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受明清商品經濟刺激和實學思想影響,明清之際的女子得到了空前的思想解放。《紅樓夢》中的女子教育,是享有特權階級的年輕女子在識字、閱讀、書寫等方面所展現出來的具有非凡造詣的文學藝術教育。然而,受中國傳統女教的浸染,賈府裡的女子教育並不純粹,它沒有完全衝破明清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正統規訓,年輕女性猶如在“德”與“才”之間走鋼絲,明清家庭在實施女子教育過程中也表現出如此矛盾的狀態。而《紅樓夢》中的女子家庭教育並非特例,它投射出了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一、明清女子才學的興盛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繁榮,東南沿海率先出現商品經濟,伴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潛滋暗長,社會結構、思想傳播機制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在發生深刻的轉變。

明中葉以後,由於陽明心學的興起,反對程朱理學、追求個性舒展的實學和民主思想風起雲湧,加之受到明末傳教士思想的影響,人性自由與個性解放的呼喚不可遏制地噴湧而出,帶來一度放縱情慾的社會局面。而極度的放縱之後,單純的婦容之美已不能滿足士人的精神需求,於是社會對於女性的認可視角,由單純的美色演變到才貌雙全的考量。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社會對於女性的認可視角,由單純的美色演變到才貌雙全的考量

明清社會對女性的才華開始予以重視,而女性群體則抓住開明之風,首先在最能開啟心扉的詩歌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女子結社作詩,盛行於明末清初。明代末年,江南女子已有姐妹、母女、婆媳一門皆詩的風雅之事,如葉紹袁之妻沈宜修及三女葉紈紈、葉小紈、葉小鸞便是著名的一例。到了清代,詩風益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影響所及,閨中也詩才輩出。

在保守的衛道士看來,自由之風擾亂了原本理想的儒家社會秩序。為了移風易俗,糾正這股“歪風邪氣”,男子便想到利用專門宣揚男權統治地位合理性的封建綱常去捆綁女性的思想,令她們心悅誠服地受縛於社會的底層。於是,衛道士們大規模地印製教材讀物以加強女德修養的說教力度,企圖將女性拉回到封建禮法的閨閣中。

然而,女子一旦掌握了文化知識,要想將她們的興趣和思想完全侷限於《列女傳》《女誡》這類狹隘的思維空間內是不可能的,對於書卷盈架的書香門第女子更加不可能。這反倒為女性提供了讀書識字、接受教育的機會。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明朝末年商品經濟發達

更重要的是,明後期開始的商品化及區域市場、交通路線的增加,刺激了書籍和思想的傳播與暢通,全國出版業呈現空前繁榮之勢。當時全國的出版中心集中在東南地區,有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四省。在這些省份的城鎮中,許多富足的家庭熱衷於家刻和坊刻,並出資出版書籍,使女讀者的需求被激發出來,出現了許多充斥市場的暢銷書,其對女子的文化教育所起的積極作用不可小覷。

商品經濟的發展席捲著書籍和自由思想浪潮,不可遏止地進入了千家萬戶,使得原本僅屬於男性的學問大門,漸漸向婦女敞開。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女性的才華表示尊重,書中少女個個飽學詩書,充滿智慧,甚至她們的讀書過程與士子相同,自幼學習儒家經典,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幼習《四書》,她的獨立人格和才學為主人公賈寶玉所愛慕。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女性的才華表示尊重,書中少女個個飽學詩書,充滿智慧

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延續

賈政:“生女兒不得濟,還是別人家的人,生兒若不濟事,關係非淺。” ——《紅樓夢》第81 回

賈政的話,代表了中國女子家庭教育的傳統: 生女兒是別人家的,費心培養也是多餘,男尊女卑的思想相當明顯。

如果說理學自宋代發軔,在南宋末年得以實施擴散的話,那麼,明代將理學家的女子教育思想付諸實施,並由寬泛化向具體化過渡,而清前期,在“四權”的重壓之下,正統的禮教思想進一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將女子的操行貞潔教育制度化和社會化。

