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民國盜墓賊潛伏10年,化身為彈棉花的匠人,一舉盜挖11座皇陵

由於中國古代特殊的墓葬形式,導致後世盜墓者屢禁不止,在中國的歷史之中,每一代帝王將相,都希望將自己生前的榮華富貴,帶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而這其中最為奢華的便是皇帝的陵寢了,他們生前作為一國之君,受盡萬千人的敬仰,死後自然也要讓這份尊貴保持下去,所以他們在修建陵寢時,往往為了凸顯自己的威嚴而煞費苦心,不僅地宮要極盡奢華,同時,地面上的樓闕也要彰顯出帝王之氣。但又擔心自己的陵墓招來竊賊,於是在建造古墓時用盡了機關暗道。

民國盜墓賊潛伏10年,化身為彈棉花的匠人,一舉盜挖11座皇陵

可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難倒在古墓中設下機關暗道、流沙、毒氣,就能阻止盜墓賊盜挖的腳步嗎?真有點想當然了。而在數量龐雜的盜墓群體中,除了因軍費不足而洗劫古墓的軍閥之外,其中還是有許多手藝高超的盜墓者的,他們一般不會輕易動手,往往都是經過反覆踩點、確認之後,再將古墓底細摸得十有八九之後,才會糾集團夥實施盜墓,所以這些人一般不會失手,基本都是不走空手的"技術型人才"。

民國盜墓賊潛伏10年,化身為彈棉花的匠人,一舉盜挖11座皇陵

雖然這些人乾的都是些不光彩的時,並且常常會受到百姓和社會的唾棄,但是在金銀珠寶的吸引之下,他們依舊會義無反顧的對古墓進行盜挖。在民國時期就有一位頗為傳奇的盜墓賊,他為了盜挖古墓可謂是"煞費苦心",為了成功,他潛心踩點、打探了10年,最終在萬全之下一舉成功。而這個人便是民國盜墓賊王紹義,原來,他早就盯上了清東陵,雖然被孫殿英給捷足先登了,但好在孫殿英只是盜挖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其他的皇陵孫殿英並未碰,於是,王紹義便將目光瞄準了光緒皇帝的陵寢,因為這座皇陵處於陵園的最西邊,這邊同時又人煙稀少,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民國盜墓賊潛伏10年,化身為彈棉花的匠人,一舉盜挖11座皇陵

王紹義為了摸清附近的情況,便化身為一個彈棉花的手藝人,平常就給附近村民們彈棉花,一到晚上他便偷偷的摸到附近踩點,在經過了10年的"苦心經營",清東陵的情況基本被他了然於胸。由於期間抗戰的爆發,王紹義擔心遭遇到日本人,於是打算再等等,找到日本即將投降的前夕,王紹義感覺到時機到來了,於是他便糾集其自己的團伙,並在守陵人的帶領下,很快便找到了光緒墓的入口,並用事先準備好的工具,順利的進到墓室之中,隨後開始對東陵、昭西陵等11座皇陵,進行瘋狂的盜掘,從中挖出了大量寶物。

民國盜墓賊潛伏10年,化身為彈棉花的匠人,一舉盜挖11座皇陵

清朝皇陵基本都被王紹義的盜墓團伙光顧過,可那時戰爭已經結束了,當他們盜出的文物大量出現在市場之後,立刻便引起了國家的注意,通過相關部門的縝密偵查,王紹義等一夥盜墓賊被一網打盡,雖然追討回來一些文物,但還是有大量的珍貴文物被倒賣出境,可以說,王紹義一夥人對清朝的歷史研究,進行了一場無可挽回的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