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夏朝是否存在?现在已经找到了考古证据了吗?

郭哥聊科学


你要是有“中国历史是一朝接着一朝的,从夏朝绵延到现在”,那你就上了江南士大夫的当了。他们的历史叙事是为天下观服务的,天下观又是为朝廷合法性服务的。

事实是就算到了所谓商朝,也依然是很多势力的邦国形势,商人只是众多势力较强的一个,也没有周天子那样成为分封国的公认盟主。商之前的“夏朝”,不可能不是这样的状态。而这些势力,共同塑造了后来的中国,绝不是夏商是正朔,其他是旁支这种情况。

即使到了周时期,依然存在大量的势力,例如江汉小国、徐偃王、淮夷、中山国等,这是一个多势力系统,一部分势力属于周联盟的,另一部分不属于周联盟系统。

即使到了后世,也还是多势力体系的时间大于大一统时间。两宋就是典型的多国体系,非要把宋称为正朔,其他的贬低,那是士大夫们为了合法性所耍的小花招,当代人不要被带歪了思路。

所以,又没有夏朝?如果把商以前的时代定义为夏,那肯定有,只是和“朝”没多大关系。至于有没有达到所谓“文明”的标准,只能说目前二里头像那个时代的,到底水平够不够得上“文明”,还是只是“文化”,还有待专家们撕逼出一个结果来,目前没有结论。


加密货币百晓生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只是为了民族自信心去反驳,怎么就说夏朝不存在呢?而并不认真去思索,为什么会存在对夏朝的质疑?

实际上,上个世纪古史辨派的很多史学家提出的问题依然生效,考古工作者依旧无法回答他们的问题。

杨宽先生的《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对于夏的论述可谓精彩。譬如,与大部分人的认识相悖,古人称这个时代为“有夏”,而不是直呼“夏朝”的,有夏的领袖被称为“夏后氏”。这和后世都不太一样。

杨宽先生的论述中,“夏”和“下”,在上古是互通的。这个称呼来源于远古中国人的宗教崇拜。

当时,在天的主神被称为帝,因为在上,所以被称为上帝、皇上帝、天帝等;而在地的主神,则是社神,我们经常说的“后土”就是社神,因为在下,所以又称“下后”,“夏后”和“下后”是一个意思,是用社神的名号来称人间的王者。

而“有夏”,杨宽先生认为“有夏”即“囿下”或“域下”,指的是国土,构词法和我们今天的“天下”是一样的。

所以,他认为,“有夏”的意思最开始不过是国土,“夏后氏”的意思不过是用社神的名号称呼人王。

这个就和我们一般情形下的认识不一样了。

而禹,被考证为西羌民族的社神,与“下后”联系在一起是很正常的事情,后来古史层累造成,也就被视为夏朝的祖先了。

现存的关于夏代的文献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夏的世系,但这一点也被陈梦家先生(李学勤的老师)质疑,在《夏世即商世说》中他提出,夏史完全是从商代历史中分出的。陈老将商先公世系与夏后氏世系进行比对,认为“太康-中康-相-少康”四位夏后的历史,是商代中期“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五位商王事迹的史影。


这些问题,实际上考古工作很难进行回答。考古工作者对于夏朝的态度,许宏老师的看法可能颇具代表性。大家可以参看他的著作《何以中国?》。

简单而论,商那样繁荣的文明肯定不是凭空出现的,不必说二里头,很多地区的考古发掘也早已证明,在那个年代,中国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文明。尤其是陶寺,已经具备了很多中华文明的典型特征,从城池的建设到一系列礼器都看得出;又如新砦,从遗址发掘来看,真的是恢弘灿烂。

但无法证明的是,这个文明就叫做“夏朝”,现如今我们只不过笼统地称这一阶段为“夏文明”罢了,作为朝代的夏朝有没有,没有出土的文字能够证明,二重证据无法补完。

而如果要完全严谨地论证夏朝的存在,是需要有这方面的证据的。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喜欢往考古成果中去扣帽子,用考古成果去补完古史传说,甚至很多人都对应到黄帝、炎帝身上去了。这无疑是对上个世纪严谨追求真理的怀疑精神的背叛。