最高統治者對於女子教育的倡導,側重於女子的道德修養層面,而不旁及其他,他們著眼於用封建禮教規範女德,朝廷曾多次下令編撰、刊刻女教書。

1656 年,順治帝親自編撰女訓書《內則衍義》共十六卷,並且撰寫序言,內容涉及女子道德教化的各個方面。康熙皇帝在其教子書《庭訓格言》中,也認為應該注重強化對女子德行的教化,還利用旌表制度來褒獎德行卓著的女子,引導女子踐行貞孝節義的女德觀。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庭訓格言》

明清時期對於女子的教育和評價依然講究“三從四德”,“四德”中唯獨沒有“才學”一項。

統觀《紅樓夢》賈府內部對於“好女孩”的評價,也是品貌、女德在先,才學並不看重: 邢岫煙雖家道貧寒,但“為人雅重”,“是個知書達理的”,“卻是個極溫厚可疼的人”; 薛寶釵,本來門第出身就不錯,再加上“品格端方,容貌美麗,人人都說黛玉不及”,賈母“喜他穩重和平”。在眾人看來,林黛玉縱然有悲情憫人哀嘆薄命的詩才,也不及以上“三從四德”的歸順者。

受正統女教思想的影響,即使是讀過詩詞文學的女性,在同齡人之間也要諱莫如深,抑或佯裝純粹的閨秀而相互規勸告誡。《紅樓夢》第42 回,姑娘們一起行酒令時,黛玉脫口而出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紗窗也沒有紅娘報”,在薛寶釵的反覆追問下,黛玉“方想起昨兒失於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薛寶釵更是為黛玉及時灌輸“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這是寶釵的精明之處,但更重要的是要歸咎於明清社會對女性思想的禁錮。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林黛玉縱然有悲情憫人哀嘆薄命的詩才,也不及以上“三從四德”的歸順者

三、詩書大眾之家:“以德代才”

明清社會才女風尚的盛行激發了閨閣女子內心渴望掙脫禮教束縛的自由嚮往,然而綱常倫理的繩索又時刻勒緊收縮,於是,清代正統儒家學者創造了一種畸形的女子才德觀,即對於女子來說“德便是才”、“以德蓋才”,這種觀念受到了謹慎的普通家族的擁護和實踐。

清代大多數文人識字家庭希望給予家中女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認為女子讀書可識大體,可輔助夫君,但又做出種種限制,認為女子讀書只識字即可,不必通識其中文意,懂得太多便會做出有悖閨閣之事,會擾亂了心性。因此,在整個社會難以把握尺度和標準的女子教育背景下,許多中小仕宦家族採取了“以德代才”的保守教育策略。

儒學家們所謂的讀書和才學是教導女子尊孝道和做忠貞列女。《紅樓夢》中也提到,寶釵讀過《百家姓》,李紈讀過《女四書》和《列女傳》,巧姐讀過《女孝經》和《列女傳》。

這裡涉及到了明清一般家庭中女子啟蒙教育的兩方面內容:第一,學習供幼童識字斷文之用的蒙學教材,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之類,這是宋元以後社會上流行的蒙學讀本;第二,學習專供女教使用的讀物,這類讀物以劉向《列女傳》、班昭《女誡》為典範,在明清時期已漸成系統。

讀《三字經》《百家姓》,接受啟蒙識字教育,目的是日後能讀懂《女孝經》《列女傳》等女子綱常的教條,其最終的旨意還是沒有離開女德的範疇。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女孝經》圖

女子教育的施教者一般由身邊的女性長輩來擔任教育職責,如母親、奶媽、閨塾師等,其中母親在女子家庭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教育內容多以正統女子教育提倡的女子禮教為主

