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篆刻作品動靜的含義及情趣表現

篆刻作品動靜的含義

篆刻是平面靜態的空間藝術,人們對它的 線條(或文字)的動靜感,是藉助於對事物動靜形態的聯想,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 如線條的曲斜、粗細的變化,能讓人產生動感:平直的線條則會給人靜感。但過動則亂,過靜則板。動靜這對矛盾,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制約,若組合得好,則互相輝映。

篆刻作品動靜的含義及情趣表現



動靜的情趣表現

篆刻家常把點畫的方圓、曲直、粗細、斜正等矛盾因素巧妙組合起來,相依相剋,相反相成,動靜相映成輝,產生一種感人的藝術魅力,以表達純樸、寬舒、凝重、平穩、雄健、娟秀、飄逸、嚴謹等等複雜情趣。讓欣賞者的心情跟著活動起來,產生振奮、深沉或苦澀之感,覺得作品意境深邃耐人尋味。如吳昌碩所刻“古鄣”印,絕大多數筆畫平穩,並有一定的虛實對比,但略顯平實。 於是將“鄣”的“邑”部最後一筆曲折搖曳,好似平靜的溪面被輕風吹起了微波,頓使全印生動活潑起來。


篆刻作品動靜的含義及情趣表現

古鄣


又如汪關所刻“春水船”印,以長弧線為主,配以短曲線,有流動輕柔之美,給人飄逸之感。


篆刻作品動靜的含義及情趣表現

春水船


再如吳讓之所刻“生氣遠出”印,“氣”、“出”二字,線條曲屈盤繞,如錢塘之潮,有驚濤駭浪之勢,給人氣衝霄漢之感。

篆刻作品動靜的含義及情趣表現

生氣遠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