民族自信,不必非得有一个夏朝作为支撑。


夜小紫


本来不想讲这个具有争议性问题,但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将夏与西方古希腊对比,说国际不认夏朝,我们也可以不认西方中世纪以前,这也是网上比较流行的观点。但是,这个观点是存在问题的,本文我将对此作出说明。



首先,夏朝存在于否在中国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像我的老师之中,就存在分歧。我有一位老师上的第一节课,就说夏朝不存在。他的根据就是来源于夏朝至今没有任何的考古文物。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讲,夏朝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其存在。我们考古学在测定出土文物的时代时是通过C14来测定,通过C14我们可以大致确定文物的年份。目前我们唯一认为是夏朝的二里头遗址,已经被学界通过测定研究出可能是商朝早期遗址,在二里头附近出土的文物,也都是商代的文物,并没有夏代的文物,所以夏朝的文物证据并没有找到,因此在国内的历史学派中,以考古为根据的,学者往往认为夏朝是不存在的。这些学者很多认为,夏朝是一个杜撰出来的王朝,就像网上所云的虞朝一样,也是纯粹是后人进行臆想编造的。更具说明性的是,我们在出土的春秋战国中的文物中,讲述夏朝的文献并不多,这也一定程度上质疑了孔子所说夏朝的存在的可能性。毕竟,孔子说有夏朝,而实际孔子离夏朝所处的时代,已经差了一千多年,就相当于现在人去说宋朝的事,如果没有史书和文物记载,还真没法考证。由此可见,与孔子同一时期的人都不认同夏朝的存在,很有可能是孔子在假借前朝而宣扬政治主张,就像康有为那样,编造历史,托古改制,编一个古代乌托邦,吸引眼球(孔子也确实经常这样干,比如说他说禅让制,实际根本就不是禅让,但孔子给它编成了圣君禅让)。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说夏代的生产力比较低,所以文物比较少,但商朝时期文物却是极多的,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说,有一个长达几百年的王朝在商之前,不可能一点证据都没有。试想,在它之后的商代,文物多达几千乃至万件,之前一个500年左右的王朝,却一件东西都留不下来,这个确实是存疑的,你要说都毁于战火,但是不可能几百件都存不了吧。 所以,对于夏朝的存在很多学者是抱否定态度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实物证明。



但是,我的另一位老师却代表了国内另一部分学者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就是夏朝是存在的,只不过还没有发现。比如每回讨论到夏朝存不存在的时候?我那个老师就会说,汤武革命,没有夏朝的革谁的命啊!很多学者认为,其实夏代是应该存在的,只不过我们暂时是没有找到它实际活动范围和出土文物。毕竟,我们的很多地方都有对夏代的纪念,比如说大禹像,总不可能是这么有默契的大规模造假吧。还有一个就是,如果没有夏代,我们国家直接到了商代的话,商代发展也太成熟了吧?相当于是没有任何过渡的情况下,我们直接由部落体质进入一个国家体制,这个飞跃太过巨大,而且根据目前考古得知,商代的社会已经很成熟了,从文字到政治体制再到社会结构,这些不可能是一步达到的,必须有较长时间积累。所以持此观点的学者由此推测,认为商代之前必然有体制较为完整的国家存在,他们也认为未来是能找到夏代的文物的。



这就是我国存在的两种关于夏朝的主流观点。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也在积极的寻找夏朝存在的证据,让我们拭目以待。

接下来,我讲一下关于西方中世纪以前的历史。西方历史我们一一般认为,是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开始的,起始年份约公元前九世纪。很多网友都会说,西方历史其实都是靠圣经和编的史诗讲述的,其实这是一种不懂历史的表现。我们研究西方历史,确实有一部分是通过圣经和荷马史诗这种史诗推知的。但之所以国际上公认西方文明起源于公元前九世纪,是因为西方文明的起源有一整套的考古证据证明。就拿古希腊文明来讲,古希腊文明留下来的文物非常多,如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雅典看看。去年,三月份左右在武汉就有一次与意大利博物馆的联合展出,展出了数百件的古希腊的文物,无论是雅典还是斯巴达,都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包括我们孰知的雅典帕特农神庙,公元前二世纪的安提基特拉装置,米洛的维纳斯。在欧洲,很多地方都残留着公元前的古迹,要知道他们的古迹可不像中国的某些地方的古迹,是真真正正当年留下来的,你去西欧旅行,古迹和历史博物馆极多。像意大利,古罗马时代的古迹文物会让你看腻。所以西方文明的起源,实际上是有充足的文献和考古证据证明的,所以不存在任何疑问的,大家就不要像史盲再瞎说了,好不好?这种一厢情愿的所谓文化自信,其实根本就是井底之蛙的自娱自乐。



