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嚴書記被查:春風不度娘子關

生活報首席評論員靜偉

古人說,妻賢夫禍少,雖然未必盡然,但是妻不賢坑夫的、兒不乖坑爹的,因為身邊人不法,而讓官員落馬的事例,還真是比比皆是。所以《圍城》裡的趙辛楣說:“寧可我做了官,她不配做官太太;不要她想做官太太,逼得我非做官、非做貪官不可。”這是個明白人說的明白話,知道風不止,樹欲靜是不可能的。

而可能讓廣安市委副書記嚴春風想不到的是,連一些網友也替他“抱屈”,他竟然是被自己的前妻坑了,這就像幾年前自己扔掉的一塊石頭,忽然又飛回來砸破了自己的額頭,這哪是前妻啊,這分明是迴旋鏢啊!

但嚴書記冤嗎?至少從四川省紀委監委透出的消息,應該是不冤的:“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可以看出,他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因為前妻的囂張而受到的牽連。順藤摸瓜,如果沒有瓜,你把藤摸遍了也摸不出來啥。

從履歷上看,嚴書記也真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往前看,也算年輕有為,往後看,本應前途無量,可能他自己都沒想到,會在這樣一個地方被這樣一個前妻,把自己“栽”了進去。但正所謂籬牢犬不入,無風不起浪,若自身行正影端,也不會被嚴夫人拖下水。可見這位嚴書記,對自己和“身邊人”,還是不夠“嚴”啊。

至於嚴書記與離婚的嚴夫人之間到底有無關係,目前也是存疑的。比如有家長就說,嚴書記上週還來班上給孩子們講過課,平時偶爾還接送孩子。甚至還有家長稱“他們還有個三歲多的小兒子”,他上週才看到過嚴書記的全家福,而“三歲小兒子”長得“一看就是書記的兒子”。離婚五年竟然有個三歲的兒子,難不成這是郭德綱與于謙“託妻獻子”的現實版?這些事實,還有待官方廓清,暫不多談。

我更想談的是,像嚴夫人這樣的官員“身邊人”為何會如此囂張,又為何會當眾犯下如此低劣的錯誤?

我想,這就是權力的幻覺孳生的權力的傲慢,而權力的傲慢又會導致權力的任性。

當然,官員的“身邊人”可能並不直接掌握權力,但因為更靠近權力,所以更容易得到權力的廕庇和好處,也更喜歡藉助權力的力量,滿足個人私慾,抖個人威風,說句難聽的話,這就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勢。但這樣的人和事為什麼能大行其道呢?一是因為虎對狐、人對狗的包庇和縱容,另一方面,也是社會上確實存在著對於權力的屈服和諂媚,因為對虎的畏懼,而對狐俯首帖耳;因為對人的仰視,而對狗高看一眼。

正如孟德斯鳩所言:“有權力的人往往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對於像嚴夫人這樣的人,可能就是因為平時的囂張習以為常,所以在公眾場合的發飆才會順理成章;平時習慣了權力的橫衝直撞,沒想到這一回撞到了輿論的高牆。

一些官員,尤其是他們的“身邊人”,往往因為能力、認知、修為等方面的侷限,更容易表現出囂張的態度,犯下低劣的錯誤,平時在小圈子、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作威作福慣了,遂成井底之蛙,難免夜郎自大,“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心裡沒個數了”。他們樂於享受權力帶給他們的快感,卻沒有駕馭權力的能力和使用權力的界限感,一旦到了大江大河,遇到大風大浪,就很容易翻船,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德不配位”。

就像這位嚴夫人,因為對自身擁有的所謂的權力,對周邊小環境及社會大環境都缺少足夠清醒的認知,所以才會陰溝裡翻船,甚至把前夫嚴書記拉下馬。

有沒有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如果這位嚴夫人不是在聊天群裡這樣肆無忌憚地叫囂和威脅,而是私下裡給校長打個電話,那位教師會不會就被不聲不響地開除?除了那位教師會覺得委屈、受到傷害,社會上是不是也會波瀾不驚,“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

(順便說一句,其實,在那位教師身上,也同樣可見這種權力的任性,作為一名老師,在聊天群裡公然號召孤立某位學生,這樣的言行與嚴夫人其實是半斤八兩,只是因為身份和地位還不夠顯赫,所以才被嚴夫人搶了“風頭”。)

可是,嚴夫人高估了自己的“權力能量”,須知,她所在的,可是一個省會城市最貴最好的幼兒園家長群,這樣的一個群,不要說藏龍臥虎,至少都是有些身份、有些見識的人,一個地級市市委副書記的頭銜,應該還不足以讓這些人畏之如虎。據說,當時群裡一個辣媽就直接@嚴夫人:“好大個事嘛,不知道從自己身上先找原因,一來就說什麼嚴書記的女兒,你咋不讓嚴書記自己來說呢,真的是,說這些來嚇唬誰呢?”

這就是一些官員和他們“身邊人”最容易犯的認知錯誤:把大家平時對於權力的容忍當成是自己不要臉的資本。卻根本沒有想到,你的力量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大,自己權力所及範圍之內,可能會有人把你的話當聖旨,但到了權力夠不到的地方,那就是個屁。

再有,他們也低估了社會的輿論力量和國家的監管力量,沒有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當下的輿論環境,還是黨和政府的監管力度,都不會允許權力如此囂張與任性。更何況你這還是自己暴露在陽光之下,就不要責怪陽光的“烤問”。

黔之驢之所以會葬身虎口,就是無知者無畏,對自身力量和對立力量的認知都不足,所以才會犯下致命的錯誤,貽笑世人。

“被查何必怨輿論,春風不度娘子關”。嚴書記和嚴夫人的“生動事蹟”再次告訴我們:你可以春風得意,但不能春風嘚瑟。否則的話,你就真的有可能會被“埋在這春天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