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在安迪遇到自己的包子之前,魏渭曾經陪伴她很長時間。

和魏渭的相處,讓安迪覺得很舒服,她開始嘗試洗手作湯羹,試圖從困住自己的思維牢籠裡跳出來,真心地對待生活。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這一切在魏渭試圖扭正她的心理陰影時,戛然而止。

安迪說:“我無法面對一個對我過去知道得事無鉅細的人。”

其實不然,我們無法面對的不是一個“全知者”,而是一個“控制者”。


01

與安迪的初次相遇,是在魏渭的預謀下成行的。

為了考驗對方是否真心,奇點下了一番工夫:選了一家不高不低的餐廳;低調的阿瑪尼西裝、prada襯衣;不開車,坐地鐵。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他對安迪的欣賞,更像是在殺伐果決的市場中尋找同盟,因為安迪夠聰明,他才會嘗試靠近靠近,在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之後,兩個人才有進一步認識的可能。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第二次約會,依然是奇點主動,他將話題有意識地引導到家庭上,並且含蓄地用了一句“走遍哪裡,還是媽媽做的菜更好吃”。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聰明如安迪,不是不明白奇點的試探,但帶著對同頻伴侶的欣賞,他們倆達到某種奇妙的平衡,在一起了。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對不諳兒女之情的安迪來說,在整段感情中始終由魏渭牽著她往前走,直到後來,魏渭觸碰到安迪的逆鱗——原生家庭,兩個人的情感土崩瓦解。


02

奇點和安迪很般配,不論學識還是身份。

他與安迪的默契恰如一對在賭桌上搭檔多年的CP,安迪一個眼神,他就能讀懂背後的意思。他們倆站在上帝視角靜靜地看著周圍四個女孩的悲歡離合,品讀王柏川拙劣的偽裝與樊勝美的虛榮;探討曲筱綃的精明與趙啟平的不屑。

然而,他們唯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出現了什麼問題。

一直說不上來奇點哪裡怪,可能就是這一點:不論在商場、情場,他始終置身事外,永遠在嘗試用商人的目光解讀所擁有的一切。

他很完美,最傷人的點恰恰是,他在情感中也追求完美,他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在自己家,他回憶起與安迪相識的過程,他們的互相吸引來自於彼此對專業的執著。

我們可以大膽分析一下奇點為什麼始終沒有婚戀: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男人而言,他是自負的。他可以在金融危機來臨之時甩掉合夥人,只為自保;他在接近女孩之前先要考究對方的能力、是否愛錢、家室如何清白。

他要的是一個在事業上能與自己齊頭並進的女人,當然,有感情更好。因此安迪成為了他的最佳人選。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什麼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在我們擇偶的路途上,難免會把家室、學歷、能力等各方面條件擺出來一一權衡。

但婚姻裡的利益是構建在兩個人的基礎上,而非單方面成就的。

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打著愛與希望的口號,慫恿伴侶向前走,不管她接受與否。而他最終的落地點,是成就自己的成就。

所以,在開始的浪漫之後,奇點的愛跑偏了。

當他發現安迪抗拒親密的時候,幾乎毫不掩飾地將安迪的信息告知他人,讓別人幫忙查一下安迪的過往。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在替伴侶做決定之後,他美其名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對待安迪這樣一個有著心理隱疾的女性,他明知道對方不願接受肢體接觸卻刻意為之。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魏渭在這段感情裡最大的誠意就是明知自己與安迪已經不可能的情況下,把所有房產證、公司股權擺在檯面上,以物換人心。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而安迪在乎的,根本不是這些物質。

奇點的目的,始終是自己:

老譚勸他,如果不能承擔起對安迪的責任,就不要招惹她。

他說他偏要,這是一份夾雜著征服慾望的愛;

安迪告訴他,自己不想與往年記憶車上任何關係。

他偏要,這是一份夾雜著矯正慾望的愛。

他想不明白這樣一份精打細算的情感怎麼會失敗,他明明做好了萬全準備,想要將安迪的不安和敏感各個擊破。

可他算漏了一點:情感不是生意,沒辦法計算。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與其說他想要治癒安迪內心的傷痛,不如說他尋找到了合適的目標,想要把對方打造成像自己一樣完美的伴侶。

他提供的根本不是幫助,而是必須執行和麵對的指引。


03

生活裡,也會有這樣看似與我們完美適配的男人,他和我們有共同的奮鬥目標,和我們有類似的愛好,我們有無數的話可以聊。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正因為有這麼多的“般配”,我們很容易忽略對方在影響我們生活、做事方式時候自己感受到的那些不適。

這些不適可能是:“你這個吃飯習慣不好,我已經給你改了。”;可能是“你家人的思維不對,需要調整了”;甚至可能是“你的邋遢樣子破壞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了。”

所有的不適,不過是因為你做的事不符合伴侶的預設,你走偏了設定的軌道,撞破他的自私。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我們以為那是“般配”的副產物,卻不知道那些“不適”會在生活過程裡不斷地放大。

奇點讓人不舒服的點就在這裡:明明已經拒絕,我卻非要勉強;明明需要坦誠,我卻非要暗訪;明明你可以和我一起走,我卻只想自保。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明明伴侶的意志和態度都如此明確,他卻非要用自以為是的方式試圖一個人把兩個人的事說了算。

明明安迪已經在自我懷疑,他選擇的不是慢慢陪伴她走下去,而是要撕開傷痕,讓她對自己再度失去信心。


4

最後,安迪與魏渭分手了。

關雎爾無不感慨地問:你們那麼般配,為什麼要分開呢。

撥開那所謂的逆鱗,它的背後不是什麼“我們熟知彼此所以不能在一起”,而是“我們熟知彼此,我放不下我的個性,你放不下你的強求,我們不能在一起”。

重溫《歡樂頌》:“我們如此般配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現實生活裡,被魏渭這樣的男人看上,怕是會昏了頭。

但請清醒地意識到:思維“般配”的人,未必不是怨偶;心靈般配的人,才有可能是愛侶。

請不要為了所謂的“般配”,放棄在婚姻中、人生中你的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