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小米“漲價”之後,當年對標小米的品牌怎麼辦?

作者 / 速途網 喬志斌

編者按:隨著5G通信產業鏈的日趨成熟,手機行業也整體迎來了4G向5G產品升級的關鍵時期,而在5G終端戰場究竟是“首戰告捷”還是“出師不利”,不僅關係到了2020年全年的銷量,更關乎到整個5G時代的發展格局。所以,廠商自然不敢有絲毫懈怠,甚至有些在品牌定位上都發生了改變。

小米“漲價”之後,當年對標小米的品牌怎麼辦?

這其中,小米作為首個在疫情發生後召開發佈會的手機廠商,自然也成為了最受關注的產品發佈會之一。然而,出乎不少人意料的是,小米10系列發佈以後,價格有了不小幅度的上漲,小米10、小米10 Pro起售價格分別提高到了3999元與4999元,比上代小米9的2999元上升不少。

對此,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採訪中表示,小米10系列是小米品牌“重新創業”的產品,也是衝擊高端手機市場的首款作品。不僅如此,他還提到小米10是小米擺脫價格束縛的開始,在未來小米品牌產品的價格可能還會繼續上漲,而旗下Redmi品牌則扛起了性價比大旗。

小米突然高歌猛進地宣佈挺進高端市場,從品牌定位與售價都邁上一個臺階,然而硬件行業,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存在週期,面對小米的快速過彎,之前對標小米的品牌如今又是怎樣應對呢?

華為低調、榮耀對線

小米品牌漲價後,雷軍毫不避諱指出“小米品牌就是要對標華為、蘋果的高端機型”,發佈會上更是20餘次與華為品牌產品進行對比。

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含榮耀)手機在中國市場出貨1.42億部,佔總市場份額38.5%,穩坐頭把交椅。而將華為作為競爭對手,對於小米來說,固然是希擺脫常年被華為子品牌榮耀,直接與定位更高的華為品牌站在同一段位競爭。

然而從華為的角度來說,面對小米的戰書,雖然能夠正面回應“無懼競爭”等體面之詞,但面對產品參數方面的對標,華為方面也苦於反擊乏術。一方面原因在於華為憑藉近幾年來的形成的品牌溢價模式,在硬件參數上也並不佔優。

小米“漲價”之後,當年對標小米的品牌怎麼辦?

另一方面,華為憑藉自研處理器,與普遍採用高通處理器的國產機型打開“時間差”,華為通常在下半年推出新款SoC,超越上半年面世的高通SoC,次年上半年高通推出新款SoC反超,如此循環,沒有絕對的領先者,只有各自領先一段時間的你追我趕。

母品牌相對少言,旗下的互聯網子品牌榮耀充當了對線的“急先鋒”,一方面榮耀品牌自2013年誕生,出身便是有著“互聯網手機”的基因,以對標小米品牌而生。而另一方面,在定位上比華為略低的榮耀,正好在定位上形成對小米的“卡位”。

而小米則反其道行之,將旗下Redmi品牌獨立與榮耀競爭,於是在各大社交媒體中,雙方母品牌總是一團和氣,但自品牌卻是對線正酣。

iQOO、realme的跟進與轉進

相比小米華為的持久競爭,對於iQOO和realme,一個是去年vivo成立的自品牌、另一個去年OPPO加持的“海歸”品牌,且都是主打高性價比,通過比“性價比”品牌小米更性價比的價格,在國內拿下了前7的市場份額,在競爭慘烈的國內手機市場殺出一線生機。如今小米“放棄”性價比,對於這兩個品牌來說,顯得有些突然。

問題在於,小米漲價之後,這些品牌是跟漲還是不跟?

如果選擇不漲價,則現有產品很可能因為受困於成本,導致必須在性能或功能上進行更多取捨,制約產品力。這對於realme來說,大可以選擇改變定位,避開高價鋒芒,轉而與Redmi競爭,畢竟連名字都有幾分神似。

小米“漲價”之後,當年對標小米的品牌怎麼辦?

如果選擇一同漲價,對於主打性價比的品牌來說,可能需要面對放棄自身核心優勢的風險。同時,價格上漲還可能與母品牌價格區間重合,自亂陣腳。唯一的出路在於如何走出自己的品牌特色,iQOO雖然並未表示是遊戲手機,但在產品上更加強調性能與遊戲體驗,與主打影像的母品牌vivo定位保持差別。

國產5G旗艦的漲價熱潮

而為了應對競爭,至少在旗艦機領域,各家的機型均呈現售價逐漸走高的趨勢。

一方面是5G到來,讓廠商以及產業鏈看到了換機潮的到來,在追求5G初期更多溢價紅利,以及供應鏈成本上升的共同作用下,推高了5G旗艦產品的售價。

小米“漲價”之後,當年對標小米的品牌怎麼辦?

據techinsights統計,小米10標準版的BOM成本(物料清單成本,指所有元件成本總和確定最終產品的成本)為440美元(人民幣3089元)。雖然BOM成本和真實成本還有不小出入。但其中僅驍龍865處理器的價格便高達81美元,如果再計入5G基帶以及相關專利等成本,相比5年前50-60美元的驍龍820可謂貴了不少。同時隨著產業鏈競爭的加劇,內存容量的增長,手機行業無論在成本還是售價方面都呈現出了上漲態勢。

雷軍在小米10發佈會後表示“小米原來只做1999,放到今天肯定幹不了。光一個5G的旗艦處理芯片就1000多塊錢,你根本就沒法做。”所以,小米數字系列從最初的1999、突破了2-3千元、發展到瞭如今4-6千元價位。

另一方面是本身消費者的消費升級,摺疊屏手機的出現已經開始透支現有手機的更新熱情,想要讓用戶持續保持換機熱情,不得不推出更強性能與功能的機型,通過全方位的升級,喚起用戶換機慾望。而在價格方面,消費能力更強的高端用戶,對於換季的慾望也更高。

而面對價格上漲,與降低購機門檻形成的矛盾,為此,手機廠商紛紛自己或與電商平臺開展二手機以舊換新、免息分期購買的服務,雖然手機售價在提高,但是購機門檻卻保持在穩定水平。

不過,廠商不停的推出新品,但是消費者的需求和錢包是有限的,消費升級並不代表一錘子買賣,不僅要保證現有機型的保值能力,防止“入手即過氣”的現象,同時還要讓未來的機型持續喚起用戶換機慾望,避免形成“釘子戶”。

在速途網看來,在當下所有手機廠商“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平衡現有機型競爭力的同時,合理釋放用戶需求,或許會成為5G初期體現廠商決策能力的重要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