所以,请各位网友就不要认为说夏朝不存在,就一定是无知或者是别有用心的。做学术就是做学术,就要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凭感情好恶去主观地判断问题,那样的话学术就已经没有意义了,历史就已经变成小说,请诸君慎之。

我是李子木,喜欢就赞一下吧。


李子木沆


夏朝的统治持续了将近四百多年,通常认为它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也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华夏历史的,甲天下,也就是自夏朝开始的。夏朝的文化以及文明程度都远远高于新石器晚期。

皇权象征物王玺的前身,即九鼎,就出自夏朝九鼎象征九州,九鼎的铸成,让这种权力加强,也让这种权力神圣化,九鼎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表示全国政权的建立。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中央机构逐渐完善,古代官制也形成如此。杜康酒的由来也是出自夏朝,古者少康又名杜康,是夏朝的第5位国王。史上第一位女间谍一一妹喜,她是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的宠妃,出自夏朝。历史上第一个死于谏的大臣一一关龙逄,也是出自夏朝。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发明于夏朝。夏朝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月份的确立也是来源于夏朝。中国第一部奴隶制法典《禹刑》征引了法律条文,不过具体内容已无法考证,只有相关文献中有零星记载。但它确实也是出自夏朝。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山海经》也是出自夏朝。新闻传播业在夏朝己崭露头角。在夏、商、周时期,宫廷中设有遒人的政府官员,木铎据《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引《尚书.夏书》记载: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循于路,遒人是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他们摇动木铎,在各地巡行,负责宣传政令,了解民风。这就是我国新闻传播业的最原始状态。以上这些足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飞天ZY漫雪



夏朝的存在是肯定的,只是还没找到主城,发掘出出陶符因读不懂不被当成文字而已

公认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信的朝代,至今4100年左右。

为什么会认为夏朝是存在的?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2007年发现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后,新近确认古城外围存在一个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对研究良渚古国和中国文明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个水利工程,距今5000多年,比大禹治水传说还要早。

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 经碳14测定,年代在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真好是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出土的陶符(如图),因为看不懂,却不被确认为文字

二里头可以确定,是夏朝的,但是不是主城?倒未必,真正的主城可能更大。主城遗址还没发掘出来,这需要考古界同仁努力。

也可以了解下《夏小正》这本书,记录的就是夏太阳历,夏朝的农事活动。

看回答与评论,总是说古希腊文明被承认,有大量的文物与遗迹。其实恰恰西方是没有考古证据支持古希腊文明存在的。不过西方占有话语权,总是用双重标准来对待中国。

古希腊的考古,至今看不到有什么重大考古成果发表。轰动一时的,都是像发现“特洛伊遗址”那样哗众取宠的东西,“特洛伊”在亚洲土耳其境内,随意指认一处遗址,冠以“特洛伊”的名字,实际上与所谓古希腊毫不相干。

今日所谓“雅典古建筑”,多出于18世纪法国、英国工程师绘制的图纸,最辉煌的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建。1933年巴台农神庙已经在当时的条件所能允许的情况下被修复到据认为是大约250年前的样子。而斯巴达城所在地,则出于17世纪旅行者的随意指认。所谓古文物中最可以引为证据的“古希腊画瓶”都不是科学发掘出土的,没有地层学上的证明。

今天所见大量的“古希腊铭文”,实际上很少有实物,都是些摹本。18世纪法国宫廷派法兰西学院富尔蒙教士(AbbéFourmont)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这位富尔蒙先生就将收集誊写的近三千册古希腊铭文带回了法国,并说雅典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刻满铭文的大理石矿。后世的研究建立在这样的“铭文”基础之上,没有实物对照,缺乏科学性。

《荷马史诗》被誉为“希腊的圣经”。荷马史诗真假一直存在争议,因为一直没有考古文物考证。

 

