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作为第二方阵的华东五校该怎么排?

augustine1992


01

复旦大学地处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得天独厚!

复旦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实力强悍,排名长期稳定,紧跟在清北之后几乎毫无争议。

复旦大学的名气有多大?

你可以问扫地阿姨、农民工叔叔、摊煎饼老太太:“中国最有名大学是哪个?”

他们毫不思索必定会回答:“清华和北大。”经过两秒钟的思考后,他们还会说:“还有复旦!”

每年都有大学排名,拼院士,拼成果。但复旦从来不争。他也不需要再争,因为最基层的老百姓都知道他。

“北大清华确实很好,但是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复旦!”这就是“自由而无用”的复旦人藏而不漏的骄傲!

清华北大的确好,但是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大学…

这句话复旦可以说,但其他学校的学生如果这样说,可能就显得虚伪、矫情了。

02

上海交大:弘扬上海城市精神的典范。

与复旦大学深受海派文化影响,小资气氛浓郁不同,上海交大充满激情,敢为人先,锐意创新,近几年发展迅猛,天时地利人和,成功挤入清北复交第一梯队!

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分数线高于中科大,主要原因是地点在上海,本科生年薪已达到 8-10 万元,薪酬仅次于清华、上财,排名全国高校第三。

03

中国科技大学,是一所科研型大学。

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

中国科技大学建校近6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毕业生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中国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学生基础扎实,尤其理化基础雄厚。 升学率76.9%仅次于清华,高于北大。

不要命的上科大,讲的就是科大的学风~

04

浙江大学,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中国十大最美校园之一。

近几年,浙大发展迅猛,蒸蒸日上。2017年更是大获丰收,1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名单,11个学科四轮评估获得A+。

浙大,为什么成为了“华东五人”,而不是“中坚九校”?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校歌第一句就道出了真相!

当前,当所谓的“大学精神”“校训”已渐渐变成一句口号,浙大却在积极弘扬“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浙大校园永远向游客和市民开放。

紫金港校区、玉泉校区、之江校区景色优美,每至周末,就变成了杭州人民公园,成为市民和游客踏青游玩的主要选择地之一。

2016年,紫金港校区发生“市民吃火锅”事件,浙大仍然表示,基于包容开放的精神,浙大不会因此而关闭校园!

05

南京大学,中国最美大学之一。是985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保持“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赢得“中国最温和的大学”之美誉。

南京大学2017年“三三制”人才培养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本科招生从院系大类到学科大类的转变,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重要环节。

南大在四轮评估中成绩一般,有人说“南大没落了”。

认为南大退步的,其实想多了~

南大坚持“小而精”办学特色,并没有错。这也是南大一直能保留在“华东五人”阵营的原因之一。

南大积累起来的口碑已经固化,轻易不可能打破。

看南大2017届毕业生就业、学习的名企、名校,就知道“口碑”的重要性了。


博雅数据库


作为北大清华之后最强的大学组合,华东五校近年来光芒耀眼,几乎已经脱离了C9的范围而自成体系。五校之间,各有优势,互有擅长,彼此之间又竞争又合作,共同构成内地大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历来为关注中国大学和中国教育的人士所津津乐道。

北大清华居于内地大学top2,这个大家似乎都没有疑问,但接下来从3~7名该怎么排,华东五校到底谁最强,谁是内地大学第3,谁是第5,谁是第7,则往往见仁见智。

我的看法是,最好综合国内外的看法,似乎更能得出较为客观的评判结果。

由于各类大学排行榜实在五花八门,特别是内地的排行榜,遭遇很多吐槽,而国外的排行榜往往基于数据为主,相对比较客观,因此,对于国外的评判,我们可以选取几个较有影响力的排行榜的情况加以说明,并结合各个排行榜的平均名次;而对于国内,则选取2018年高考录取线作为参考——毕竟,考生和家长实际“用脚投票”才是人们对于大学的最大认可。

1、国外评判情况

上面图表是国外5大排行榜对内地一流大学的排名情况,对于关键性的争议焦点,华东五校之首(也是内地第3),THE、QS、RUR这几个榜单更青睐复旦大学,总体来看,复旦在各个榜单的表现最佳,平均排名也最高,为华五之首。

其次则是上海交通大学,受到CWUR、RUR、QS的青睐,排名据次于复旦,而平均排名也支持这个结论。接下来是浙江大学、中科大、南京大学。

总体来看,复旦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大学,以文、理、社科等方面的强势,以及“江南第一学府”的美誉和强大影响力,得到国际榜单的普遍认可,并不出意料。

