的鐵路(僅次於美國紐約州的伊利湖鐵路),也是技術水平最高的鐵路之一。

建設過程中共徵用5萬名農奴,其中十分之一死於勞累和各種傳染病。

莫斯科-聖彼得堡鐵路幾乎是一條直線,只有三個小彎。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1851年莫斯科-聖彼得堡鐵路建成通車(twitter.com)

傳說沙皇尼古拉一世親自用尺子劃出線路走向,三個手指頭碰到了鉛筆,才出現的三處彎道。

中國導遊對此津津樂道,其實,三處曲線僅僅是為了避開困難地段而已。

鐵路通車後,過去兩地之間由水路及公路運輸的糧食及農產品改用快捷的鐵路運輸,對俄國的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莫斯科的列寧格勒站和聖彼得堡的莫斯科站,二者外形完全對稱(yandex.ru)

這條鐵路被命名為尼古拉鐵路,十月革命後改稱十月鐵路,至今仍是俄羅斯最繁忙的鐵路幹線之一。

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給俄國國內帶來了極大的震動,由於俄國在當時沒有形成鐵路網,軍隊從俄國中央地區步行到克里米亞花費了很長時間,途中遭受很大損失,而且後勤補給也十分困難。

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俄國鐵路奠基人、首任交通大臣梅利尼科夫主持起草《鐵路網發展規劃》,同年,亞歷山大二世批准成立俄國鐵路總公司,由政府為鐵路建設提供一億盧布股票的擔保。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1848年聖彼得堡鐵路車庫(wikimedia)

由於資金不足,政府決定吸收私人資本參加鐵路建設,政府擔保5%的固定年收益。

與此同時,此前國家投資興辦的鐵路由於經營虧損,也轉歸個人所有。到1871年,幾乎所有的鐵路都被私營化。

形成網絡的鐵路立刻顯示出巨大的盈利能力,1880年俄國鐵路平均收益率達到21.5%,1891年高達40.5%。

1895年起,政府又恢復了鐵路官辦的方針,將所有私營鐵路全部以贖買方式收歸國有。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大批失去土地的破產農民源源不斷湧入勞動力市場,成為廉價的勞動力。僅1861-1870年期間,外出務工的農業人口就達到130萬,1881-1890年期間為500萬,1891-1900年為700萬。1900年達到1550萬(全國總人口才1.4億),佔勞動人口總數的34%。

農村剩餘勞動力降低了工業化過程中的勞動力成本,推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成為俄國工業化的開端。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烏法鐵路大橋(yandex.ru)

歷史資料顯示,至1893年俄國鐵路每公里建設成本為6.15萬盧布,同期只有美國為4.98萬盧布,低於俄國,其他國家如德國為7.7萬盧布,英國高達17.5萬盧布,法國9.8萬盧布,都高於俄國。俄國鐵路建設成本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

1861-1875年,俄國共修建鐵路15554公里,1876-1891年修建10295公里。1866年俄國平均每萬人擁有鐵路2.5公里,到1891年已經達到3.8公里。

鐵路以莫斯科為中心,向西到當時俄國統治下的華沙,向南到黑海、向北到波羅的海和赫爾辛基(當時也屬俄國),莫斯科成了全國鐵路的中心樞紐,俄國鐵路網已經初具規模。

俄國鐵路史:克里米亞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沙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亞歷山大二世(yandex.ru)

亞歷山大二世兌現了他登基時的諾言,1861年廢除農奴制,到1881年他遇刺身亡時,俄國鐵路總里程已達到22525公里。

19世紀80年代,鐵路先後修到了烏拉爾、裡海、中亞和阿富汗邊境。1881年至1910年間,俄國鐵路里程增加到6.97萬公里,至1916年達到8.54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俄國機車車輛產量也僅次於美國,佔世界第二位。

俄國鐵路完成了向世界鐵路大國和技術強國的跨越,而此時,清朝還在沉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