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古代一種神奇的物件,拿到它就可以掌握天下兵權,皇帝也無權干涉

如果你經常看古代打仗的影視劇,一定會聽到“兵符”或者“虎符”這個詞,也一定會知道這個名詞意味著權力——至高無上的軍事權力。

不管你的出身多顯赫、曾經立過多麼大的戰功,只要你手中沒有“虎符”,將士們就不會聽從你的調遣。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天遣玄女下,受黃帝兵符,伏蚩尤。

兵符是在黃帝時期就出現的物件,在歷史上兵符可以理解成是帝王對兵權下放的信物。

不過人們最早了解到的兵符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它叫“虎符”,兵符往往是一分為二的,當兩者合一的時候才能調動軍隊。

古代一種神奇的物件,拿到它就可以掌握天下兵權,皇帝也無權干涉

而春秋戰國時期兵符才被正式命名為“闢大夫虎節”和“韓將庶虎節”,因為古代虎的形象十分偉大,古人馴服不了它,就覺得它厲害,誰要能打死老虎那是絕對的英雄。

老虎頭上有一個王字,是無冕的帝王,所以“兵符”往往是老虎的形狀。

第一個虎符是姜子牙設計的,虎符的背面一般有銘文,虎符一起澆築後再一分為二,分別掌握在皇帝(或者太后)和值得信任的將軍手裡,只有虎符合二為一,才能發揮調兵遣將的重大作用,尤其是在國家危難時刻,小小虎符可以化身千軍萬馬,匡復社稷。

兵符如此重要,皇帝就會再三防備,放在絕對安全的地方,不讓有野心的臣子盜走,那樣就麻煩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發生過一次盜取兵符的事情。

當時秦國發兵圍困邯鄲,趙國十分危急,於是想求助魏王和信陵君,因為趙平原君的夫人是魏信陵君的姐姐,有這麼一層關係,求助起來也方便。

古代一種神奇的物件,拿到它就可以掌握天下兵權,皇帝也無權干涉

所以魏王也讓將領帶著十萬軍隊去救,但快到了的時候,魏軍突然不走了,就地安營紮寨,他們想觀望,因為秦國實力太強大,他們也怕飛蛾撲火。

魏信陵君有點著急,他就找到魏王最寵愛的夫人,對她說,讓她偷取魏王的兵符,這樣就能調動駐紮的魏軍,如姬同意了,後來取得了兵符。

這就是我們歷史上圍魏救趙的故事,“兵符”閃亮登場,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其實兵符不僅僅有虎符一種,還有龍符,鷹符,兵符的樣式不一,根據當時各統治者的取向不同而設計,但漢代以後“虎符”成為兵符的主要形式。

古代一種神奇的物件,拿到它就可以掌握天下兵權,皇帝也無權干涉

這個小小的兵符為何大部分都被鑄成老虎的形象呢?

因為老虎擁有很強大的力量,它的頭頂就是個“王”字,符合皇帝的內心設定,而且皇帝也希望自己的軍隊如一隻下山的猛虎一樣所向披靡。

當然你可能說獅子、熊、豹子、蟒蛇、鷹都非常兇猛,為什麼不以這種形象來鑄造兵符?

誰讓老虎頭頂有“王”字呢?王的兵符自然要符合王的設定,不過漢代調兵遣將的信物有四種,虎符、節、羽檄、詔書都可以調動萬馬千軍,而且虎符要和詔書一起使用。

古代一種神奇的物件,拿到它就可以掌握天下兵權,皇帝也無權干涉

在一些緊急情況下,皇帝發詔書會延誤戰機,羽檄就代替虎符和詔書的功能,可以調兵遣將。

另外還有一種鯉魚形狀的兵符,唐朝時期經常用這種形狀的兵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到了北宋時期鯉魚形狀由銅製改為木質,而南宋時期又用虎形狀的兵符,但從元代開始兵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各種令牌出現。

令牌也是兵符,只要能起到調動千軍萬馬作用的都是“兵符”,它的形狀、形式會變化,但性質不會變。

古代一種神奇的物件,拿到它就可以掌握天下兵權,皇帝也無權干涉

所以兵符只是古代統治者鞏固軍權的一種方式,也是分權的寫照,將兵符放入不同的人手裡,一來保護統治階層的安全,二來有外敵入侵或有叛亂,也能夠及時處理,不至於延誤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