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有人觉得DC世界观总是这么黑暗的?

晨光熹微H


其实DC的世界观也并非都是黑暗的,熟知DC漫画的朋友应该都会知道这一点,黑暗的曲调只是DC部分漫画里的基调而已,并不能代表全部!



虽然DC的漫画很多都呈现灰暗的叙述方式,这其实是主要集中在DC几个主要人气角色身上,但在DC漫画发展史上,也并非都全部如此,之所以会让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很可能由蝙蝠侠带来的,毕竟蝙蝠侠的漫画销量几乎可以养活整个DC,可以说提到DC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蝙蝠侠,其次就是超人。



所以DC在宣传推荐方面,自然是以超人与蝙蝠侠为主,久而久之,蝙蝠侠与超人的故事体系几乎可以代表了DC的发展方向。

尤其是诺兰导演的《黑暗骑士》三部曲,更是把这种风格给推向了顶峰,DC的漫画或许看过的人比较少,但DC这大名鼎鼎的“黑暗三部曲”可是赢得了众多赞美的口碑,传播范围也是非常广阔的,背景以“民风淳朴的哥谭市”为主,讲述蝙蝠侠与反派之间的故事。



同时也因为这三部电影,基本上算是奠定了DC打造黑暗宇宙的基础,只不过后继乏力,没有呈现更好的效果。

其实关于蝙蝠侠的漫画故事,也不全部都是“黑暗系列”的,蝙蝠侠这个角色,在1939年就出现了,在早期蝙蝠侠漫画里,他主要是以侦探风格为主,这种黑暗风格并明显,甚至后来在后来蝙蝠侠的形象有“科技探险者,温馨家长,聪明侦探,甚至是滑稽搞笑”。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蝙蝠侠的形象终于迎来一个大转变。

在八十年代,蝙蝠侠的原创作者变成了弗兰克.米勒,他把蝙蝠侠的形象背景给“恢复黑暗化”了,也创作了后来改编电影的“黑暗骑士”系列,这种灰暗的风格甚至超过了蝙蝠侠创立之初的时候,在此之后的漫画里,蝙蝠侠的“现实性”越来越深入刻画,他的敌人也越来越狡猾,越来越强大,蝙蝠侠的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敌人给予的,其实从另外一种角度说,蝙蝠侠的所作所为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偏执呢?



漫画的基调改变,加上电影的成功,这让很多人对DC的印象就是这种以黑暗为主的叙述故事线了!



最近几年,见到漫威宇宙的发展迅猛,DC也在尝试改变创作方向,但限于之前电影的影响,DC很难从其中脱离出来,但由温子仁导演的《海王》上映之后,成功打破了DC的限制枷锁,这部风格大变样的电影成功登顶DC电影票房第一,是DC近年来相当成功的一部电影,虽然随后的《雷霆沙赞》票房扑了,但也证明了DC在改变风格上的决心。



DC宇宙也不全部都是黑暗的基调,至少电影如此,但由于前几部电影给人带来的印象太过深刻,这种风格的转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扭转的,DC在电影盈利模式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影视闲谈


这个问题有几处需要指明的地方:

一、DC世界观相比于漫威确实黑暗,跟感觉无感。

二、DC世界观的黑暗只是相对于漫威来说,在整个美漫届并不算黑暗,很多独立漫画远远比DC更加黑暗,例如黑马漫画的《罪恶之城》、《异形》等。

三、DC漫画所谓的黑暗世界观只占一小部分,DC漫画中同样有着沙赞、哈莉.奎茵等使人欢快的漫画角色,还有很多《兔八哥》之类的纯粹的合家欢搞笑漫画。

四、DC世界观相比于漫威更加黑暗,是以两家公司设定不同为基础的,由两家公司不同的创作方针决定的,由追求艺术性的漫画家弗兰克.米勒开启的,由“不列颠入侵”事件和眩晕漫画公司的创立导致最终成型的。

下面小祸就来说一说DC世界观相比于漫威更加黑暗是怎样产生的。


DC和漫威两家公司不同的设定与方针

其实从1938年超人诞生开始一直到1985年DC和漫威两家公司的超级英雄漫画风格是很相近的,有着共同的历史特征,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公司破产,漫威的超级英雄们缺席了1954年-1960年这一段时间。

在1985年-1986年DC公司的设定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平行宇宙设定太过混乱,在1985年DC推出了漫画大事件“无限地球危机”,在事件过后DC抹除了平行宇宙设定。

再说两家的创作方针,漫威公司对创作者要求相对严苛,创作者不能破坏漫画连续性,这样做的优点是不容易造成世界观和连续性的混乱,但限制了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发挥。

