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黄河边农村75岁老人坚持做土陶,难以割舍老祖宗的手艺


图片上这两位农民是山西省临猗县高村人,他们是当地最后的土陶制作艺人,年长的是师傅姓黄,今年已经75岁了,年轻的叫潘友刚,今年也是55岁了,他们在黄河岸边黄土崖下的土窑作坊里做着土陶瓦罐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黄师傅说自己做土陶瓦罐已经快50年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跟着村子里的老艺人学会的这门技术,先是给集体生产队里做,后来改革放后就为自己做,以前村子里会做瓦罐罐的师傅不少,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人见这个不赚钱也怕下苦都已经放弃了。

除了瓦罐不赚钱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代的塑料,铝合金等等新型材料取代了用泥土制作的各种生活用品,比如盆,瓮等等。以前自己做的品种比较多,他们说现在只做的这种瓦罐在当地的使用是任何其它器物代替不了的,但是销量不多,因为一个人一辈子只用一个,先卖个关子。


黄师傅说平时自己和潘师傅在家里还种着苹果树,农闲时间才做着这个土陶,给家里添点零花钱,再说现在年纪大了,也干不了其他。

高村这里制作瓦罐的技术非常传统,还沿用着全手工制作,制作的时候必须是两个人互相配合完成,平时潘师傅负责和泥和搬运的体力活,黄师傅坐在简易工作台前做成品,两个配合相当默契,已经合作快20多年了。

潘师傅说瓦罐罐每年只能做大约10窑,一窑就是300多个,是邻村包销的人下计划,一个瓦罐罐批发给代销人人的价格是16元,算下来一年他们各自能分到20000多元的样子。

瓦罐罐完成制作还需要挂釉放进炉窑里烧制才能最后完成,今天天气忽然有了黑云,有了下雨的迹象,他们就赶快把晾晒的瓦罐罐往土窑里搬放,不然下雨会淋坏做好的半成品。

黄师傅已经古稀老人了,他说以前都不计划在干这个活了,但是放不下这几百年相传的老手艺,尽管腿脚不太灵活,也考虑到有刚一个人也做不了,就这样坚持着,身体没有啥大毛病还能干到80多岁。

土陶罐罐到底是做啥用的呢?说出了也许你很惊讶,它的作用陪葬品。当地农村和我国大多数保留土葬习俗的地区一样,人去世的时候都要放一个“发罐”,历史延续下来就是使用这种土陶瓦罐,寓意保佑后辈兴旺发达之意。

收拾完晾晒的瓦罐后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了,天公似乎也很给面子,开始下雨了,黄师傅潘师傅也要回家吃饭去了。【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