荷马史诗有多达27800行,在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到西方前,他们用羊皮做纸,至少上万张羊皮,还能抄送、传存几千年,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字的记录工具,记录有龟甲上,才能保存几千年,刻录在石头上的,经过几千年自然风化,也是一点痕迹都没。即使有几千上万张皮记录,这种有机物,如何保存几千年。

中华文明是一直延续,西方文明是断代的(断过许多次),所谓的西方古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就一点痕迹都没了。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文明源头之争,也是话语权之争


我是汉字谷主, 【专注说文解字、识字启蒙、语文教育等汉字产业,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词理解等)让孩子更优秀,欢迎关注交流!】


汉字谷主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统治时间约有1300多年。

商汤灭夏不是传说,而是史实。

话说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君主。他在位时,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荒淫奢侈,民怨沸腾。

夏朝的臣子、商部落的首领汤表面上顺应夏桀,实际上却在偷偷地扩大自己的势力。商汤先后把附近几个部落纳入到自己族部,商部落逐渐强大了。

但是夏桀并没有注意到商汤的这些准备,继续暴虐无道。慢慢地,其它的一些部落受不了夏朝的敲诈勒索,都纷纷起来反抗。

商汤看到时机成熟了,也开始攻打夏朝,最后把桀流放到了南巢,建立了商朝,建都在毫(今河南郑州)。商朝后来屡次迁都,最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千形万象


夏朝肯定存在的。

个人认为,夏朝并非像商朝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而很可能是一个部落联盟。夏朝和商朝也没有继承关系,早期夏、商、巴蜀等都是并立存在的强大部落联盟,时间是重叠的。

只是夏更早,商是后期强大起来,并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并与之长期交战,夏字有礼义大邦的意思,谁愿意用美称来称自己的敌人,也许用另一个字来称呼夏。

还有中国古代记录历史用的是竹简,不易长期保存,当然不象人家有几千年不裂的泥板,几千年不朽的羊皮,所以没夏时文字出现。

商址发现的甲骨,本就是用来占卜的,占个卜没事提前朝干嘛!



1有大量的史料可证明

2出土遗址可证明

大量史料

谈上古历史绕不开夏朝,我们常说“华夏文化”一词,“华夏”的夏即来源于夏朝,先确定了夏朝的身份,才能解释“华夏文化”了。

诸夏,夏九鼎,后羿,大禹,少康复国等等,那个不和夏朝有关

《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周礼》,《国语》,《拾遗》,《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均有其真史所云。

《山海经》记载了禹、启。

《山海经》中的《海经》、《荒经》记载了帝俊的世系,这个在周朝的典籍是没有的,说明《海经》、《荒经》可能早于周朝。

古本的《竹书纪年》也记载了夏朝的世系,《竹书纪年》记载的商朝世系与甲骨文惊人一致,二者相同之处高于《史记》等其他史籍。

说明了《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世系也很可能是靠谱的。 

《史记,周本纪》曰:“洛汭延于伊汭,有夏之居。"这里指的是河南洛、伊二河,且记有大禹业绩,与孔子访问夏代杞国(今河南开封市杞县)之事。

《史记,夏本纪》所载就更多了。说:“禹,黄帝之玄孙,颛顼之之孙也。"

《史记》对夏朝各代有详细记录,即:自夏后氏起,传有扈氏、有男氏、斟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共12氏。

另外在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所出土的诸如马王堆的《春秋事语》。石板村战国楚简的《国语。吴语》中所记载的夏王朝历史,这是才出土的资料,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

众多的古史籍就能证明有夏,集体说谎的几率几乎没有!

看下甲骨文彝字


鸡彝又称鸡夷,是指一种雕饰鸡形图案的酒具。

《周礼》传说为周公旦所创,它延承自夏礼,其中记载“春祠夏礿,祼用鸡彝鸟彝”。

《礼记》中记载:“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斝,周以黄目”。

殷墟甲骨文中的“彝”字,就是将宰杀后雄鸡,双手奉献给神灵的形状。可见,鸡彝是夏朝的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礼器。

夏朝礼器鸡彝

当代著名考古学家邹衡认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封口盉就是夏朝礼器鸡彝,是由龙山文化中的陶鬶演变而来。因源于山东地区的东夷,因此又被称为鸡夷。

