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用經濟學思維方式撥開現實迷霧

□陳禹安

一個不懂經濟學的人,可能是幸福的,因為他不知道每一個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暗中操控。一個不懂經濟學的人,可能是憤怒的,因為他不知道每一個疑竇叢生的怪異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合情合理的經濟學動機。

你可以繼續幸福或者憤怒,這是你的自由。但如果你想了解真相,就很有必要了解一點經濟學的思維模式。

名校的招生遊戲

當一個正在申請大學的高中生收到了哈佛、斯坦福、耶魯等頂級名校的招生官主動前來聯繫的郵件時,一定會興奮異常,瞬間產生一種“我很搶手”的美妙感覺,並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學校很想要我!”

但其實,絕大多數的學生得到的只是一種虛幻的幸福,很快就會煙消雲散。他們不知道,他們只是大學招生遊戲中的背景,就連配角都算不上。

諸如哈佛、耶魯這樣的世界名校,拒絕申請者的比例是很高的。截至2008年,哈佛大學拒絕了93%的申請者,耶魯大學拒絕了92%,哥倫比亞大學拒絕了91%。超過80%的申請者被鮑登學院、喬治敦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和布朗大學拒絕。

既然申請者趨之若鶩,是招生數量的好幾倍,而名校的拒絕率又如此之高,為什麼校方還要設立龐大的招生團隊,飛遍全美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主動向無數的學生伸出橄欖枝呢?

人們往往會以為,這些名校為了擇天下英才而教之,簡直就是煞費苦心,不惜代價。這雖然也是原因之一,但實際上,這些學校主動尋找這麼多學生的另一個動機,就是為了能夠拒絕絕大多數學生,從而能在各類大學排名中保持“擇優錄取”的聲望。因為擇優性是通過實際錄取人數佔總申請人數的百分比來衡量的。

這個真相是斯坦福大學研究院、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在他的《這才是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書中揭示的。

貌似真相的誤解

索維爾說:“一些觀念被人們相信,是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可被證明的事實;而另外一些觀念被人們相信,只是人們被這些觀念反覆洗腦了而已。最終,洗腦替代了證據,讓人們普遍接受了這些‘事實’”。

索維爾用他的經濟學家的良好功底,在書中揭示了多個看似正確的謬誤,貌似真相的誤解。比如,關於家庭收入停滯這個話題,美國人經常聽到的言論是:在過去幾年中,美國家庭的實際平均收入幾乎毫無變化。從1969年到1996年,美國家庭實際的平均收入(經通貨膨脹調整後貨幣收入)僅增長了6%。但奇怪的是,美國人實際的人均收入在同一時期卻增長了51%!

家庭當然是由人組成的,那為什麼這兩個恰好矛盾的數據會同時成立呢?當人們接受這兩個數據的時候,很少有人會去想一想這到底是為什麼?又到底意味著什麼?

索維爾給我們的答案是:這是由於多年來每個家庭的平均成員數量一直在下降。1900年的時候,一半的美國家庭有六個或以上的家庭成員,而到了1950年,家庭成員超過六個人的比例僅為21%。到了1998年,只有10%的美國家庭還擁有這麼多成員。

當看到“家庭”這個詞的時候,人們是不是理所當然地把它當作了一個恆定不變的常量?是不是根本沒想到家庭成員的數量會對家庭平均收入造成極其重大的影響?

同樣,在低收入家庭中,收入的增長極可能使家庭收入高於貧困水平,也可能因為一些家庭成員搬出去成立獨立的家庭,而使原來的家庭過度擁擠的狀況得到緩解。生活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家庭規模縮小的因素之一。但這反過來又會產生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為兩個生活在貧困線下的家庭的數據,而此前這樣的數據只有一個。

這樣的統計數據並非不準確,但因此而得出的結論卻可能是錯誤的。難怪馬克·吐溫會說:“世界上的謊言有三種,分別是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據。”但統計數據有時候並沒有撒謊,只是我們自己缺少看待、分析統計數據的正確思維模式。

有些憤怒毫無意義

收入差距可能是引發社會性憤怒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索維爾看來,有些憤怒是毫無意義的。

比如,美國大公司的高管的收入要比普通員工高出很多倍。但事實上,公司的決策往往意味著讓幾十億美元的資金經受風險,如果僱傭一位有高度專業素養的高管可以讓風險降低10%,那麼,為這位高管支付幾百萬美元的年薪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對很多人來說,企業高管的薪酬中最令人費解和惱火的是支付給那些把事情搞砸、導致公司業績不佳而遭到解僱的高額遣散費(金色降落傘)。比如,美林證券公司的CEO收到了1.6億美元的“退休金”,《華爾街日報》對此諷刺為“對失敗的高額回報”,因為在這位CEO的帶領下,美林證券損失了79億美元。

索維爾的解釋是,這其實是讓公司快速止損的最佳選擇。如果讓這位能力不足的CEO繼續在任,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包括核心客戶的信任喪失(這是致命的)。如果不給出足以讓CEO無糾紛退位的補償,一旦陷入到鋪天蓋地的法律訴訟中,公司的損失還將更大。所以,美林公司為離職CEO開出1.6億美元的退休費是很明智的決定。

看到這裡,你的怒火是不是消減了很多?

在這本書裡,索維爾釐清了諸多似是而非的經濟學謬誤。他甚至指出,一些著名經濟學家也會犯類似的錯誤。那麼,索維爾所說的就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確嗎?這個問題,就有待於讀者的閱讀與思考了。

總之,你的幸福或憤怒,其實很多都和經濟學息息相關,如果你不懂得經濟學的思維模式,你很有可能落入盲目幸福的陷阱,當然也更有可能衝向盲目憤怒的火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