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2019 年的最后几个小时,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正在进行。


这是“时间的朋友”演讲的第 5 年,场内的气氛依旧热烈,1.2 万人的场馆座无虚席,2680 元的门票也一票难求。但隔着一块屏幕,那些曾经的知识付费信徒们的态度,却已经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朋友圈实时截图金句做“直播”的人越来越少,除了卖保险的振臂高呼“身怀绝技”外,能像往年一样刷屏“出圈”的语录几乎一句都没有。


这不只是罗振宇的尴尬。早一天上演的吴晓波年终秀“预见 2020”,影响力和口碑也都在下滑,由吴晓波本人创建的相关话题,在微博上的讨论度还不到 3 万。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从轰轰烈烈的知识信仰,到满屏的“鸡汤”质疑,狂奔过 5 年的知识付费,是否已经到了“走下神坛”的时刻?


注水鸡汤,互联网外壳下的“成功学”


尽管有着多年央视制片人的背景,但很多人喜欢上罗振宇,是因为优酷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


在短频尚未成为互联网主流传播形式的 2012 年,《罗辑思维》脱颖而出,布景镜头单一固定,整个节目全靠罗胖的一张嘴。


这个“中年胖子”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从历史、哲学聊到财经、新闻,凭借出众的口才和深厚的知识积淀,《罗辑思维》迅速获得了一票有强烈知识需求的中等收入用户的喜爱,收割到了知识付费蓝海期的巨大红利。仅仅一年时间,《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数量超过百万,在优酷的播放量过亿。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借助互联网信息爆炸带来的知识焦虑,罗振宇将自己打造成了第一位的“知识网红”,甚至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付费站上风口,罗振宇本人功不可没。


但也是从这时起,针对罗振宇的质疑开始发酵。


《罗辑思维》的所有节目都遵循一个套路:首先提出一个标新立异甚至惊世骇俗的观点,然后通过结论倒退寻找例证,删掉事实中与观点不符的部分,最终达到论据与结论的高度统一。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这种并不客观,甚至断章取义式的逻辑推理,让很多人开始质疑,在“爱智求真”宗旨包装下的《罗辑思维》不过是一个包装更好看的“成功学”。它不严谨,也不触发思考,只是循序诱导你进入他的话语体系中,最终认同他的观点;同时,塞满高密度的金句,以满足用户“装X”和传播的需求。


但从数据和盈利角度讲,罗振宇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


2015 年底,罗振宇从微信生态中脱离出来,成立了“得到 APP”,从单一 IP 转向平台化搭建,正式把“知识分享”做成了“知识付费”。《李翔商业内参》、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几个爆款课程,就让“得到 APP”挣了 7000 多万。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得到”上知识服务的载体是文字、音频的形式,不受物理世界的约束,一次制作,可以持续售卖,将边际成本压至极低。2016 年全年,罗辑思维的营收近 3 亿元、净利润 4462 万元。


也是在这一年,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知识信徒”,罗振宇开启了“布道式”的跨年演讲。


时间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2015 年末,“时间的朋友”首次上线。罗振宇延续了他在《罗辑思维》中的风格,旁征博引,用生物学结构商业模式,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讲到互联网发展的恐慌。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首场演讲力压各大卫视群星璀璨的跨年晚会,登上全国收视排行榜榜首,出道即巅峰。


此后,每年一度,罗振宇都会站在偌大的体育场舞台的聚光灯下,复盘中国经济、科技创新,展望互联网趋势和商业市场。不走寻常路的观点、以最密集频率出现的金句,和轮番轰炸的新名词,都会给你灌下一碗努力奋斗的鸡汤,顺便再点燃焦虑。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不过,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环境愈加复杂,罗胖的“预言”屡屡被“打脸”;以及最初新鲜感退却后,更多人开始用理性审视这场“知识狂欢”,逐渐鸡汤化的演讲内容,新瓶装旧酒的陈旧观点,新知识和干货少之又少,广告反倒越来越多。


2015 年,罗振宇力挺乐视和暴风影音;2016 年,他选择“看好罗永浩”;2017 年,罗胖破例在跨年演讲上亲自口播广告;2018 年,罗振宇引用的巴菲特名言,被扒出是伪语录。到了 2019 年,看完演讲的网友说,“明白了一个道理:时间最好的朋友是金主爸爸和广告”。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人们对知识付费的信任感,就这样被极速透支。


知识网红,难成商业大师


无论贩卖的真知识也好,还是包装精美的焦虑感也罢,扒开“知识网红”的这层外衣,实质还是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套路:流量变现。


2016 年,“得到 APP”爆款课程《李翔商业内参》刚刚起步时,除了课程内容外,罗胖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想证明知识付费是可以靠内容本身来挣钱的,不需要依靠广告“造血”。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然而,三年后事实证明,知识经济退潮的速度要比想象中快得多;知识付费商业模式的困境远比预料中复杂。


作为全网订阅量最高的课程,2017 年 4 月《李翔商业内参》的打开率已经跌到了 18%,订阅量、打开率和复购率走低;课程被迫将从付费订阅改为免费订阅,并试图通过将聚焦范围从垂直领域延展到泛文化,来吸引更多用户。


但种种尝试都没能挽救这档栏目,去年 5 月,《商业内参》课程停更,李翔团队也正式解散。这几乎相当于宣判了单一订阅变现模式的死刑。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于是,我们看到从去年开始,曾经对广告不屑一顾的罗胖,会跑去主动为金主爸爸站台;曾信誓旦旦要“开拓人类商业新边疆”的罗振宇,在今年的综艺《奇葩说》上,甚至改口自嘲自己是“搞传销”的,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安利”得到 APP。


去年 9 月—10 月,罗辑思维和吴晓波的杭州巴九灵不约而同,在同一时间谋求上市,背后折射出的对资本的焦虑已经显而易见。


罗辑思维经过 5 轮融资后,当前估值已达 70 亿元。背着如此高的估值,再吸引融资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按照风投 3-5 的募投周期算,初期投资者也到了该获得回报的时候。种种压力下,罗振宇选择在科创板 IPO。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但暂且不论知识付费是否符合科创板的“硬核”技术要求,知识付费是不是门好生意,它是否可持续,这些问题都还未得到市场的证明。


一方面,市场和监管对自媒体的定位并不完善,尤其是个人属性强又带有盈利性质的自媒体,即便通过知识付费等商业模式实现了“去媒体化”,它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这个模式迄今为止并没有护城河,内容是极易被“搬运”和模仿的,哪怕罗辑思维、吴晓波暂时站稳了头部地位,但也难以保证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还是“金主爸爸”?


更致命的是,被批量化生产的“知识”正在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智商税”的质疑也在透支着人们对于知识付费最后的信任。倒不是说罗胖没有任何养分和干货,只是这些被裹挟在炉火纯青话术技巧中的“知识”,让人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网红”与“商业大师”的边界中。


可以确定的是,即使了解了那么多“成功学”,2020 年的大环境下,罗振宇们的“商业成功之路”并不会来得太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