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鳳梨和菠蘿到底有什麼區別?

真的有料


鳳梨菠蘿傻傻分不清?


很多人拿鳳梨和菠蘿的外表和內在分別說事,大致歸納有以下幾點:


1 菠蘿的葉子帶有小鋸齒,一不小心還能割破手,而鳳梨的葉子是光滑而平整的。

2 菠蘿表皮的點點看起來小些,而鳳梨相對大些。
3 菠蘿的顏色是淡黃色的,鳳梨是淺綠色的。
4 菠蘿切開有黑黑的根刺,需要剜掉才能吃,而鳳梨沒有根刺,削皮即食。
5 菠蘿切開浸泡鹽水後吃才會甜,鳳梨切開後就可以食用。


這麼詳細的區分,是不是頭頭是道?但是,麥兜君要告訴你:這是純屬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為什麼這麼說呢?鳳梨和菠蘿的關係就如同車釐子和櫻桃,土豆和馬鈴薯,西紅柿和番茄,樹莓和覆盆子......是不是大跌眼鏡?沒錯,一句話概括,鳳梨和菠蘿只是同一水果傳入不同地區後演變出的不同名稱而已。


菠蘿是16世紀從巴西傳入中國的,因色黃如菠蘿蜜而得名菠蘿,傳入臺灣後,臺灣人民又給起了個唯美詩意的名字“鳳梨”。


而且菠蘿家族龐大,到目前為止就有70多個品種,最近兩年很火的臺灣金鑽鳳梨,就是菠蘿經過了改良,體型大,肉刺少,口感甜,最關鍵的是價格還翻了一倍,不過,因人而異,喜歡就好,只是菠蘿再怎麼搖身一變,本質上還是一種菠蘿和另一種菠蘿的區別而異。


傳遞美食美味,分享健康人生,歡迎您關注麥兜家廚房!


麥小麥逛吃逛吃


鳳梨和菠蘿到底是不是一個東西?這絕對是每年春季來水果圈最火熱的問題,沒有之一。為了這個問題,親朋反目,好友炸窩,路人開撕,攤販和消費者鬥嘴開唱。那在這兩個名字上耗費的口水到底有沒有價值呢?

(猜猜我是誰?鳳梨?菠蘿?圖片來自網絡)


對這個問題,我只能說,菠蘿是鳳梨,也不是鳳梨。


(吃瓜群眾表示,板磚已就位,等待發射,5,4,3,2……)


莫急莫急,且聽我把話說完。

首先說,菠蘿是鳳梨這事兒。菠蘿是鳳梨科鳳梨屬的植物,雖然整個鳳梨科家族極其龐大,一共有2000多種,花卉市場裡面的觀賞鳳梨,空氣鳳梨都是鳳梨科家族的成員。然而,這個龐大的家族裡,真正能吃的卻少之又少,進入人類餐桌的就只有一種,那就是菠蘿或者鳳梨,拉丁學名Ananas comosus。

至於說這個物種的中文名,來源有二,一是看著菠蘿的頂芽像鳳凰尾巴,所以叫鳳梨(閩南和臺灣都是這樣叫法);二是因為跟菠蘿蜜相像,所以假借了人家菠蘿蜜的名字,變成了菠蘿。這就為今天的爭鬥埋下了種子。如果這事兒放在英語世界,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人家都叫“pineapple”。

(大航海時代的菠蘿都叫pineapple。圖片來自網絡)


很久很久之前,這種植物就被南美人民開發成水果了,到今天大概已經種了將近4000年。然後被從歐洲划著船來的哥倫布一行人等碰上了,於是得給這個新水果起個名啊,叫啥呢?歐洲人真的對用蘋果命名植物情有獨鍾啊,腰果的果託叫“cashew apple”,釋迦叫“sugar apple”,蓮霧叫“wax apple”,於是菠蘿叫“pineapple”。這命名規則倒是簡單直白。


不管怎樣,菠蘿或者鳳梨在植物學上都是一個東西,世界上也只有這一個物種。

好再來說,菠蘿不是鳳梨,這種商業說法也不是全無道理。

那是因為鳳梨(菠蘿)確實有一大堆不同的品種,單單從大類上就可以分成卡因種、皇后種、西班牙種等種類,不同種類的個性差別極大,比如冠芽邊緣有刺沒刺,果眼深還是淺(要不要挖眼),菠蘿蛋白酶多或者少,這些特性組合起來,於是出現了鳳梨不是菠蘿的說法。

(冠芽帶刺的傳統皇后類菠蘿。圖片來自網絡)