同城的上海交大底蕴很好,近年来进步神速,生机勃勃,在魔都往往与复旦相提并论,排名华五次席是合理的。

至于浙江大学,则是老牌强校,近年来更是锋芒毕露,虽然比较复旦交大略有不及,但比起“偏科”的中科大和最近十年发展缓慢的南京大学而言,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2、国内认可——2018年高考录取线情况

从2018年的最新高考录取线来看,华东五校已经出现分化,复旦、交大明显走在了前面,与其他三校拉开了一定距离。

上面图表是2018年华东五校在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理科调档线,不难看出,复旦、交大各擅胜场,而与其他三校在很多省市都拉开了10分左右的差距。除复旦、交大之外,接下来依次是浙大、中科大及南大,后面三校之间只是略有差异,差距并不明显,这表明,三校在考生及家长心目中的认可度相近。

3、结论

综合上面,华东五校的排名依次应为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南大。

个人认为这是比较客观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博雅燕园


作为第二方阵的华东五校该怎么排?

提起华五,很自然地想起C9!曾几何时,人们把C9作为第一方阵,现在有个别学校仍在排名时因为是C9成员,显得盛气凌人。实际上是实力不足的惧怕暗淡心理作怪!人,们已把清北华五分别作为第一、第二方阵独立于C9之外的存在着,说明20年前的C9再不能适应高校历史发展的现实!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以后,人们对大学的排名,已经进行了重认识,大重组,怎能对大学心目中的位置永遠停留在20年前的水准?

华东五校如何排名,在一些回答中,只谈了自己个人的看法,未见到十足的论据,凭什么你这样排名?别人对你的排名进行100%的怀疑也是应该的!什么笑友汇、五连输、软肋的排名,都遭到不少人的不滿,你是什么专家、什么能人、能有水平独立自主地随心所欲地吹自己的学校给大学排名,用有关资料不行吗?分析综合各家资料得出结论不行吗?搬出你个人只有结论没有论据的回答显得多么地苍白无力!

华五之中争得最狠的是杭州、上海的高校,浙大以学科评估资料欣赏自己,上交以自己的软科排名驾于复旦之上,人们又常以复交声称把复旦排在上交之前,只有中科大、南大在华五中忍气吞声,但是在华五之外,南京的两所高校还是显得那么的不可一世!人们常说清北华五,华五内部却争得热火朝天!

在华五中各有优势,争出个第n和(n+1)有什么意义?

学科评估

排名顺序为浙大、上交、复旦、南大、中科大。
大学文科排名


排名为南大、复旦、浙大、上交。

大学理学排名


排名为中科大、南大、复旦、浙大、上交。

大学工学排名



浙大、上交名列中国高校前茅,其它三校无还手之力!

行业性的医学、农学就不多说了,没有普遍性!

培养高端人才


依次排名为中科大、南大、浙大、复旦、上交。

华五之中各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自的优势!

大学综合排名,不取哪一家排名,不取国内排名(避开软科),取国外各机构排名之平均值

大家去看吧!华五都是令人向往的好大学,华五各校还争吗?


亭亭玉立104648451


华东五校,每一个都是国内外顶呱呱的名校,每一个也都是五虎上将,彼此间难分伯仲。

在国内外各种大学排名中,华东五校,名次互有先后,要排出名次,绝非易事。

不过根据最近几年,国内外各种大学排名情况,综合一下,华东五校的排名,大致可以如下:

1、浙江大学

2、复旦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

4、中国科技大学

5、南京大学

不过,在国内大学排名中,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居第一第二,华五居于第三到第八的位置,但是,不管谁排在第三,其他华五学校都是各种不服。


一马当先029


华东五校作为国内高校的第二梯队没有争议,有争议的是五校之间如何排,不管怎么排,都会有不同意见,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看下国外QS、USNEWS和THE(泰晤士报)的排名。

QS:复旦交大浙大中科大南大。

US NEWS:中科大交大复旦浙大南大。

THE:复旦中科大南大浙大上交。

所以按这个排名是复旦(353)、中科大(633)、交大(447)、浙大(566)和南大(773)。

从第四次学科评估来看,应该是浙大、上交、复旦、南大和中科大。

从一流学科建设来看,应该是浙大复旦上交南大和中科大。

复旦的数学全国第二,金融也很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也不错。另外,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等也是优势学科。

浙大是除清华外中国工科最好的高校,浙大的计算机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和清华北大国防科大都为A+,是中国计算机最好的高校之一。浙大的农学类学科也非常出色,工科中的机械、控制、软件、光学、材料、电气等都很不错。

上交的机械、材料、信息、控制、计算机、土木、船舶与海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都很不错。

南大和中科大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文理科专业不错。




从生源来看,应该是复旦上交中科大浙大和南大。

华东五校浙大学科比较全,工科除了清华就是浙大了,上交也是工科强校,复旦作为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理学医学比较强,南大和中科大是小而美的典范,坚持不并校,保持了自己的特色,都是很好的学校。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除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外,作为我国最强的高校阵容——华东五校,华东五校包括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五所高校各有所长,实力悬殊并不是很大,如果非要排的话,那么到底华东五校之间该怎么排呢?


