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蕭紅:一刻耀起的燦爛火花

蕭紅:一刻耀起的燦爛火花

他高呼:這不是誰都可以寫的文字。

在編輯《呼蘭河傳》的時候,感覺有很多很多話想說;等到出書了,又擔心言不盡意。於是,剛讀完文稿的時候沒有寫,和繁體版逐字對照以後沒有寫,分析原文中的方言字詞時沒有寫,到了排版完成了、交片時沒有寫,最後直到去印廠盯過封面印刷以後回來,才覺著非寫一點什麼不可了。這段文字,不單是為了這本書,也是為了這本書的作者——蕭紅。

蕭紅:一刻耀起的燦爛火花

蕭紅出生於上個世紀初,生長在哈爾濱東北呼蘭河,家庭條件殷實,在那裡度過了幸福的童年。從她筆下的描述來看,年幼的她得到祖父過多的溺愛,以至於讓她習慣被愛,而對於普通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產生冷漠感。她的文字用詞以讀起來好聽為先,這個傳統可能來自她幼時和祖父同住時學習《千家詩》而養成的習慣(見於《呼蘭河傳》)。她對環境細節有著極其天才的敏銳感,對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細微流露都能夠非常精確地把握,但是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卻顯得遲鈍(從《商市街》裡的一些描述以及其他人回憶蕭紅可見),或許是把太多的精力消耗在對環境的關注之上了。

蕭紅在民國時期各路作者之中絕對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例子,她的文字脫胎於自幼生長的哈爾濱周邊鄉下呼蘭河的生活。她將方言民俗融入文字之中,用超出常人的細膩筆觸來描寫。蕭紅的文章,換到誰來看,都會覺得文字很淺,說的無非是家常裡短,風花雪月,生老病死。她刻畫的人物和風景,活脫脫的在眼前,就像身邊發生的事兒,覺得誰都可以說、誰都可以寫一樣。可是一旦輪到自己來些,卻會發現言不盡意、筆下乏詞。蕭紅的文法,小孩子讀,不覺得深;成人來讀,不覺得淺,洋洋幾萬字的文章,就像白話一樣,讓人感覺誰都可以學、誰都可以寫一樣;可是,真正寫期待,能夠達到她的淺中見深效果的,卻一個人都沒有。《呼蘭河傳》是她諸多文章中投入感情最深的文章,雖然寫的是她童年的一段,卻凝結了她三十年來的生活,用爐火純青的文筆來描繪。如果說她是一隻鳳凰,《呼蘭河傳》就是鳳凰點燃自己的那一刻耀起的燦爛火花。

蕭紅:一刻耀起的燦爛火花

蕭紅作為流亡東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員,因在魯迅先生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而逐漸出名。因為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三省的侵佔,她不得不背井離鄉,對東北天災人禍苦難不斷、人民流離失所不能安居的現象有著非常深刻的描寫,在當時被視為左翼作家,但實際上她並不是一個政治作家,對當時如火如荼的革命並不像她的情人(蕭軍,即《商市街》中的郎華)那樣熱衷。她只是對貧窮痛苦的廣大中國人民懷抱同情,並且能夠用文字極準確地描述出來。她的文學觀點是:“一個題材必須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來,或者跟作者起著一種思戀的情緒”,這致使她的作品通常帶有自傳情結,她寫的是她的經歷和她的所感,她不會去寫她所未曾涉及的生活,這導致她的作品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似乎視角不夠廣闊,但卻有超乎尋常的深刻,這就是她的文風。而《呼蘭河傳》是她用這種文風創造的巔峰之作,也是融入她最多複雜情感的作品。

蕭紅:一刻耀起的燦爛火花

最早接觸《呼蘭河傳》是小學時,一篇《火燒雲》,必背課文,描述黃昏時千變萬化的雲。當時誦,就如背唐詩一般,不難記,容易念。稍大一些了,閱讀縮減版的《呼蘭河傳》,亦不覺得難。等做了編輯以後,對照繁體版逐字對校之後,才發現裡面用詞之精妙,化繁為簡,以順口為宗旨,讀來極其容易。而詞中蘊意,卻用心極深。往細裡讀,會覺得越來越有趣,越來越有意思,最後欲罷不能。蕭紅用詞之有趣之處體現在:不同理解層次的讀者閱讀的感覺不一樣。比如在《呼蘭河傳》第一章第六節中描述一個男孩子的手髒:“他的手是連認也認不出來了,說是手嗎,說是什麼呢,說什麼都行。完全起著黑的灰的,深的淺的,各種的雲層。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無窮的趣味。”我們通常在第一遍閱讀的時候,就會注意到手黑得顏色層次,排比詞的應用。但蕭紅在最後一句,用了一個民俗詞“隔山照”來比喻,將效果更加深了一層。按照現在讀者的讀法,如果不仔細,可能一下子就把這個詞給漏過去了,但是這個詞為什麼要用在這裡呢?調查民俗之後會理解,所謂“隔山照”是民間流傳已久的一種道士法術,是在一系列不算太困難的心法以後,使左手能夠發出光來,在光中能夠看到想看的跨越時空的東西,通常用於算命。這樣有趣的比喻在文中還有許多,不熟悉民俗或者東北方言的讀者雖然能夠讀通,但是精妙之處卻未必能夠體會,所以我才想到在這一版《呼蘭河傳》中對民俗詞條進行註解,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蕭紅的遣詞用字的深層次含義。

蕭紅在《商市街》中暗藏的伏筆同樣耐人尋味。當她(文中悄吟)與蕭軍(文中郎華)不堪忍受日本對東北的統治,要出走南方時候,蕭軍正被另外一個女孩追求。當時,蕭軍唱了一句“楊延輝坐宮院”,那少女嘲笑他在文章上排斥舊戲自己卻唱時,卻隱含了另外一層意思,便是這句唱詞其實是京劇《四郎探母》中的第一句,其實是蕭軍在表達自己即將離開被日寇佔領的東北地區,回到中國人控制的地區的一種複雜情感。蕭紅通過這些細節來深層次挖掘人物形象和心理,做到雅俗共賞。

蕭紅:一刻耀起的燦爛火花

蕭紅半生顛沛流離,她最為穩定的生活時期是幼年在呼蘭河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而擺脫迷茫正式走上文學之路是緣於和蕭軍的結識。所以,對她而言,在呼蘭河的幸福無憂的童年生活和在哈爾濱被蕭軍拯救而相戀的日子,是她生命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時期。而《呼蘭河傳》和《商市街》講述的正是這兩個時段的故事,這本書將這兩部作品放在一起,有助於讀者對蕭紅的成長和裂變有更清晰的認識。在這本書中,我們儘量挖掘蕭紅的作品中可以促進讀者加深閱讀詞語,和民俗專家反覆核對證實,列在註解裡面幫助讀者閱讀。封面用的是紫色大地紙,材質具有天然絮狀,僅用燙金效果,用紫色喻以蕭紅的高貴典雅,用簡潔燙金來拂去浮華。外封採用灰白松篙紙,用素線描繪呼蘭河冬天的風光,採用紙張本身材質來顯示白雪的效果,並用專色來提升封面文字的效果。

這本書的編輯過程中沒有一驚一乍的變化,有的只是拜託設計時的描述和要求,逐字逐句逐標點對應的校對,對比其他版本時的新想法,和畫手的亦步亦趨的溝通以及遇到生冷俗語時間和民俗專家的探討和確定。這本書的誕生看似波瀾不驚,看似而已。

蕭紅:一刻耀起的燦爛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