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王陽明:傲氣,是人生的天敵;無我,是制傲的法寶


王陽明說:“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為子而傲必不孝,為臣而傲必不忠,為父而傲必不慈,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與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結果了此生。

人生最大的敵人,莫過於一個傲字。有傲氣的人必然不孝,有傲氣的臣子必然不忠,有傲氣的父親必然不會慈祥,有傲氣的朋友必然沒有信譽。

一個人如果有了傲氣,大概一生都不會獲得成功。傲氣多數與生俱來,是人身上一種難以克服的毛病。

傲氣會讓人自我感覺舒服。所以,這種毛病會成為一種頑疾,難以自愈,要想治癒自身的傲氣,非需要大手術不可。

對此,王陽明自有治癒傲氣之道,那就是做到無我,或者把我看成一個別的人。

殺死傲氣的方法,就是對那個真實的我毫不留情地進行手術。只有對自己進行一次次無情的手術,才能達到無我的境界。

王陽明:傲氣,是人生的天敵;無我,是制傲的法寶

1

傲氣,是人生的天敵

一個人能否成大事,並非有才華有能力就能夠實現,還要看他的氣度、胸懷。

曾有國家領袖問佛家掌門,我能領導多少人?掌門說,就看你能容多少人,容一人則領導一人,容萬人則領導萬人。這就是胸襟。

傲氣是一顆糖衣炮彈,雖然在別人看來,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可對於自己而言,感覺甜蜜,永遠不想放棄。

越有本事,越容易產生傲氣,以我為中心,做事魯莽,久而久之,傲氣重了,喜歡獨張獨為,剛愎自用,唯我獨尊,誰都看不起。

秦末,項羽反秦,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使得本來就傲氣十足的項羽,更成了傲裡傲。

隨著戰爭的持續,項羽的戰略高度越來越低,韓信、陳平離他而去,後來,連他身邊唯一的謀士范增,都棄他而去。

一個好漢三個幫,最終成了孤家寡人了,豈有不敗之理,最終被屢戰屢敗的劉邦所殺,並非沒有道理。

王陽明:傲氣,是人生的天敵;無我,是制傲的法寶

2

無我,是制傲的法寶

王陽明說:“諸君常要體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纖介染著,只是一無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聖人許多好處,也只是無我而已,無我自能謙。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為了抗擊太平天國,朝廷號召辦團練,曾國藩年輕氣傲,回鄉辦團練,又看不慣官場上那些腐敗、醜陋的嘴臉,仰仗朝廷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傲氣,辦事不免獨斷專行。

久而久之,當地官員都非常厭惡曾國藩,所以,處處給他使絆子。官場上不如意,戰場上又連吃敗仗,曾國藩選擇了跳河自殺,後來又被救起。

曾國藩死裡逃生,恰好此時父親去世了,他感覺人前比人矮了三分,人變得謙恭起來,這時候,倒是人緣變得好了起來。

守孝期間,曾國藩不僅埋頭苦讀,而且痛定思痛,漸漸悟出了自己的不足。導致自己失意的原因,無非

傲氣太盛,樹敵太多

大徹大悟的曾國藩,決心重新做人,首先他改變了自己的處事之道,謙恭禮讓,贏得了人們的信任,趁太平天國內訌,攻克南京,對太平天國給予重創。

曾國藩敢於拿起手術刀,給自己“動手術”,最後取得了成功。

王陽明:傲氣,是人生的天敵;無我,是制傲的法寶

3

憂患意識,是人生的一層保護膜

王陽明曾說:“某平日亦每有傲視行輩、輕忽世故之心,後雖稍知懲創,亦惟支持抵塞於外而已。及謫貴州三年,百難備嘗,然後能有所見,始信孟氏‘生於憂患’之言非欺我也。”

年輕時經常有傲視行輩、輕忽他人之心,後來雖然努力克服,但只做了些表面文章。

後來在貴州的三年,嚐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克服了這一弱點,才相信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的話並非欺人之語。

孟子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李煜是南唐後主,他接手的南唐,一片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他本人絲毫沒有一點憂患意識,每天飲酒賦詩,沉於酒色。

哪知道,宋家哥倆,都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雄主,南唐是他們早就看好的獵物。

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一舉攻克南唐,李煜便成了一個階下囚,死於非命。

活在當下,競爭越來越激烈,傲氣是人生的天敵。

月有陰晴圓缺,“滿招損,謙受益”,無我是殺死傲氣的法寶,緊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根弦,才會形成人生的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