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38億買981個微信號 微信公眾號買賣內幕

38億買981個微信號 微信公眾號買賣內幕

近期,一起併購交易引起了市場上的震驚,起因是,一家叫做瀚葉股份的公司,近期花了38億人民幣收購了這樣一個公司新媒體公司,該公司擁有981個微信公眾號。

這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到底這起交易估值是否合理?究竟什麼樣的公眾號值38億?其中到底有沒有貓膩?

一起蹊蹺的交易

更令人驚訝的是,該上市公司並非媒體公司。

資料顯示,浙江瀚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226,曾用名“浙江昇華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瀚葉股份的主營業務為農藥、獸藥。

針對該起併購,瀚葉股份認為,該估值非常合理。

上交所近日就此向瀚葉股份重組下發問詢函,要求對量子云的實際運營情況和盈利模式、標的資產估值合理性與風險、本次交易是否屬於“三方交易”等進行補充說明,十大問題針針見血、直指要害。

對此,瀚葉股份董事長沈培曾公開回複稱,“其實我是個謹慎的人,所以只選擇風險相對可控的情況下去試錯。”這位少壯派上市公司掌門人在描述自己時這樣說,“公司的炎龍科技遊戲業務、參股財通基金和青島易邦的收益都將構成穩定利潤的基礎,有了這樣的‘安全墊’,我們可以進一步拓展文化娛樂領域佈局,諸如綜藝、影視、大數據等業務;這也是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截至2017年末,量子云公司員工總人數僅115人,若以38億估值計算,人均創收高達3300萬元,靠做微信公眾號成為億萬富翁,實現財務自由……這一現實讓不少微信運營者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同行甩了不止一條街的距離。

花38億買981個公眾號,這樣的大手筆確實讓人驚歎。如果塵埃落定,估計就是歷史上最大的微信公眾號交易案了。

驚歎之餘,不少疑問也在困擾著我們:瀚葉股份的業務可以說與新媒體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作為一家原國內大型規模的新型農藥、獸藥生產企業,花巨資去收購一家專注於做微信公眾號矩陣的公司,其中之用意耐人尋味。為啥要高價收購?50個編輯人員運營981個公眾號是怎麼做到的?

資料顯示,2017年8個,量子云公司的運營公眾號只有200多個,到2018年4月海將達到900多個,短短半年,瘋狂擴張增加了700多個,平均一個人負責20個公眾號,這在傳統媒體難以想象。

因為就事實來說,20個公眾號,光是賬號和密碼就有一推,就算每次不用驗證登陸,按一天8小時工作制算,用在每個公號上的時間,大約24分鐘,在24分鐘內,最多要更新8篇文章,平均要3分鐘一篇,更何況還有原創,儘管有些微信公眾號沒必要天天更新,也不論創作的原創性與深度性,即便文章都是生產好的,也需要後臺編輯排版,這樣的生產運營效率,讓人自愧不如。說實話,別說下班給我加雞腿,就是再給我加只雞我也幹不完。

賬號之多與編輯人數之少,難免會存在“洗稿抄襲”現象。在如今的自媒體圈,洗稿做號已成為公開的秘密,早已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加上自媒體維權困難,讓一些專業“做號”公司混的風生水起,同時運營上百個公號很正常。

對於這些人來講,他們關注的不是內容是否優質,而是其所帶來的閱讀量、粉絲數與廣告變現,抄襲、搬運、標題黨更是手到擒來。微信雖然有防止抄襲的機制,但是,對“做號”者來說,要突破這種機制實在輕而易舉,簡單加工一下,就能申請原創,然後批量分發到自己數量眾多的公號上了。這樣的套路,在新媒體時代非常普遍。

根據披露的信息顯示,該公司粉絲數超過100萬的賬號有86個,粉絲總量達2.4億粉絲。根據騰訊官方的數據,2018年整個微信平均月活用戶為10億左右,而微信公眾號的活躍用戶才8億,也就是說,凡是訂閱過微信公眾號的用戶,接近1/3都是量子云旗下的用戶訂閱過他們的公號。顯然,這其中恐怕還有很大的水分。筆者通過訂閱幾個頭部賬號發現,除了卡娃微卡幾個好友訂閱外,其他號幾乎沒有人訂閱。

