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白莲教形成的根本原因和深刻影响是什么?

李艺泓


"社"在北方叫庙会,在南方叫社,是民间在秋收后庆祝农作物丰收以及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而举行的集会。届时每一村每一户免费大宴亲朋,村里穿着白大衣大举祭祀"社公",这就叫结社。现广东西南,广西东南还一直延续着这种风俗,特别是高州茂名一带。在中国特别在南方每一条村都会有一个"社公",它可以是一块石头或一棵树,这些仪式就是从白莲教显变而来的,是有别于土地公公的。



白莲教最早叫白莲宗,是南宋僧人茅子元结合摩尼教和佛教的教义,书写了两本简单的图文结合的书巜圆容四土三观选佛图》以及《白莲晨朝忏仪》利用民间祭社时广发传播而创建的,因通俗易懂可以带发修行在广大下层民众中迅速走红,圈了大量粉丝入教。白莲教从摩尼教脱胎而来,因此信奉的是同一个佛~光明佛又叫弥勒佛。摩尼教是从波斯传来的,叫拜火教,元朝时叫明教,就是张无忌那个明教。因此白莲教和六大门派也是纷争不断的。

白莲教开始时和僧人戒律是一样的,唯一的改变是可以带法修行,男女同修,是谁都可以参加,在元初期宗教宽松情况下得到了更大发展。因教众多是下层民众,在灾年及苛捐杂税,常常被利用来组织反抗统治阶层,所以自元朝开始几乎每次农民起义都与白莲教有关。
白莲教因教义有别释,道,信徒众多在元中后期屡次被官府禁止,甚至列为邪教,终于暴发了以韩山童,韩林儿为首的红巾军起义,而朱元璋打着明教旗号,光复汉室的口号,与白莲教联合最终演了一出从乞丐到皇帝励志剧。朱元璋当皇帝后,知道宗教的影响和利害,因此把白莲教等正式列为邪教,至1420年永乐年间暴发了唐林儿起义,1622年天启年间的徐鸿儒起义等大规模起义,削弱了大明的社会根基,最终度至大明灭亡。

至清入主中原后,秉承明制,顺治年间出台严历法律限制各种邪教活动,因此很多邪教打着反清复明旗号与朝庭抗争,在康熙初期就发生了白莲教朱三太子攻打紫禁城的动乱。至乾隆当太上皇那一年起发生了历时九年,规模宏大的王聪儿白巾军农民起义。清史记载这场起义消亡了人口3000万~5000万之多,大大影响了清中期经济发展,史称清中衰。也是大清走向衰落的第一波,太平天国是第二波。而白莲教从始衰落下去直到义和团后最终消亡。
白莲教起义,历史上推翻了元朝,打击过明清,实乃当时农民为生存所迫不得已进行的抗争。


聪聪看历史


白莲教的历史源远流长,被历代统治者定为邪教。元末白莲教正式形成以前就出现如“吃菜事魔”、“妖贼”等种种邪教,多为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宗教异端,以及一些打着宗教旗号的民间秘密教派、迷信团体。

元朝蒙古统治者对汉人不合理的政策导致白莲教快速形成壮大。

白莲教形成后,比较正规意义上的邪教开始出现,无论教徒“安分守己”与否,无论他们是崇道还是奉佛,他们的组织、经卷、教义和活动都与现实社会秩序不相吻合。要是从他们的信仰层面看,可以称之为民间宗教;要是从他们的反政府活动看,可以称之为秘密宗教;要是从他们的反社会层面看,他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邪教”。

社会的黑暗,百姓无法生活下去,教派的发展必然走上反社会、反政府的道路。元末农民起义由相互混合的白莲教、弥勒教和明教等秘密宗教发动,这些秘密宗教倡导弥勒降世、明王出世之说,便于草莽们用以号召群众起来造反,推翻旧政权,因此成了元末草莽用以发动斗争的武器。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战争,推翻了元朝帝国,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大明帝国,朱元璋横空出世。

影响

  乾隆年间白莲教这次大规模起义,耗费了清朝政府十六省的数十万军队,并导致十余名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及副将以下400余名中级武官阵亡。据统计,清朝前后投入超过两亿两白银,相当国库五年财政收入,使国库为之一空,“川楚之役,则诸将会饮,虽深箐荒麓间,蟹鱼珍错辄三四十品,而赏伶犒仆之费不与焉。凡粮台地,玉器裘锦成市,馈献、赂遗、赌博,挥霍如泥沙”。八旗、绿营等清朝正规军之腐朽在起义中暴露无遗,清政府被迫依靠地方团练镇压起义。

嘉庆六年下半年,起义军活动基本上只限于川楚陕边境地区,转战在万山老林之中,人数已不超过两万四千,而围剿的清军,则十倍于此。起义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至九年九月,起义终告失败。

刘松的徒弟刘之协和宋之清逃到湖北,继续传教。他们宣传说,清朝快要灭亡,将来会出现新的世界,入教的人都可以分到土地。当地的贫苦农民受够地主剥削的苦,渴望得到土地,听了这个宣传,纷纷参加了白莲教。

清政府镇压白莲教起义一共花费了九年的时间。耗费军饷近两亿两,几乎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四年的财政收入。在镇压白莲教起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阵亡的一二品文武官员就多达二十多人。国库存留的七千万两白银很快就因为镇压起义而花光了,钱不够,所以就开了捐纳。而八旗兵绿营因为战斗力已经不行,所以开始招募团练。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清王朝的中衰实际上就是从白莲教起义开始的。

“白莲教起义”在历史上,推翻了元朝、打击过明朝并掀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可以说,“白莲教起义”是当时的民众,因为生活乃至生存所迫,而进行的反抗。对“白莲教起义”的污名本身就是对农民起义、对民众生存需求的蔑视。

可以说,“白莲教起义”是“清朝灭亡”的第一剧,“太平军和各地民族起义”是第二剧。


山农愚夫


小时候听奶奶说,跟白莲教学法术的是选那些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胆要大。入门是抓一只小公鸡把它身上的毛全部拔光,念咒语。然后天天都睡在棺材板上面,等到小公鸡毛长齐并开始叫啼一声时就把小公鸡杀了生吃。最后才跟师傅学各种法术。那是绝法,没有后代且只能活到36岁就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