DC与漫威完全不同,DC鼓励创作者自由发挥,所以才造成了上文提到的平行宇宙设定引起了混乱。DC的创作者创作一个设定不同的漫画就会安置一个平行宇宙编号,说是平行宇宙故事,平行宇宙越来越多,最终创作者和读者都陷入了混乱,导致销量严重下滑。(DC鼓励创作者自由创作,也只是相对于漫威更加自由,DC同样有着很严格的审查制度,只有独立漫画才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创作)

DC在1986年取消平行宇宙设定后,鼓励创作者自由创作的方针并没有变化,但是没有了平行宇宙的设定,于是就创造了“异世界”和“超时间流”等概念,来安放这些与众不同的、有违连续性的故事。

(经典异世界漫画《超人:红色之子》)

DC的方针鼓励了一大批创作者自由创作更加有艺术性的趋近于独立漫画的作品,而“异世界”和“超时间流”成为了安放这些作品的温床。

“异世界”和“超时间流”等设定成为了DC世界观走向黑暗的前提基础,而DC鼓励创作者自由创作的方针对DC世界观走向黑暗起了决定性作用。


开启了DC黑暗之路的传奇漫画家弗兰克.米勒

弗兰克.米勒是美国漫画届的传奇漫画家,他为漫威创作的《超胆侠》重新将超胆侠这一角色推回了一线英雄的行列,还为漫威创造了艾丽卡这一人气女英雄。

在1986年弗兰克.米勒创作了“异世界”漫画《黑暗骑士归来》,《黑暗骑士归来》走的是黑暗写实风格,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从此DC开始走向了黑暗风格。

(《黑暗骑士归来》是DC走向黑暗的开始)

当然一种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黑暗骑士归来》之后于1986年阿兰.摩尔创作了《守望者》、1987年弗兰克.米勒创作了《蝙蝠侠:元年》、1988年阿兰.摩尔创作了《致命玩笑》,这几部作品一起成为了DC漫画走向黑暗风格的标志性作品。

(经典漫画《守望者》)

而其中弗兰克.米勒创作的《黑暗骑士归来》是DC世界观走向黑暗风格的起点。


“不列颠入侵”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超级英雄漫画陷入了死胡同,人们不再对千篇一律的风格感兴趣,漫画销量持续下跌。这时一个叫做阿兰摩尔的英国青年来到了美国,进入了美国漫画届,他给美国超级英雄漫画带来了活力,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新鲜的大门。

(传奇漫画家阿兰.摩尔)

阿兰摩尔来到美国后加入到了DC麾下,为DC创作了《沼泽怪物》。在阿兰摩尔接手《沼泽怪物》之后进行了颠覆式的改编,抛弃了原本漫画的恐怖漫画风格,庞大的世界观和深入的哲思。

之后就是上文提到的《守望者》,阿兰摩尔创作的《守望者》不但成为开启DC黑暗之路的代表作之一,还给他本人和DC公司带来了无上的荣誉,《守望者》是在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雨果奖增加漫画类别奖项之前,唯一获得雨果奖的图像小说。

在阿兰.摩尔之后尼尔.盖曼、格兰特.莫里森等英伦作家接连来的美国加盟DC公司麾下。尼尔.盖曼创作的《睡魔》成为DC最伟大的系列漫画作品之一。

“不列颠入侵”指的就是以阿兰摩尔为首的英国作家来到美国加入美国漫画公司。正是“不列颠入侵”中这几位英伦作者将DC的黑暗风格最终定型,并推向了高峰。


眩晕漫画的创立

其实眩晕漫画的创立应该与“不列颠入侵”放在一起讲,二者不是割裂的。阿兰.摩尔和尼尔.盖曼都是眩晕漫画主要创作者。

在1993年DC公司成立的眩晕漫画这个子公司。眩晕漫画针对的对象是更加成熟的读者,创作者也是更加成熟,更加追求艺术性的艺术家。

(眩晕漫画LOGO)

《约翰.康斯坦丁》、《睡魔》、《沼泽怪物》、《末日巡逻队》、《传教士》等经典漫画和图像小说都是眩晕漫画旗下的作品,《V字仇杀队》也归入了眩晕漫画旗下。

(眩晕漫画旗下经典漫画《睡魔》)

眩晕漫画每一期都有对成熟读者的免责声明,在主题上讲的故事往往都围绕超自然或者犯罪的黑色故事。

可以说眩晕漫画旗下的作品每一部都是黑暗风格的作品,正是眩晕漫画的创立与“不列颠入侵”中的作家一起将DC漫画的黑暗风格推向了高峰。


综上所述,DC世界观相比于漫威更加黑暗,是以两家公司设定不同为基础的,由两家公司不同的创作方针决定的,由追求艺术性的漫画家弗兰克.米勒开启的,由“不列颠入侵”事件和眩晕漫画公司的创立导致最终成型的。