仔細翻看粉絲最多的“卡娃微卡”的內容就會發現,原創比例其實不高,其他的非頭部賬號,即便有百萬粉絲也幾乎沒什麼原創,一些更是打擦邊色情和低俗的標題。旗下公眾號同質化現象較為明顯,預案中列名的87個公眾號裡,超過60個都以“相冊”作為名稱,多個公眾號更新的文章為同一篇,這也正面印證出量子云高產的原因。其實這也難怪,量子云號稱運營接近1000個微信公眾號,賬號數量和編輯人員的懸殊比例,除了大批量的自我複製和推送相同的內容外,要想每天推送上千篇包含原創在內的內容,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2016年8月量子云旗下還只有155個微信公眾號和1.5億粉絲,整體估值為3億元,每個粉絲的估值大約2元,如今2.4億粉絲的估值就達到38億元,一個粉絲價值約15.83元,“身價”一年多漲了近8倍。就算2.4億的粉絲沒有重複,單個公眾號估值387萬元,其中的含金量到底有幾許,恐怕只有局中人最清楚。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來,公眾號的價值被嚴重高估,運營團隊著急變現,回想曾經的第一網紅papi醬還曾估值3億多元,如今卻已風光不再。

GPLP君從一位從事公眾號交易的內部人士獲悉,微信公眾號值多少錢,目前主要還是看看粉絲數量,而單個粉絲報價最高一般不超過1.8元。如果按照這樣算,量子云的單個粉絲價值確實高的有點離譜。

此外,在收購預案公告前半個月,創始人提前選擇3億元套現出局,當時估值20億元,不到一個月,估值幾乎翻了一倍。另外,據瀚葉股份2017年的財務數據中顯示,炎龍科技的淨利潤0.86億,占上市公司總利潤的32.3%。照此推算,瀚葉股份2017年總利潤約2.7億,如今要花38億吞下量子云,而董事長沈培今依舊認為這次交易“合理”。種種皆疑竇叢生,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不過也並非沒有合理的地方。量子云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2億元、2.3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8713.21萬元、1.53億元,淨利潤佔到營收的一半以上,如果按照總體2.4億的用戶量估計,公司相當於一年從一個用戶身上賺了1塊錢,顯然這真的不多。從淨利潤分析,這確實是一家很賺錢的公司。據說,在卡娃微卡上投放一條廣告都是六位數的價錢,看來瀚葉股份相中它也並非沒道理。

媒體經營的從來不是內容,經營的是用戶,用戶才能帶來價值。據量子云介紹,女性粉絲佔比近70%,公眾號中做內容最吃香的就是小孩和女人這兩類,情感號的粉絲以女性為主,吸粉快,變現能力強,粘性大,粉絲單價高,如果量子云粉絲真實有效,估值這麼高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難看出,瀚葉股份看重的就是量子云的數據,但這些數據、用戶量、用戶粘性的真實質量恐怕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以旗下超1600萬粉絲的“卡娃微卡”為例,內容多以情感類為主,典型的標題黨,與之前“二更食堂”類似,閱讀量方面,GPLP君重點關注了一下原創文章閱讀數量,粗略統計推送24小時後的近期5篇文章,其中10萬+只有兩篇,其餘三篇平均閱讀量為6.1萬,如果再根據閱讀量和點贊數的比例計算,5篇文章的平均閱讀量約8萬左右,而目前卡娃微卡擁有1600萬粉絲,由此大致可以算出,卡娃微卡的文章打開率僅有1/200,遠遠低於微信公眾號的平均打開率。

自媒體存被封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卡娃微卡內容不乏是遊走在標題黨和低俗邊緣的內容,有沒有被封號的風險,還是個問題,一旦被封,後果將難以估量。

2017年6月,一批自媒體大號因違規被封,包括毒舌電影、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南都娛樂週刊、嚴肅八卦、芭莎娛樂等,這些大號的粉絲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以毒舌電影為例,在2016年融資的時候估值達3億元,最終被封號處理,賬號後面投資機構也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二更食堂近期就被永久關閉,咪蒙也被封過一段時間,在風口瞬息萬變的互聯網圈,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此外,在如今公眾號紅利已過,普遍面臨打開率下降的問題,瀚葉這筆收購能否創造更大的價值其實並不明朗。進入2018年,微信公眾平臺也明顯加大了對發佈低俗、虛假標題和內容的打擊力度,此外,一些誘導關注、分享的行為也是微信重點打擊的對象,一旦觸犯微信平臺規則或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被禁或封號都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因此,量子云旗下的公眾號並非沒有一點風險。

