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你培養了一個出國留學的孩子,你受得了孩子學成不歸國嗎?

懿誠墨寶


既然選擇了出國留學,大多數人都有孩子不歸國的心理準備。

我家孩子馬上加入留學大軍。談到將來,他說自己肯定要回國的,雖然沒說原因,但我理解他的心理:父母在國內,而且就他一個孩子,他不能拋下。他是一個太重感情的孩子,捨不得家,捨不得親人。但作為家長,我卻是不支持他畢業後馬上回國,首先要在國外發展幾年,取得一點成績,這樣才能體現出出國留學的優勢(我功利了:)而且,我們畢竟還不需要孩子照顧,交通方便,想孩子了自己可以出國探望;溝通交流工具發達,隨時可以視頻、聊天,天塹已經變成通途,與孩子保持密切聯繫很方便。即使回國,也不一定在一個城市、住在一起啊!

但這個問題沒有定論,還要看孩子將來的想法會不會變。

從情感上來說,哪個父母不牽繫兒女?“兒行千里母擔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從古至今,父母對兒女的深厚感情,都是濃濃的愛的宣言,兒女繞膝、承歡膝下,更是很多人理想的家庭生活追求。說實話,孩子成人以後,更多的是父母依戀兒女,這種依戀無可厚非,但對有的兒女來說,可能是一種“溫柔的禁錮”,阻礙了他們的追求。

從理智上來說,兒女長大了,翅膀已經足夠承受風雨,支持他飛得更遠更高。為了孩子有個廣闊的前途,父母應該支持孩子的決定。如果留在國外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至少在我自己,我覺得不存在舍不捨得的問題。動畫片《大魚》的主題曲裡有句話,我覺得也適用於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怕你飛遠去,更怕你,永遠停留在這裡。”


飛飛飛飛的魚兒


這個話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中國出國留學的孩子己經夠多了。

我家小孩是西外畢業的,英語專業。對畢業後工作收入不滿意,就去了新加坡,三年。

這是又一次選擇,或留新工作或回國,結果她選了繼續學習,又去法國學兩年。又回到原點。

她回國了,找了第一份工作,稅後九千六。這是半年試用工薪。這樣她覺得沒意思,加上籤證快到期了,就回歐洲去了。然後在德國工作並且結婚了。

全程都是她自己的決定。學習,工作,結婚。

在我來說,根本不介入,這完全是是她自己的事。我在家裡一向不管別人的閒事。包括父母的事。

至於個人養老,我說過,有錢養老不是個事。再說,我隨後是符合條件辦綠卡去德國的。當然我不太可能去。如果是英語國家,我揀起英語熟悉一下,日常應該能應付。德語真接兩眼一抹黑了。

我個人覺得,個人有能力的話,還是在國外國更省心。在國內沒有的背景,想混好太難。象我孩子會幾國語言,又會漢語,就擁有很大優勢,她比當地多數人的薪資高,另外機會多,因為中國大企業有入住德國的需求。需要僱傭像她這樣的人。一樣,德國大企業也需要她這樣的人,以便和中國對接。單就她而言,留在德國是正確的選擇。而且,賺錢很舒心。壓力不大。待遇好。還有帶薪年假,而且一年多發一個月的薪酬。

在國內如賺同樣多的錢,得累的和孫子一樣。她呢,還有狗精神報名跑馬拉松。又報了鐵人三項。如果回到國內,這個幾乎是沒有可能的。生活的質量卻實是兩種結果。

她是自費留學生,不唱高調的話,是無可指責的。在我看來,中國多她一個不多,少她一個不少,算不上什麼人才。能力僅夠自己謀生而己。不繼續拖累父母就是贏了。凡夫俗子也沒有唱高調的資格。

一言一蔽之,怎麼樣選擇是留學生自己的事。家長最好別摻合。

孩子安好我就晴天。


秋歌988


我家娃現在在國外讀大學,平心而論,我並不是太希望他一畢業就回國,至少大學畢業完我希望他在國外生活工作一段。

我們是獨生子女的家長,大多數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在身邊,兒孫滿堂,享受著天倫之樂。我們現在還不算太老,我希望兒子能獨立在國外生活幾年,經濟獨立,而不是現在求學完全靠父母,我希望靠他的能力能在國外立足,不用我們再負擔他的一切。如果回國,一線城市高昂的房價根本是他短時間負擔不起的,我們也許更需要操心他的生活。再說國內現在的普世價值觀,男生沒房女生根本不願意談婚論嫁,我更希望他在國外自己獨立解決這一切。我不想逃避責任,但房子彩禮婚禮等等難題,不希望我的孩子背上沉重的負擔!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裡的寶,國內有很多不好的風俗習慣,對男生和他們的父母,實在有些苛刻。

