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上市公司理財:發揮資源配置功能 風險整體可控

上市公司理財:發揮資源配置功能 風險整體可控

大多數上市公司只是把購買理財產品作為現金管理手段,不存在資金大面積脫實向虛的跡象。上市公司理財資金與銀行存款都是金融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功能、使閒置資金對接經濟需求的重要要素,而上市公司的閒置資金通過理財產品又基本回流進了實體經濟。

隨著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的集中披露,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再次成為社會公眾質疑的焦點。對個別上市公司豪擲百億購買銀行理財或靠理財收益維持盈利的作為,有的認為是上市公司資金脫實向虛,有的認為上市公司不務正業,有的認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因此成為一句空話。總之,批判者眾、支持者寡。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真就該這麼大加撻伐嗎?筆者想提些不同看法。

首先,購買理財產品,是上市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正常需求。

優質公司往往階段性地持有大量資金。出於等待合適的投資時機、防範風險、日常經營週轉等考慮,他們需要通過購買理財產品來提高閒置資金的收益。近年來,市場利率持續走高,而央行自2015年10月以來始終未調整銀行存款基準利率,以購買理財產品來提高閒置資金收益,也因此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現金管理的主要途徑。而對閒置資金採取多種方式配置也是國際通行做法。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其投資於有價證券的金額高達2500億美元,佔其總資產的66%。

其次,大多數上市公司只是把購買理財產品作為現金管理手段,不存在資金大面積脫實向虛的現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大都把保障公司主業的正常發展作為前提,銀行理財產品期限短,很少有超過一年以上的,且絕大多數在流動性和安全性上都有很好的保障。上市公司通過購買理財產品獲得一定收益,有利於增厚自身利潤。

但理財收益並不是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標,其佔公司利潤總額比重也不高。以理財規模較大的美的集團為例,2017年的理財收益為9.7億元,佔2017年淨利潤的比例僅5.21%。

直接融資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看起來,上市公司利用閒置資金投資銀行理財促使資金“迴流”間接融資體系,而上市公司理財資金與銀行存款都是金融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功能、使閒置資金對接經濟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年)》,理財資金約70%左右用於配置債券、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資產配置比例超過40%。應該說,上市公司的閒置資金通過理財產品又基本回流進了實體經濟。此外,監管部門已出臺措施,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在盡力引導資金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再次,上市公司將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體現了對股東負責的精神。

由於上市公司募投項目建設有一定的週期性,公司一次性募集分次使用的資金必然在一定時間內處於閒置狀態。還有的公司因為融資審核存在一定週期,待募集資金到位後市場已有了變化,原有募投項目已失去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繼續推進可能出現募投項目越實施越虧損等不利於股東利益的情形,上市公司為此需要尋找新的募投項目,由此導致募集資金的暫時閒置。上市公司如果放任暫時閒置募集資金在專戶中“睡大覺”,而不對其加以充分利用,反而是對股東利益不負責。

《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對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有明確規定,要求產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同時還需經上市公司董事會審議。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謀求暫時閒置募集資金的更高收益。

誠然,確有少量公司存在過度融資的衝動,在持有超過必要的週轉資金的同時仍在謀求通過資本市場“圈錢”,但證監會始終在積極引導上市公司理性融資、合理確定融資規模、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防止將募集資金變相用於財務性投資。去年2月發佈的《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對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規模,申請再融資的時間間隔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原則上最近一個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款項、委託理財等財務性投資等情形。新規發佈以後,2017年滬深上市公司再融資規模較2016年下降了30%以上。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中小股東應積極行使自己的股東權利。

如果上市公司持有明顯超過經營需求的資金和銀行理財且短期內無重大投資項目,中小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提議上市公司提高現金分紅比例或回購公司股票,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資金利用效率。此外,監管機構還可以進一步要求上市公司說明持有明顯超過經營需求的資金的原因及其必要性,以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信息披露的透明性。

(作者單位: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