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11萬億砸來,然而這次不再是“熟悉的味道”

2月27日三大指數勉強收陽,但基建板塊再度登上領漲榜單。


11萬億砸來,然而這次不再是“熟悉的味道”


這背後是高達11萬億的邏輯支撐。


據證券時報,中央及地方出臺政策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據不完全統計,近日,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雲南省、江蘇省等地發佈了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總投資額合計逾11萬億元,其中基建投資仍是重要部分,也是最能拉動鋼鐵、水泥、電力消費的領域。


然而這次的“11萬億”卻和往年有所不同。


為什麼?


首先,這次的11萬億,是媒體從各省公佈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中,自己計算得出的,看上去是2008年的近3倍,刺激的確來得很猛。實際上,熟悉的人,一眼就看出問題了。這種投資是計劃內的,沒有任何大驚小怪的地方,跟往年比,一點都不出彩,比如2019年,當時的新聞是“40萬億”!


11萬億砸來,然而這次不再是“熟悉的味道”


其次,這次的基建也有了變化。相比傳統的“老基建”,科技新基建更受專業機構青睞。


傳統基建更多是託底的作用,其空間有限,長期來看,新基建才是重要的發力方向。過去幾次的重要會議都提到了新基建,新基建加碼將給5G、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產業鏈帶來更多業績支撐。


國金證券也表示,國內經濟結構轉型中,當前積極財政投向“新基建”優於“老基建”。而“新基建”主要指的是智能電網、5G基站、IDC數據中心這些板塊。


11萬億砸來,然而這次不再是“熟悉的味道”

2月27日智能電網板塊爆發漲停潮


11萬億砸來,然而這次不再是“熟悉的味道”

IDC產業圖譜


11萬億會帶來什麼效果?


受疫情影響,各地一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停工、停產。為平滑疫情造成的缺口,各省市紛紛出臺了新一輪的基建發展計劃,確保經濟增長穩定在合理區間。


業內人士和機構預測,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專項債規模擴大之下,穩增長政策將明顯發力,2020年將會保持傳統基建項目和新型基建項目並行發力的態勢,從政府、市場兩方面推進,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明顯回升,預計在8%至9%左右。


面對黑天鵝式的“非常災害”,必須要用“非常手段”。這就好比一個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再要求他天天跑步鍛鍊、提高免疫力,那將是非常可笑的。大災當前,想快速、有效刺激企業和個人的投資慾望,讓資金轉起來,也只有大基建、房地產了。這是回籠資金、提高稅收最快辦法。


讓富人過度消費(投資),讓中產提前消費(投資)。所以我們看到地方政府都在做兩件事:調整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儘快上馬大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提出降低開發商預售門檻、延緩土地款交納時間等措施(救開發商)的省市,已經有20多個。


在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看來,為對沖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基建在我國經濟中的託底作用不可或缺,全年基建投資增長值得期待。財政部專家庫專家唐川認為,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中央及各部委通過下調部分領域項目資本金、信貸支持,以及增加專項債在地方債中的比重等政策明確了大力發展基建項目,進一步推進城鎮化和各區域均衡發展的經濟戰略。目前看來,在疫情的影響下,各方已有意識地為經濟穩健發展給出了實質性的調節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