祸害人间g


于我而言,超英世界只有两种颜色,那就是超人蓝和蝙蝠黑。

这两组颜色构建了DC的基本色调,极端的刻画着那些神话里才有的人和事。

它是绝望骨子里的勇气,希望见底后的悲壮。

尼尔·盖曼曾写过一本名为《美国众神》的科幻小说,并凭借着该小说,斩获了2002年的雨果奖和星云奖。小说讲述了美国本土的旧神(宗教、民族传说)和新神(科技)之间的争夺信仰的战争。对于当时整个科幻文坛,都具有超前性。

但我不以为然,因为02年之前,我就目睹了这场旧神和新神之间的战争。并且这战争更为现实、磅礴且伟大。

那是1986年,一个叫弗兰克·米勒的人打破了美漫超英约定俗成近50年的规矩。他毅然的将受千万人喜爱的超人和蝙蝠侠放在了对立面。世纪最佳拍档,顷刻成为意识和主义的仇敌。

保守的尼科尔森少校(DC创始人)如果得知这个消息,想必都有把弗兰克·米勒开除一万遍的决心。

尼科尔森少校

对尼科尔森少校而言,即使超人不是出自自己笔下,他也早已把这个漫画角色当做自己的分身或孩子在经营。他们有着类似的身世、相同的习惯,更重要的都是单纯执拗的红脖子。

在美漫黄金时代,许多小厂商为了销量开始走低俗漫画,尼科尔森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让销量给美国精神让路,也正因此,在尼克尔森的坚持下,魏特汉法案来临时,DC所受的冲击相对最小。

同样,如果尼科尔森少校有开除弗兰克·米勒一万遍的决心,那么惠特尼·沃尔斯沃斯(对DC影响最大的主编之一)就有着请回弗兰克·米勒一万次的可能。

第一个给超人戴上“镣铐”的人,便是惠特尼·沃尔斯沃斯。

作为尼科尔森的好朋友兼合作伙伴,沃尔斯沃斯大胆求新的举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DC人。

比如他在1940年便制定了“超人行为标准”,其中就包含着影响DC世界观的基石“不杀主义”。

他还拯救过小丑。

起初小丑仅是个功能性角色,只准备使用一次。作为主编的沃尔斯沃斯觉得这个角色有可取之处,于是让编剧们“手下留情”,促使其多活了几话。超英世界最知名的反派,也就因此能和我们相见。

小丑:大恩不言谢

坚守原则的尼克尔森,开拓创新的沃尔斯沃斯,勾勒出DC最初的色彩。这个色彩成为了DC这个漫画机构的主色调,正直又不乏变通。

于是许多年后,那个叫弗兰克·米勒的男人将超人和蝙蝠侠搬到了对立面,并没有受到太障碍





小舞小舞


作为一个又看漫威又看DC的粉来说我也很心疼DC,这两年各种被说不行,其实个人觉得看看DC近几年的电影剧情确实有待加强,总觉得看着怪怪的,怎么说呢就是本来很好的剧情讲不出来或者是讲不清楚就结束了,结尾各种不对劲,每一部上映之前都超期待的样子但是看完觉得并没有到期望值,但是特效确实是够了……比起漫威的阳光风我更喜欢DC黑暗一点的风格



小哆啦动漫


只是从超英电影开始,就是超人和蝙蝠侠主打。而这两个电影又以蝙蝠侠最出位。而蝙蝠侠出位的就是蒂姆伯顿的《蝙蝠侠》系列和诺兰的《暗黑骑士》系列,一个是走哥特的暗黑风,将蝙蝠侠的这种气质推向了一种极致,而暗黑骑士则走的是犯罪路线,主题也非常的阴郁。而之后扎导继承了这种风格,将超人,和整个dc系都拖入,这种无论从色调,还是故事路线都偏黑暗的感觉。这是人们对整个dc最外在的看法的由来。

其实dc和漫威半斤八两。不存在那个黑暗。主要是dc非常出位的几部作品黑暗而已。所以有些以偏概全了。


漫游影响


刘慈欣说过:“不些写黑暗点那些成年人会看么。”超级英雄的市场不只含了儿童,成年人跟愿意去相信那些黑暗的世界和结局,就象像之前上映的小丑。


蜘蛛侠1127号


世界上美好本就不多,有黑暗才懂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