(葉片和冠芽邊緣無刺的菠蘿品種,卡因類菠蘿。圖片來自網絡)


我國臺灣培育出了一些列果眼淺的品種,金鑽菠蘿,牛奶菠蘿都是典型的無眼菠蘿。這也是市場上被貼上了鳳梨標籤的商品物種。


當然,這些新品種除了無眼,甜美多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吃著不扎嘴,不用泡鹽水。這是因為這些品種的菠蘿蛋白酶含量很低,不會引起過敏和不適症狀。於是這個名字也被當做“鳳梨”的身份標誌來使用了。

(無眼菠蘿。它們花柱所在的空腔變淺,削皮之後,不用再挖眼了就可以吃了)

總結一下,菠蘿和鳳梨只是不同商家給自己品種的新定義而已,就像蛇果仍然是蘋果,奇異果依然是獼猴桃,士多啤梨仍然是草莓。在植物學家嚴重,世間只有一個菠蘿/鳳梨物種而已,只是形態口味有差別而已。


管他是pen還是apple,好吃就行!你說是不是?


植物人史軍


菠蘿和鳳梨的區別

菠蘿和鳳梨的區別究竟有什麼?在水果店裡看著這兩種標記著不同名字但價格卻相差甚遠的水果,明明瞪大眼睛仔細端詳,然而從形狀,顏色,口感都沒看出有啥區別,相信你們跟我一樣是十分疑惑的。其實,經過專家證實它們就是同一種水果,只是別稱不一樣,就如同媽媽和母親的區別,奇異果和獼猴桃的區別一樣。

而之所以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誤解(認為鳳梨和菠蘿是兩種水果),是由於在我國水果市場上,鳳梨一般是指卡因種,多為進口;而菠蘿一般是指巴釐種,多為國產。為了方便販賣,水果商販們就用鳳梨和菠蘿來區分這兩個品種,久而久之才會使大陸地區廣大民眾對此產生了疑惑。而在臺灣,不論是卡因種還是巴釐種,都會稱之為鳳梨。在《中國植物誌》中有記載稱,在臺灣地區種植的菠蘿,經過雜交改良培育后冠名“鳳梨”,[1]如臺農11號、臺農16號、臺農17號等品種,葉緣無刺,區別於巴釐品種葉緣多刺的特徵。[2]由此可見,流傳於民間的鳳梨和菠蘿的區別其實就是卡因種和巴釐種的區別而已。

不同品種之間都會有些這樣那樣的區別,就像奇異果有黃心和綠心,火龍果也有紅心和白心一樣,卡因種菠蘿和巴釐種菠蘿雖然從外觀上有些許的不同,但從根本上來說,菠蘿和鳳梨,就是一種東西。[3]在相關書籍中也有得到考證,例如20世紀80年代,大陸出版有《菠蘿及其栽培》等書,臺灣則出版有《鳳梨、杏、棗生產技術》等書。但《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果樹卷》皆立“菠蘿”條,並說明它又名鳳梨、王梨、黃梨。 由此可見,在大陸農學界、園藝界傾向於用菠蘿作為這種水果(樹)的正式名稱,而臺灣地區則傾向於鳳梨這個名稱。它們的叫法名稱、產地價格雖有不同,但菠蘿和鳳梨,的的確確是同一個東西。

此外,菠蘿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果肉中除含有還原糖、蔗糖、蛋白質、粗纖維和有機酸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硫胺素、尼克酸等維生素。以及易為人體吸收的鈣、鐵、鎂等微量元素。[4]菠蘿果汁、果皮及莖所含有的蛋白酶,能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增進食慾;在醫療上也有治療多種炎症、消化不良、利尿、通經、驅寄生蟲等的效果,對神經和腸胃有一定的醫療作用。由於不同品種中菠蘿蛋白酶的含量不同。所以巴釐種菠蘿需要用鹽水泡過才可以食用,而卡因種菠蘿是可以直接食用。

現在正是菠蘿當季時期,小編提醒大家不要貪吃小心上火呦。

參考文獻:

[1] 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M]. 2004:第13(3)卷

[2]孫偉生,吳青松,劉勝輝,孫光明. 臺農系列菠蘿品種特性的比較分析[J]. 熱帶作物學報,2016,(11):2050-2055.

[3]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菠蘿及其栽培[M].1987

[4]張秀梅,劉忠華,杜麗清,竇美安,謝江輝,孫光明. 兩種菠蘿果肉營養成分比較[J]. 食品工業科技,2010,(11):338-339+3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