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

棒奔霸


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現在農村人辦酒席越來越豐盛了,也越來越好吃了,但擺酒席的習俗隨份子錢的傳統依然沒有變。現在,我們看到各地農村長期留守村子的人越來越少,有的人趁農閒時節外出務工,或從事其他營生,增加收入,平日裡呆在村子裡人要麼是老人,要麼是婦女,要麼是小孩,也就是這三類人了,也很少見到年輕人了。只要農村誰家擺酒席,或許村子裡的人會多些,除此之外,村子裡的很少了。

現在農村人家遇喜事擺酒席,只有關係很貼近的親戚朋友,無論如何忙,他們都要放下手頭的事來趕赴酒席;也有在農村正好碰到鄰居家擺酒席,當然要隨份子錢助興。因各地情況和習俗不一樣,有的隨50元,有的隨100元,當然關係更親近的人也就隨禮多些,然後一家人一起去吃,這種情況在農村很常見,也很正常。那麼,對於隨禮後,為什麼一家人一起去吃呢?主人家會不會高興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農村人辦喜事在乎的是熱鬧和喜慶。

現在農村本身人就少,而在村裡辦喜事,就是為了熱鬧和喜慶,把大傢伙湊在一塊,抽菸喝茶聊天,只要人越多越好,這樣主人家也有面子,喜事也過得喜慶,人多更是襯托出喜慶的場面來。現在的農村人,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只要鄰居親戚朋友能來,不管隨不隨禮,那高興還來不及呢,這說明主人家的人緣好。

第二,現在農村人辦喜事並不在乎隨禮。

現在農民家庭經濟也寬裕了,在辦喜事方面也大方得體,並不在乎親戚朋友隨多少禮,只要一家人能來,就說明親戚朋友重視自己,關係更緊密;不像過去農村人辦喜事,經濟拮据,手頭不寬裕,在辦喜事時都計劃好了,有多少客人,那時交通、購買力都弱,這樣人越多,反而增加了主人家的負擔。但那時農村人非常喜歡去吃宴席,即使隨了一點份子錢,全家老少一起去,那時的農村人生活水平低,去吃酒席就是為了飽口福,能吃頓好吃的。而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人們並不在乎吃了,也並不在乎隨禮的多少,而在乎喜慶的場面。

第三,全家人一起去吃說明主家人緣好。

現在農民的生活質量也高了,留在農村的人也很少,聽說親戚朋友家要辦喜事,即使最親近的親戚,有時忙於工作,或因路途遠,或因其他方面的原因,也都派個代表去,或者通過微信轉發個紅包,表表心意。人不到,禮要到,這是農村人的講究。但卻沒想到,這樣少了喜慶的氣氛,而隨了份子錢,不管多少,一家人能都能在百忙中抽身而去,這豈不是說明主人家的人緣很好,也給主人家過喜事增添加喜,不是更好嗎?


總之,隨著農村這幾年經濟的活躍,也隨著農村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辦喜事,人們並不在乎親戚朋友家能來多少人,而在乎一個喜慶的場面,在乎親戚朋友前來給自己助興,大家熱熱鬧鬧地把喜事辦好,人氣旺了,喜事不是更喜嗎?吃,又能吃多少呢?喝又能喝多少呢?這些農村人都已經不在乎了。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高見,我們留言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