對於自媒體來說,粉絲就是流量,流量就是經濟價值,38億收購公眾號背後,讓不少“公號狗”看到了希望。不過,自媒體是典型的流量驅動產品,容易滋生出標題黨、洗稿、刷量炒信、無底線蹭熱門事件等負面問題。隨著監管逐漸趨嚴,自媒體運營面臨的各項風險也與日俱增。“工業化做號”的運營模式,恐怕終究難以為繼。

而且粉絲數量並不一定都能轉化成商業價值,像量子云這樣的公司,主要依託微信平臺展開業務,受微信整體的用戶規模和活躍度影響很大,一旦出現新的平臺取代了微信公眾號,其價值就會迅速降低,自媒體的流量泡沫和財富泡沫,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

這不是第一次買賣,但是是最大的一次

2016年2月,新三板公司易簡廣告的一則收購公告,揭開了微信公眾號價值的冰山一角。易簡廣告的全資子公司,對一家運營171萬粉的微信公眾號和潮流讀物的公司給出了整體1億元的估值。

2016年底,美盛文化也曾以2.17億元收購了星座類微信公眾號“同道大叔”的控股權,令業內一片譁然。

上市公司收購自媒體類資產其實也有,去年上市公司嶺南股份就以2.47億元收購了新三板公司微傳播23.30%股份,當時微傳播的整體估值為10.62億元,估值溢價8倍。

不過像瀚葉股份這般38億元的整體收購,交易對應的動態市盈率為14.3倍,還是首次出現,因而市場格外關注。

微信公眾號值不值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10萬+的創作能力。如果你問一個人寫公眾號的目的是什麼,相信很難得到一個確切性的答案,但如果你問他目標是什麼,大多數都會說:十萬+。

十萬+成了每一位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的心病,吃“人血饅頭”併為其最終收穫的流量沾沾自喜的自媒體不在少數,“二更食堂”只是其中之一。王利芬消費逝者獲得10萬+“先高興一下”就曾引起網友一片怒罵。

“10萬+”代表瞭如今公眾號寫作的一個方向,即為了數據,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很多公眾號寫手孜孜以求的就是一個“10萬+”,閱讀量成為運營小編的KPI,閱讀量就是一切。一旦資本成為流量的目的,一部分自媒體所生產的文字,唯一的價值就只剩下追逐價值。

其實對於很多已養成的自媒體大號過10萬+很輕鬆,可是對於那些一心打造優質內容的自媒體來說,10w+就是一個不可企及的夢想。最現實的是,你寫一篇深刻的行業分析稿件,可能不如一個小編從網上扒來的八卦消息閱讀量來的快,來的多。

閱讀量當然很重要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被閱讀量綁架,唯閱讀量是從,甚至為了閱讀量而忘卻基本的底線和原則。

如今咪蒙可以說是知名大V了,隨便推送一篇文章閱讀量過百萬都很正常,但不代表她的內容都是具有高價值的,曾經違法規定被封就是最直接的證據。

這直接證明,微信公眾號運營難度加大。

據艾媒諮詢發佈《2016年App與微信公眾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微信公眾號數量為1200萬個,相比2015年增長46.2%,到2017年7月,微信+Wechat合併月活躍賬戶數超9億,公眾號數量超過2000萬。到2018年5月,微信+Wechat合併月活躍賬戶數超10.4億。

雖然公眾號的數量眾多,但不少公眾號都存在刷量現象,一批自媒體也在快速“消亡”,目前約2000萬公眾號中,已經有不少被放棄或出讓,據騰訊2017年11月的數據顯示,公眾號月活躍帳號數量是350萬個。目前微信公眾號生態已進入穩定期,流量紅利正在迅速消退,公眾號大號格局固化,小號舉步維艱。在寡頭壟斷的微信生態中,新興小號的上升通道已明顯越來越窄。

根據侯斯特的統計,從2017年至今,微信公眾號整體的圖文打開率持續降低,到2018年 2 月,圖文打開率僅為2.07%。這也反映出微信公眾平臺生態發展瓶頸期的到來。伴隨著閱讀量下滑的現狀,漲粉難、變現難、持續產出優質內容也愈加困難。據艾媒調查顯示,65.2%網民因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少而退訂,57.9%網民因微信公眾號更新頻次低而退訂。