在二里头遗址出土鸡彝,说明二里头文化可能就是夏文化。


看下二里头遗址

偃师市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经碳14测定,为夏代晚期遗存。专家认定,可能是少康之都。

2018年晚夏,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认定为夏代晚期的都城,是华夏文明开始的标志。

二里头的考古遗址有很大争议。
是因为二里头遗址分四个文化层,一层层的叠加,存争议的是那几层是夏文化,那几层是商文化。



但二里头属于夏朝晚期还是靠谱的,因为夏桀就是定都于河南偃师,时间也吻合。


陶寺遗址

夏人曾经多次迁都。《尸子》更记载有“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如果《尸子》记载没错的话,夏人是从陕北的孟门渡河到山西,然后沿着汾河而下中原。

所以,夏朝的痕迹,要上溯到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


因为根据《左传.定公四年》:“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个唐叔的封地和陶寺很接近。

唐叔就是史记里面的唐叔虞,是晋国的创始人。

周王室以武王的次子来镇守这里,说明了武王对这一带的重视。而且,尧的首都平阳也在晋南,二者都指向晋南,所以陶寺遗址应该曾经是夏都。

在陶寺文化里,曾经出土怀疑是世上最古老的天象台(观星台)。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2003年,陶寺古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尧典》的记载。

因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在此地生生不息,加上战火自然灾害,文化层一层层的叠加,所以判定要困难,但夏是的遗址是确定的,只是那个文化层而己!

综上所述,夏是存在过的!


蓉儿是妹纸


肯定是存在的,甚至在夏朝之前也有王朝!之所以大家有疑问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考古发现以及文献的断档。以为自周厉王之前都是传说,三皇五帝的时代也都是传说,今天的人们之所以知道三皇五帝、夏商王朝的存在,那是因为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时候,尤其是夏商时期基本上都是听闻民间传说,最后再考证。关于夏商是否真的存在过,一直有争议。夏朝国运500年、商朝国运600年,很像只是传说。在周厉王之前,没有任何官方资料记载夏商的存在。

周厉王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暴君,他的残暴不亚于夏桀王和商纣王。周厉王姬胡(公元前904年―公元前829年),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43年。周厉王不仅专横跋扈,他恶贯满盈,还不让民间和朝廷之中有只言片语记载历史,不能记载过去,也不能记载当代。所以,在周厉王之前,没有任何史册记载周厉王之前的历史,可能是被周厉王销毁。

今人之所以知道夏商王朝的存在,一方面是世世代代的传说,还有后来的小说,一方面是通过考古发掘,证实了夏商王朝的存在。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的夏商甲骨文和青铜器,上面的文字都印证了夏商王朝的存在。

结论,夏商王朝真的存在过吗,答案是肯定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证据。





焱煌神话


在近代以前,人们往往分不清楚传说和历史,在那个时代里,夏王朝的存在是根本不需要质疑的事情。但近代以来,历史学和传统的历史学之间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之下,夏王朝的存在就成了问题。

疑古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顾颉刚先生

近代一方面今文经学兴起之后,起到了思想解放之功,传统典籍构建起来的历史框架轰然崩塌。另一方面从西方传过来的十九世纪的史学,尤其是容克学派的史学讲究实证主义,也对中国传统历史叙事提出了质疑。加上从西方传来的考古学,与这两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更使得中国古人传统的历史叙事遭到了空前的质疑,很多古人以为常识的观念进入当代以后都成了都成了经不起解构的事情。近代的疑古思潮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疑古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顾颉刚先生提出层累地造就中国古史说,应该来说,顾先生的观点还是具有很大的启发性的。对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起到了很大的思想解放之功,让我们知道神话和历史不是一回事,传说和历史也不是一回事。不过,顾先生及其追随者也存在着疑古过甚和疑古过勇的弊端。

具体到题目所问的夏王朝,在疑古思潮最甚的时候,夏商两代都收到了很大的质疑,他们怀疑这两个朝代是否真实的存在过。与此同时,西方的史学界也不承认这两个王朝的存在。这里要说的是,西方史学界和中国史学界一个重要的不同是,西方史学界对考古学的依赖要比我们强。中国史学界更看重的是传世文献。但西方史学界不存在着丰富的传世文献,他们更多依靠考古发现来构建起历史的谱系。所以,大家可能注意到西方人的历史观念之中有探秘情结,而中国人没有。