林黛玉進賈府一回裡,最先觸及黛玉讀書問題的是賈母和王熙鳳,曹雪芹安排這樣兩位人物出場並引入女子教育問題是有深刻涵義的。

首先,賈母代表賈府的最高權威,在提及早逝的賈敏時灑了一通骨肉親情淚,隨後她立即吩咐: “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這句話看似十分合乎情理,遠客臨門、放棄上學而迎接以顯示對黛玉的關懷,但實質上卻滲透著賈母對女子讀書問題隨意性的態度。在賈母這裡,女子讀書上學無非是形式而已,算不上頭等大事,自然是可以隨時機動處置。作者讓賈母的這種“上上學”“識識字”的隨意思維最先呈現,有奠定賈府關於女子讀書觀念的基調之意。

接著,王熙鳳是賈府中第一個正面問及黛玉讀書情況的人。然而,全書一直將王熙鳳刻畫為胸無鬥墨、玩弄權術的婦人,最終賈府的敗落也與她讀書不多,無長遠謀劃有直接關係,讓王熙鳳詢問讀書一事,本身就暗含著賈府對於女子讀書問題的定位。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王熙鳳是賈府中第一個正面問及黛玉讀書情況的人

較明確地闡述對女子讀書問題看法的還是賈母,在飯後茶餘與黛玉有這樣一番對答:

“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 ‘只剛唸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 ‘讀的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賈母在談話中直言不諱地道出了賈府對於女子讀書問題所持的尺度,在他們看來《四書》是中國宗法專制社會男子讀書晉升的階梯,林黛玉讀《四書》那是要步男兒風塵的,也與此前令姐妹們無需入學的情節相呼應。接下來,王夫人向黛玉交待有關寶玉的情況時,再次驗證了賈府對於女子讀書問題的態度,她說:

“你三個姊妹倒都極好,以後一起唸書識字學針線,或是偶一玩笑,都有儘讓的。”

在賈府,“唸書”的價值同做針線活一樣,無非是玩笑解悶的手段,亦或只是富家女應當具備的一種生活能力罷了。

賈母、王熙鳳和王夫人對初入賈府的林黛玉在女子教育問題上半藏半露地灌輸了態度,而對這個原本就小心謹慎,“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林黛玉來說,無疑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林黛玉的敏感也在後面的問答中表現出來,當賈寶玉再問及“妹妹可曾讀書”時,林黛玉立即改口回答: “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黛玉是機敏的女性,她從賈母的言語中得知了賈府對於女子教育的態度——只需識字即可,不必明瞭深知什麼大義。因此,在面對此後的問答中,黛玉見機行事,將自己的讀書情況隱匿,是一種自衛手段,也是一種警覺行為。

明清女性儘管有一種很小的自由,能夠使個別女性在內/外和公/私這樣一種正式的兩元性中,通融出一塊自己的天地,但其中的不確定性也帶來了相當的心理壓力。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明清女性儘管有一種很小的自由,但也帶來了相當的心理壓力

結語:在中國漫長的宗法專制社會里,“女子無才便是德”像一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扼殺了廣大女子的聰明才智。女子的智力得不到及時開發,整日所操持的都是酒食之類,未能讀書,不明事理,其他事情一概不知,從而更加倚重於男子。

明清家庭對於女子的教育,雖然還是沒有逃離男性支配的儒家體系,但是肯定女子才華,提倡女子文學等進步女教思想的出現,對於封建禮教控制下的正統女教是極大的衝擊。這個時代的閨秀遠不是受壓和無聲的,她們創造了一種豐富多彩和頗具意義的文化生存方式,其中不僅蘊含著女性意識的甦醒,也顯示出被禮教思想嚴格控制的傳統女教正在走向衰落,在一定程度上為近代女子教育理念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淺析《紅樓夢》中投射出的明清時期女子教育的普遍狀況

明清家庭對於女子的教育,雖然還是沒有逃離男性支配的儒家體系,但是肯定女子才華

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敬請留言,必定認真回覆!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