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中天精裝 轉戰中小板勝算幾何?

早在2017年11月衝刺創業板未能獲得通過的深圳中天精裝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天精裝)捲土重來,1月16日首發上會,這次公司欲轉戰中小板。但《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在業績逆行業下滑、銷售方式“不健康”、銷售數據“打架”等質疑中,公司是否能如願登陸A股還是未知數。

業績逆行業下滑

從招股書看,中天精裝2016年-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9.99億元、9.39億元、13.62億元,2017年、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6%、45%;同期淨利潤分別為8547萬元、8014萬元、9955萬元,2017年、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6%、24%。可以看到,中天精裝營業收入、淨利潤在2017年出現雙雙下滑後,2018年出現恢復性增長,但淨利潤增速明顯不如營業收入增速,盈利能力開始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中天精裝2017年業績出現下滑同時,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卻過著不錯的日子。全築股份、金螳螂、亞夏股份、廣田集團、奇信股份、建藝集團均在2017年實現業績正增長。在行業多家上市公司業績紛紛增長背景下,獨自下滑的中天精裝顯得格外顯眼。

除業績波動備受關注外,中天精裝“粉飾”業績的質疑一直不斷。

從中天精裝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來看,一年內賬齡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和行業多家公司計提比例存在巨大差距。具體來看,公司一年內賬齡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為5%,亞夏股份、全築股份一年內賬齡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為20%,廣田集團的比例則高達30%。此外,公司1-2年賬齡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為10%,亞夏股份、全築股份、廣田集團則均高達50%。

不難看出,中天精裝一年內,1-2年賬齡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遠低於行業多家上市公司。然而,公司有超過80%的應收賬款賬齡在2年內。有市場人士質疑就表示,如果按照行業平均水平的壞賬準備計提比例進行計提,將明顯吞噬利潤。而公司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較同行比較明顯偏低,存在粉飾業績的嫌疑。

銷售方式“不健康”

2016年-2019年6月,中天精裝應收賬款淨值分別為49291.61萬元、47937.68 萬元、61354.59 萬元、70308.81萬元,佔流動資產的比 例 分 別 為 65.63% 、 59.04% 、51.34%、54.48%。公司應收賬款佔流動資產比例較重,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可以看到,中天精裝所處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對此,有質疑指出,公司在行業激烈競爭中,保持業績持續增長的原因是挽留住了大客戶,而手段則是採用大比例賒賬交易。從公司近幾年最大客戶萬科來看,2016年-2019年上半年,萬科地產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6.74%、63.73%、79.68%和105.69%。剔除 2019 年上半年數據,過往幾年萬科地產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例均加大,且出現大幅上升的趨勢。市場人士質疑認為,公司為挽留大客戶採取了大比例賒銷方式;然而,賒銷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增大了應收賬款的風險,雖然對收入會有正面推動作用,但不健康的銷售方式對公司長遠來說並不是好事。

中天精裝披露銷售數據和客戶披露的採購數據大相徑庭,數據打架的問題備受業內關注。具體來看,公司2016年對中航善達的銷售收入為4528.02萬元,佔比為4.53%;2017年,中航善達上升為公司第二大客戶,銷售收入為7623.97萬元,佔比為8.12%。然而,從中航善達2016年年度報告來看,中航善達第五大供應商為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採購額為3592.64萬元,低於當年公司對中航善達的銷售額,兩數據存在近1000萬元差距。換言之,公司理應出現在中航善達前五大供應商行列當中。然而,中航善達第一到第四大供應商分別為贛州市財政局、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貴州宏科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可以看到,中天精裝在2016年並未出現在中航善達前五大采購商名單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數據“打架”情況在2017年愈演愈烈。2017年,中航善達是公司第二大客戶,銷售金額達到7623萬元,而中航善達2017年年報披露,對公司的採購額僅為2679萬元,兩者相差接近5000萬元。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