殷墟全景

后来殷墟发现之后,对于殷商王朝的质疑无疾而终。但对夏王朝的质疑并没有停止。不过,在发现了殷墟以后,也激发起人们寻找夏文化遗址的热情。一度有人以为,仰韶文化就是夏文化,有人以为龙山文化是夏文化。49年之后,随着我们国家田野考古事业的展开,人们对考古学寄托了更大的期望。在对夏文化的研究中徐旭生先生的贡献非常重要,他的《1959年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确定了后来夏文化考古的方向。他指出夏文化的探索方向应该是豫西一带地区,后来人们的发现果然是在这一带地区。

到目前为止,作为夏文化探讨对象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地区已经发现上百处。其中,1952年登峰玉村遗址的发现,它与已知的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时代很近而文化类型不同,于是人们就想到它可能是夏文化。这一发现揭开了建国后夏文化探讨的序幕。1956年在郑州发掘了洛达庙遗址,出土文物较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又与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因素,而相对年代又早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二里岗文化,所以这个遗址发掘后,人们也将其作为探讨夏文化的对象,并将同类型考古文化命名为洛达庙类型文化。

洛阳周围重要遗址分布图

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比洛达庙的规模要大得多,所以人们放弃了洛达庙的命名,而将这类文化命名为二里头文化。总之,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考古发掘中找到了探索中的夏文化,它的上限可以河南龙山文化和山西龙山文化的晚期,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属于夏文化的中晚期。夏朝的存在已经在考古学上得到了确证。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爵

当然,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首先,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属于夏文化的文字资料。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还只能到殷商王朝为止。很多学者认为夏朝应该有文字,比如裘锡圭先生就主张夏王朝有文字。但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也许永远无法发现。其次,关于夏文化的时间断代还有争议。到底二里头文化是夏王朝的什么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二里头文化也分为好几期,他们是什么关系?也还有待解决。因而,关于夏文化的质疑从来就没有终止过。最近二里头遗址要建博物馆,本来他们准备申报的是夏都,但是有司慎重起见还是把夏都两个字去掉了。

二里头发现的绿松石牌型器

对于质疑者的质疑,有可能永远不会找到答案。毕竟考古学是无法绝对复原历史的。而且考古发现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并不能仅仅建立在考古学之上。本来,中国史学的传统就不是建立在考古学基础之上的。考古学和历史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中国传世文献对历史的构建,并不能被虚化。在传世文献之中,《史记·夏本纪》、《尚书》、《左传》等可靠的文献,以及先秦诸子都记载到了夏王朝的真实存在。就算二里头不是夏文化,就算我们没有发现夏文化的遗址,也不能说夏文化就不存在啊,毕竟没有发现的东西并不等于没有。比如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用考古学来证实大禹治水,但你不能大禹治水就没有发生过。虽然它可能不如传世文献记载的那个样子,但也不能说他就是一个神话传说。

传世大禹画像

综上所述,我要告诉你的是,夏王朝的存在不容置疑,是绝对真实的事情。证据就是我们先民古老的历史记忆,这就是我们传世文献中的众多记载。虽然记忆或许会有偏差,但记忆本身是真实可靠的。


野叟杂谈


大禹治水,是全世界都敬仰的中华史诗。在西方流传神仙方舟逃避洪水之时,中国人民已经奋战滔天洪水,大禹为早曰治患竟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敬业精神在几千年后的周总理身上展现得令人钦敬,建国后飞机多次飞过故乡,却无暇停留,探望。

大禹之子启上位,开创了私有制的家天下夏朝。华夏民族的由来,无不关联。

商代夏,有人疑白种人,周是夏直糸,取代商复夏,商人恐灭族,几十万军民外遁消失。南美洲史学家断定印地安人就是殷商后裔,相传文物和人种有东方基因。

炎黄子孙,华夏国度,堂堂正正,名扬千秋!

比大禹更早的虞舜唐尧,是华夏史上贤明君主,更早仓佶造字,开创了华夏文字的先河。更有奠定九州一统的始祖黄帝,留传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的万古奇书。

在后面的岁月中,大禹之子启开创的私有制夏王朝,是中华文明进入大王朝时代,

夏商周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崭新高度,大一统中华文化圈在世界东方正式形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