我跟我孩子探討過,我說我有幾個原則:如果你回國發展,北京房子我留給你居住,但是絕不可能婚前女方房本添名;我歡迎你們力所能及按你們需求買房,我也會盡我所能去幫助,但是別指望我負擔所有;如果女方要彩禮,我不會提供,你能攢多少願意付出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有了孩子後,我偶爾可以幫忙,但絕不會做長期保姆。

人生苦短,我們這樣的父母,前半生為孩子付出的太多,我不想也不會做那種一心付出不求回報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得體地退出,有關心有交集但互不打擾,是我理想的生活。


憂愁少少快樂多多


出國留學是當前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出國留學的學生一般畢業後面臨兩種選擇,是留在國外還是回國工作。這兩種選擇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兩難選擇。留在國外意味著可能要背井離鄉,回國可能面臨著沒有很好的發展。因此,作為家長要如何看待孩子的選擇呢?我想的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出國是國際性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

隨著世界多樣化的發展,學生出國留學已經是大趨勢。這既是很多孩子的願望,也是社會的需求,因此,能夠出國,對於孩子的發展總體來講是好的。當然也不需要過早地讓孩子出國,我的建議是能夠研究生出去讀是最好的。

第二,孩子將來的選擇是孩子的事情

中國有個觀念是養兒防老,養孩子就是希望將來自己老的不能動的時候能夠扶一把,幫一把。但是隨著出國留學人員越來越多,這種觀念在孩子們的心中逐漸淡化了。他們在選擇就業的時候跟多考慮的是專業發展和個人未來的發展。他們很少考慮父母的將來。作為父母也應該要轉變思想,孩子將來是否幸福是他們選擇的根本,而不是父母是否幸福作為孩子選擇未來生活的標準。因為這些孩子已經在國外生活很長時間,他們的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讓他們根據傳統也是很難的。

第三,父母也有選擇的自由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其實孩子是否留在國外已經不是大問題。父母隨時可以去國外的。我在美國訪學期間,就碰到很多這樣的候鳥父母。他們的子女已經拿到美國的綠卡,父母在國內已經退休,這時候,大部分父母的選擇是半年在國內,半年在美國。因為簽證問題,旅遊簽證只能在美國呆半年。在加上現在來往的路費並不貴,說實話,在淡季往返美國最便宜的只有3000元人民幣(北京到華盛頓)。

所以說,孩子出國留學是孩子的發展問題,父母也沒有什麼受不了,只要身體允許,隨時可以出國。而且根據一些國家的規定,孩子在國外父母到一定年齡,也可以申請綠卡,常住國外。這就要看自己的選擇了。


義哥說教育


早知道有今天,就咬咬牙多生兩個,給自己老了多個選擇。我女兒明年研究生畢業,怎麼勸也不願回國,多倫多的破天氣冬天我可受不了,以後最多夏天在那裡呆個3到4個月。加拿大剛畢業的學生收入水平比國內好一點,但十年以後就很難說。國外是高稅收剝削大多數中產階級來養懶人的社會。空氣好水好,無聊寂寞,辦事效率低下,人際關係相對簡單平和,階層固化嚴重。慢慢也想通了,小孩有自己的生活,我們自己的老年生活還得自己活。


三清老仙


說實話,如果我千辛萬苦栽培長大的孩子有能力出國留學,並在國外覓得一份很好的工作,然後他選擇不歸國。我在理智上會為他自豪,但是在情感上,我會有點難以接受,也會感到失落。

首先,在理智上,我認可自己也為他自豪。

孩子能出國留學,說明他本身是個非常奮進努力的孩子,學業上也有所成,所以才能在出國留學後在那裡覓得一份體面的工作並居住下來。而孩子今天所站的高度和成就,從教育上來說,肯定是有父母的一份功勞,所以作為父母會感到欣慰,也為孩子今天所有的成績感到驕傲。

