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做人需城府,做大事靠手腕!(深度)

做人需城府,做大事靠手腕!(深度)

如果說捭闔是縱橫家們的核心哲學,那麼反應就是鬼谷子核心應用思維:捭闔為體,反應為用。也就是縱橫家們常用的“反應思維”——格局與手腕!

1、“做”和“說”為什麼是兩回事?

“捭闔為體,反應為用”這句話也不是鬼谷子一個人說的,比如老子就說“反者,道之動。”人是善於偽裝的動物,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反過來看,或許是利慾薰心的人。同樣那些看似卑鄙小人的,反過來看,或許是真實的且善良的人。有時,你會發現人們喜歡一個人,討厭一個人,也同樣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利益立場上做出的理解。所以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不留點心不行。

當一個人跟你說的話,如果選擇相信,那麼就很容易被人忽悠。這句話不是鬼谷子說的,而是孔子說的。比如孔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一開始人家說的我就信了,但是當我後來改了這個毛病,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一個人說的和他做的是不是一回事。其實很多人都喜歡聽信別人的話,結果被騙了,最大的原因就是所信非人,證明你的格局還不夠搞,心計還不夠深。

縱橫家們為什麼要反著思考?鬼谷子說:以反求復,觀其所託。其實也是一種“聽其言,觀其行”,任何事情先不表態,先觀察是否言行一致。

但是縱橫家很圓滑,他們懂得這個道理,卻仍然去應用。縱橫家們發現只要順從一個人的心理,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比如鬼谷子也說過:計事者務循順。謀劃一件事務必要學會順應對方。

在遊說的時候,要找到與別人相同的立場,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是這個世界上最懂他,最善良的人。

2、人遇到問題要從三個維度去判斷!

鬼谷子的思維總結一句話: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復以知此。

經驗思維:反顧以追溯過往,再回首以察驗未來。根據經驗判斷。

歷史思維:反顧以考察歷史,再回首以瞭解當今。根據歷史判斷。

立場思維:反顧以洞察對方,再回首以認識自我。根據立場判斷。

怎麼用呢?當一個人遇到問題的時候,根據經驗、歷史和立場三個維度去判斷。尤其是立場思維,遇到一個人說的話,首先不要相信,更不能懷疑,而是根據經驗、歷史、立場去思考,對方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說這樣的話立場是什麼?

比如先思考對方說什麼,對方為什麼要這麼說,如果你處於對方立場,你會怎麼說。如此一來一往,一正一反,一反一復,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真相”。

用鬼谷子反應思維思考之後,你會看到另一個真實的人,看到接近事情的本質。這與道德,與對錯,與善惡無關,你看到最真實的或許就是利益二字。

所以,鬼谷子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點心計,千萬不能太單純,要學會思考,善於分辨是非,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3、做人需有城府,做事要有手腕!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鬼谷子的反應思維是縱橫家們的常用思想,縱橫家們習慣反著去思考,通過經驗、歷史和立場三個維度去思考問題,最終正反比對,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麼做未必一定正確,但是一定更合理。

用孔子的話來總結,有一次孔子聽說季文子喜歡三思而後行,孔子說“再,斯可矣。”,意思是說重複一下就可以,而這個“再”裡就有正反、重複的思想,謝謝孔子的教誨。

所以鬼谷子告訴我們提升思維很重要,做人需有城府,做事要有手腕!

反應思維一定能讓你變的更堅強。學鬼谷子思維並不一定讓你聰明,只是作為一點警醒罷了。

做人,

對上恭敬,

對下不傲,

是為 禮。

做事,

大不糊塗,

小不計較,

是為 智。

對利,

能拿六分,

只拿四分,

是為 義。

對人,

表裡如一,

真誠以待,

是為 信。

修心,

優為聚靈,

敬天愛人,

是為 仁。

一個人在沒錢的時候,

把勤奮捨得出去,

錢就來了。

一一這叫 天道酬勤。

當有錢的時候,

把錢捨得出去,

人就來了。

一一這叫 財散人聚。

當事業成功的時候,

把智慧捨得出去,

喜悅就來了!

一一這叫 德行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