此外,微信本身也在面臨衝擊,運營近6年後,在抖音、今日頭條等一系列APP的衝擊下,微信公眾號打開率逐漸疲軟。這個情況,在那些公眾號大號中,更為明顯。當然,垂直行業公眾號可能會好點,但總體上是都在下降。

2018年2月,微信和今日頭條都調整了公眾號註冊數量,原先的野蠻生長也得到進一步遏制。一批涉嫌惡意大量註冊和傳播虛假營銷、低俗負面、標題黨等違法違規信息的帳號被處理。

2016年,公佈出的《中國最貴自媒體排行榜TOP100》中的數據顯示,“papi醬”微信公眾號廣告費用高達2200萬元,如今兩年之後,這個數字不知道遞減了多少倍,互聯網的泡沫遠比想象的來得快。

目前無論是互聯網整體還是微信公眾平臺,都進入了下半場,下半場就是存量遊戲,用戶就那麼多,只有靠創新,靠更優質的內容和更牛的運營,才能獲取用戶。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索內容在微信生態中更多的可能性,成為了每一個內容創業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公眾號運營效果也明顯呈現兩級分化,大號在內容質量以及粉絲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腰部和底部公眾號上升空間大,但也面臨淘汰挑戰。

從來就沒有一勞永逸的黃金時代。公眾號經過發展的頂峰期,如今處於下滑的趨勢,公眾號的打開率越來越低,當劣幣驅逐良幣成為常態,公眾號的整體質量每況愈下,離開公眾號的寫作者和讀者只會越來越多。

而且,GPLP君獲悉,粉絲的單價在下降,但吸粉的成本在提高。2年前一個公眾號精準粉絲成本大約在2塊錢,現在則不低於10元甚至更高,上萬元的投入,最多也就帶來幾百粉絲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原創粉價值雖然大,但是對作者依賴度高,一旦換了操盤手,很可能帶來極大量的用戶流失,其投資價值也存在類似風險。不過相比微信粉絲來說,微博粉絲的單價要低的多,目前單價一般最高不超過0.2元。

2018年4月,有專業“黃牛”想要購買一個“來去之間”微博賬號,坐擁80萬粉絲給出了15萬元的價格,這樣看來一個粉絲的價格約0.18元。不過,殊不知,這個微博主正是微博CEO王高飛。買號買到平臺老大頭上,也是奇葩啊。

另一位匿名網友向GPLP君透露,他目前有三十萬粉絲,有人發私信收購報價是一萬塊。算下來,單個粉絲僅約3分錢。當然,這也反映出微博賬號粉絲單價整體上確實遠不如微信。

頭條號的估值就比較複雜一下,不太看重粉絲數量,看重的是廣告營收,閱讀量等,也就是說你能創收的多,價格就能賣的高一點,價格沒有標準。不過微博和頭條號都太依賴背後的人,一旦換了“主人”,還能不能保持原有的水準還很難說。

自媒體運營者該何去何從

目前來看,迷信10萬+也罷,高估值也罷,目前新媒體重點仍然是在佈局微信公眾號,目前還沒有看出任何平臺有超越微信流量的趨勢,不過微信公眾號已進入內容競爭瓶頸期,馬太效應愈演愈烈,閱讀量兩級分化十分嚴重,頭部內容不乏注意力,底部賬號危機重重。在寡頭壟斷的微信生態中,新興小號的上升通道已明顯越來越窄。

根據互聯網行業的高更新率、高淘汰率的規律,任何新鮮事物一旦進入穩定期,隨之而來的將是殘酷的淘汰期。如果只在一個平臺上有流量,就很可能死在一個平臺上,今天我們看重的是微信平臺,誰知道3年後會不會出現新的媒體平臺呢?所以,很多自媒體也在探索更多內容渠道、更多的盈利模式。

不過,騰訊始終是內容創業者繞過去的一道坎,如今微信小程序月活躍用戶已突破4億,微信月活用戶更是首次突破 10 億。對於微信公眾號內容運營者來說,一方面需要帶來更具價值、更具獨創性的內容,不被粉絲拋棄;另一方面還要謹慎制定內容,以防觸碰“紅線”被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