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感覺身體被掏空?試試扶正祛邪第一方!

有時候想想看,進入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之後,富起來的中國人也挺累的。不斷進取的壓力讓生性勤勞的中國人民都不堪重負,“感覺身體被掏空”成為人們掛在嘴邊的自嘲。

這種身體重壓之下,虛勞漸生,邪氣侵犯,人就難免病倒。今天,小編為疲勞的大家推薦這扶正祛邪的要藥——薯蕷丸。一起來看看此方的神奇之處吧!


[原文]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1],薯蕷丸主之。 (金匱虛勞)

薯蕷丸方

薯蕷三十分 當歸 桂枝 乾地黃 曲 豆黃卷[2]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 麥門冬 芍藥 白朮 杏仁各六分 人參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膠七分 乾薑三分 白蘞二分 防風六分 大棗百枚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3]。

註釋:

[1] 風氣百疾:風氣,泛指病邪,因風為百病之長。風氣百疾,指風邪侵入人體可引起多種疾病。

[2] 豆黃卷:又名大豆黃卷、豆卷。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子(黑大豆)發芽後曬乾而成。 《神農本草經》雲:“大豆黃卷味甘平,主溼痺、筋攣、腰痛。”

[3] —百丸為劑:一百丸為一個療程。

感覺身體被掏空?試試扶正祛邪第一方!

  • [功效配伍]

薯蕷丸補益氣血,祛風散邪。方中薯蕷、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乾薑、神曲、豆卷、大棗健脾補氣,消食導滯,為寓消於補,使補不礙胃,振奮氣血生化之源;乾地黃、芍藥、當歸、川芎、麥冬、阿膠養血滋陰,與人參等健脾補氣藥配伍,可氣血並補;柴胡、桂枝、防風、白蘞祛風散邪;杏仁、桔梗宣暢氣機,導邪外出。酒服以助藥勢。諸藥合用,突出補益氣血,兼顧祛除邪氣,並配以消食導滯暢通氣機之品,可防補而呆滯,補而戀邪。另外,本方又側重補益脾氣,是因脾位居中州,為氣血化生之本,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補脾既便於氣血化生,又便於外邪的祛除。

上二十一味藥,研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小,每次空腹酒服一丸。服一百丸為一個療程。

感覺身體被掏空?試試扶正祛邪第一方!

  • [方證論治辨析]

薯蕷丸治虛勞,氣血陰陽俱虛夾有外邪。症見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

本證為氣血陰陽俱虛,風寒邪氣乘虛侵入,滯留肌表,形成內虛外實之證。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是因虛勞久病,氣血陰陽俱虛,感受風寒邪氣,可引發多種疾病。此印證了《黃帝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金匱要略》“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的發病原理。據其病因及方藥測知,當有倦怠乏力,不思飲食,以及伴輕度寒熱、骨節酸楚等症。薯蕷丸補虛達邪,內外並治,能使氣旺血生,邪氣消散。

  • [用方思路]

薯蕷丸是經方扶正氣、祛外邪的代表方,其組方思路甚為寬廣,尤其給氣血虛損感受外邪者,確立了基本組方用藥原則。補不足者從脾論治,氣血雙補,並伍以行消之品,可防虛不受補;祛除外邪,並伍以調暢氣機之品,可通裡達外。臨證可依據此組方原則,用該方取捨化裁,亦不必盡用其藥。本方臨床用於治療感冒、心肌炎、心功能不全、肺結核、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腎炎、頑固性蕁麻疹等疾病。

  • [醫案舉例]

趙明銳醫案:馮某,女,36歲,教師。患心悸,失眠,頭暈,目眩數年,並且耳鳴,潮熱盜汗,心神恍惚,多悲善感,智慧記憶銳減,食少納呆,食不知味,食稍不適即腸鳴腹瀉,有時大便燥結,精神倦怠,月經延期,白帶綿綿,容易外感,每每感冒即纏綿難愈。已經不能堅持工作,病休在家。數年來治療從未間斷,經幾處醫院皆診為“神經官能症”。1963年春天,患者病勢日見增重,當時面色㿠白少華,消瘦憔悴,脈緩無力,舌淡胖,舌光無苔。綜合以上脈症,頗符合諸虛百損之虛勞證,投以薯蕷丸,治療3個月之久,共服200丸,諸症如失,健康完全恢復,以後一直很好地工作著。 [趙明銳,經方發揮。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163.)

沒有紮實中醫功底的童鞋,不要自我判斷是否該吃薯蕷丸哦!一定得讓醫生判斷!

好 · 書 · 推 · 薦

感覺身體被掏空?試試扶正祛邪第一方!

《經方觀止》

由張建榮編著的這本《經方觀止/經方研習書系》撰寫以古為今用為宗旨,運用公允平直之語,輯經方研究之共識,直陳大家之灼見,間以筆者之拙論,草成斯書,錯謬難免,望同道不吝賜教。

《經方觀止》所載仲景之經方共有261首,其中包含《傷寒論》(以明代趙開美輯刻的《仲景全書·傷寒論》為底本)113首,《金匱要略》(以明代趙開美的《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方論》為底本)148首(《金匱要略》前22篇載經方205首,去除與《傷寒論》重複方37首,再去除附方20首,實有方148首)。

(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經方觀止》(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建榮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