今天决胜网将会根据刚更新不久的2019QS世界大学排名进行华东五校之间排名。QS中国内地大学排名(2018—19)数据中复旦大学排名第四十四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五十九位,浙江大学排名第六十八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九十八位,南京大学排名第一百二十二位,从这个数据中很清楚的得出华东五校该怎么排了。


对此估计有人会提出异议,说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A+学科11个,A类学科39个,上海交通大学A+学科,A类学科25个,复旦大学A+学科5个,A类学科23个,南京大学A+学科3个,A类学科21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学科7个,A类学科15个,根据这个数据显然和QS世界大学排名是不一致的。


对于作为第二方阵的华东五校排名,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高校之间的排名,可以说不同的评选机构考虑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比如说从录取分数、教育部评估结果、院士人数、科研成果、顶尖人才数量、重点学科数量等等,所以不管排名如何,重点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报考大学,这五所高校都是很好的。


决胜网


这个问题可以打个比方。如果说满分是100分,清北是第一梯队,就算满分,然后华东五校得分基本在95到99之间,都是优秀的范围,至于谁高谁低,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网上各种数据也很多,从录取分数,各种机构排名,教育部评估结果,院士人数,青千,杰青人数,科研成果对比,甚至杰出校友等不胜枚举,不同角度得出的情况必然不同,没必要简单地非要拍个一二三四五。

其实更应该看到,华东五校除了招生时有些许竞争外,平常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多的,比如互派学生交流,每年的荣誉学院峰会,网上慕课资源共享,合作科研项目等等,这种良性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五校的共同发展。没有哪所高校会因为排名而拒绝合作。

这里所谓的排名,其实更应该理解为人们对几所高校的熟悉度或者认可度,在这一点上,发达地区的学校无疑有一定优势,最吃亏的肯定是中科大,不少人甚至不知道中科大在合肥。但这并不影响有人把中科大称为中国的MIT。所以这五所高校,如果是作为择校参考的话,不妨以学科或者专业排名会更有针对性一些。这个可以参考教育部的评估结果。


象牙塔里讲故事


华东五校,浙复上交南科大,除清北外中国最强高校阵容,达到这个程度,实力都是非常强大的,差距也很小。从三个方面来看谁的实力更出类拔萃。



第一:顶尖人才数量对比(院士和长江学者)

浙江大学:院士38.长江学者128

南京大学:院士31,长江学者97

复旦大学:院士44,长江学者94

上海交大:院士46,长江学者146

中国科大:院士48,长江学者48

此轮交大第一,中国科大最后。

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一级国重14,ESI前1%18

上海交大:一级国重9,ESI前1%17

复旦大学:一级国重11.ESI前1%17

南京大学:一级国重8,ESI前1%16

中国科大:一级国重8,ESI前1%10

本轮对比,浙江大学胜出。

三大奖数量

2013-2017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浙江大学:35

上海交大:20

复旦大学:6

中国科大:7

南京大学:13

本轮浙大胜出。

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A+数量

浙江大学:11

南京大学:3

复旦大学:5

上海交大:5

中国科大:7

本轮浙大第一。

综上:从以上可以看出,浙江大学实力对比其他四校略强。上海交大第二,复旦第三,南京第四,科大第五。


平凡的你我


你爱怎么排就怎么排。


嗯afterbefore


最近浙大总是在拉着复旦刷存在感,名声越来越坏,像个怨妇。摊大饼式的扩张,固然可以提高学校的实力,助涨一点人气,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了,其中多了不少小混混,经常在网上摇旗呐喊拉浙大的排名。什么浙大开校庆会,复旦要停课。这还是浙大原来的学风吗?照这样无赖的说法,清华或北大的学生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办校庆,国家要放假了?还有,说苏步青等教授都不愿来复旦教课,有依据吗,如都不来的话,那浙大校庆复旦还停什么课呢。浙大学子不要脸到这种程度,是不是郑强教你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