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假?人物假,故事假,卻被我們視為真歷史

《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歷史上的第一部章回體小說,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和《西遊記》、《水滸傳》和《紅樓夢》並列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毋庸置疑,作者羅貫中構思小說框架之時,充分融合了《三國志》的真實歷史和民間的傳說故事,同時又結合自己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才合成了這樣一部恢弘大氣的長篇小說。所以,《三國演義》既有《三國志》做歷史背景,同時也存在很多不合常規的假歷史,但很多讀者都以《三國演義》記載的故事為正宗。其實,我們這些年都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如果以一位歷史評判者的角度看《三國》,那麼至少存在人物假和故事假兩大問題。

一、《三國演義》人物假

《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假?人物假,故事假,卻被我們視為真歷史

目前研究者對貂蟬這一人物的存在性還有很多疑問,其多數出現在民間說書者的口中,後來經羅貫中加工才形成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貂蟬形象。而民間傳說中的貂蟬亦是王允的養女,這和《三國演義》的記載不謀而合。而且,在小說中,貂蟬從第八回登場,到第十九回結束,出場篇幅算是很大,也是作者最大程度的表述呂布對貂蟬的重情重義。

《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假?人物假,故事假,卻被我們視為真歷史

邢道榮是劉備在收復零陵都城時遇到的一員大將,這位人物喜歡自誇自擂,好大喜功,被世人評價有萬夫不當之勇,然而實則沒有什麼本事,在幾個回合之下就被張飛打敗。但邢道榮在《三國演義》中,為張飛收復零陵埋下了伏筆,正是他中了諸葛孔明之計,才最終大敗。

但真實的邢道榮是歷史虛構的一位人物。俗話有“內事不決問苟安,外事不決問道榮”,實則是對邢道榮和苟安的諷刺。要知道二人一個賣主求榮、一個胸無城府,誰要有這兩位臣子,基本上必敗無疑。

除此之外,《三國演義》誇大了趙雲、呂布、諸葛亮等文臣武將、又貶低了周瑜、關平的戰鬥值。

二、《三國演義》故事假

《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假?人物假,故事假,卻被我們視為真歷史

首先是三英戰呂布。在《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虎牢關口,董卓大軍壓境,呂布為先鋒,十八路諸侯都不能取勝。然而最後劉關張三兄弟上演了大戰呂布的精彩故事。

準確地說,歷史記載中並沒有所謂的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假?人物假,故事假,卻被我們視為真歷史

趙雲長坂坡之戰七進七出救阿斗的故事也是《三國演義》中的大戲,出自第41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中。在曹操百萬軍中,趙子龍孤身一人,懷抱阿斗,連斬曹操五十多員大將,最後竟然安然脫身。

然而歷史中並沒有這一記載。羅貫中對趙雲的誇大是最離譜的。據史料記載,趙雲的年齡甚至比劉備都要大,而且跟隨劉備一生,也並未得到重用。然而在《三國》中的排名,趙雲僅次於呂布之下,這也由於作者對趙雲的喜愛,故意歌頌之。

而劉備所封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也是子虛烏有的,即歷史有這五人,卻並未被封五虎上將。這是羅貫中對蜀漢正統的認可,所以很是力捧蜀國的文臣武將。

《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假?人物假,故事假,卻被我們視為真歷史

諸葛亮借東風和空城計,都是不符合真實的歷史背景的。首先借東風本身就是一種違背科學的事情,如果放在當代,人們會視為迷信。空城計亦非諸葛亮之計,而是周瑜之功。諸葛亮近乎妖,五行八卦、奇門遁甲、天文地理、保境安民、軍事經濟樣樣精通,然而據史料所知,諸葛亮最大的功績是在政治上,而非軍事上。

《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假?人物假,故事假,卻被我們視為真歷史

其實,《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其故事原型多數是民間傳說,而羅貫中本人也是出於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把一些故事和歷史融二為一了。但是,後人真正記住的,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和劉備所建的蜀漢大業。《三國演義》故事假和人物假,也是來源於社會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