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

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是極盡寵愛,生怕讓他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時,會產生巨大的落差感。但也有的父母不懂寵愛和溺愛的區別,以溺愛的方式對待孩子,最終只會讓孩子受到巨大的影響。

12歲的孩子不會用筷子,聽到母親的說法,老師瞬間懂了

阿強是一個12歲的男孩,如今他已經在讀初中了,他所在的城市,一旦就讀初中就要住宿生活。而他也和大多數的人一樣,到了年齡之後就開始了住宿。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

但是開學沒幾天,阿強的班主任便打電話給阿強的母親王女士,希望王女士能夠來學校一趟。

當王女士到達學校時才知道,阿強從開學之後幾乎就沒有吃過東西,擔心阿強身體撐不住,老師便打電話通知他的母親解決問題。老師稱,阿強因為不會用筷子,所以才沒有辦法吃飯。

對於此事,王女士竟然振振有詞,理直氣壯的對老師說,我家孩子從來不會用筷子,在家吃飯都是我來幫他夾菜,他只用勺子,你們食堂就不能給他分配一個勺子嗎?身為老師,你們連孩子都不會照顧啊?聽到這番話之後,老師猛然一驚,但也頻頻搖頭表示,孩子毀了。

通常孩子在就讀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有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了,其中就包括自己吃飯穿衣以及睡覺和上廁所等。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

但12歲的孩子卻還無法使用筷子,再加上他母親所說的那番話,我們就能判斷他是在溺愛的家庭中長大,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對於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來說,他們日後的生活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

第一,沒有自己的思想過於依賴父母

生活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媽寶男以及媽寶女,他們所做的決定都是憑藉父母做主,從來沒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該如何解決,而是要詢問父母的意見,用父母給出來的方式去化解。

時間久了,就會對父母形成一種依賴,他們無論到什麼年齡都會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對待,所有的事情都習慣性的讓父母解決。這樣的人,一旦步入社會就會被淘汰,也會受到他人的排擠和嫌棄。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

第二,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案例中的阿強,12歲還不會用筷子吃飯,這就是嚴重的沒有自理能力。父母溺愛孩子,很可能會幫他們做所有的事,也會像案例中王女士一樣幫孩子夾菜,生活中照顧的面面俱到,忽略了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獨立和自理能力,導致孩子步入社會之後成為一個不被認可的人。

因為他在各方面一竅不通,甚至連自己的起居都無法照顧,這樣的人一旦失去了父母的關心和陪伴,可能就會變得一無是處。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

第三,沒有太好的社交能力

大多數年輕人都喜歡與自理能力較強的人在一起,無論交朋友還是結婚過日子,這都不會讓自己太累。

而且,自己也是一個擁有一定自理能力的人,可若攤上一個巨嬰,就會讓人感覺自己是在帶孩子。

所以,這樣的人一般不會交到太多的朋友。此外,沒有自己的思想過於依賴父母,可能也不懂得如何社交,因此他們的朋友總是很少的。

對於父母來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點我們可以理解,想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較好的生活條件,對他們極盡關心和照顧。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

這點身為父母的人,都可以做到感同身受。但過於溺愛孩子,卻是一種錯誤的做法。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僅僅是要讓孩子擁有好的學習成績,讓他們具備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己的思想以及流暢的表達方式,才是對他們負責以及讓他們成才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