然而,在情感上,孩子出國留學後不歸國,在情感上,作為父母,還是比較失落的。

雖然深知父母子女一場,終歸會漸行漸遠,但那一刻如果真的來臨,還是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的。如果身體硬朗且有英語基礎,還可以嘗試去國外和孩子一起居住,但是如果本身有落葉歸根觀念,且對國內生活比較依賴,那麼就只能和孩子選擇分居兩地。

而這也就意味著,日後要見上一面很難,生命的後半段彼此相聚的次數會屈指可數。在這點上,會難過。另外,可能多少會道德綁架地覺得孩子不夠有孝心,沒有考慮太多父母,心理上多少會有這種不適的想法。

但是,作為獨立個體來說,當初養育孩子也不是為了讓他來防老,所以在失落、難過後還是會接受。因為始終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人生,晚年生活也可以去創造自己的精彩。而孩子的人生是他的人生,只要他在努力向上,在認真地生活,能留意身邊的美好以及珍惜享受愛,那麼也就夠了。孩子有權決定自己人生的模樣,有權決定他在什麼地方過什麼樣的生活。

總而言之,如果我養育了一個出國留學的孩子,我一開始可能會對他學成不歸國的決定有點失落,但是還是會接受。因為始終記得紀伯倫說過:

“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父母是弓,兒女是箭。弓使勁力氣拉開,只為將箭射得又快又遠。”

當時拼命讓他一路飛翔,是懷著快樂和愛的心情。今天他真的飛得又高又遠了,又何必以愛來裹挾他回來呢?

我尊重他的一切選擇。


陽光部落童裝


我們這裡有對做電器生意的夫妻,事業特成功,兩個兒子讀書又很牛,先後去了英國留學,然後都在英國成了家🏠,也買了房子,這兩口子年紀大了,可兒子們都不肯回國,經營良好的公司只好給別人去做了,想兒子孫子時,就飛過去看看,但是又適應不了那邊的生活,一個月都呆不了,就又得回來,我想,他們應該是後悔的,雖然大把錢,兩口子住著那麼大的別墅,兒子們也算很出息了,但也不見得多開心,一天到晚在家吃齋唸佛


善於心1


我家孩子今年10歲,班裡就有一些同學打算出國,但是我發現大多這種情況都是父母的決定,並不是說孩子自己的想法。

那來說說培養孩子出國的初衷是什麼?我想大部分應該是讓孩子出國鍍鍍金,再回國尋求一個更好的發展。那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回國,父母心理上應該有落差的。因為我們中國人受傳統文化影響,還是希望家人團圓,落葉歸根。

雖然心裡有落差,但為人父母最無私的地方就是一切以孩子為重,一切對孩子好的父事情母都會努力去做,所以如果留在國外對孩子發現更好的話,父母都會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支持孩子的決定。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的。


為發光做準備


孩子不歸國受的了嗎?好像每個父母能做得了孩子的主似的。

孩子一生的道路,好多父母是做不了主的。

我小侄,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我哥嫂子都是普通的老師,在他小的時候,全家人也從未想過讓他出國,但孩子最後還是出國了。

孩子從小學習就很優秀,沒上過任何輔導班,大人也沒精心培養,但還是一路順利考上了北大,就算上北大,家人也沒想過讓他出國。但孩子大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北大畢業,沒有上學校保送的研究生,自己聯繫去香港大學當一個教授的助理,後來在教授的引薦下,自己聯繫去美國一所大學。至始至終從來不聽家人的意見,他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到美國留學。

孩子表示,以後如果在外國很好,也可能不回來。

作為家人,孩子大了,就算心裡不願意孩子留在國外,也是沒有辦法阻止。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能考上清華北大更引以為豪,能出國也是盡力而為。孩子不想回國,又能怎樣?

現在的父母指望孩子養老可能性很小,自己照顧好自己吧。

哥哥嫂子也想開了,實在想孩子了,就飛過去看看。每天注重養生鍛鍊身體,以後的事再說吧。也許真到了很老的時候也指望不上孩子,但也不會怨恨孩子。

孩子一生的道路真的不是父母可以決定的。總之,孩子自己認為幸福就好,做父母的,孩子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人生如夢LLH


我爸的一位老同事,就一個姑娘,從小學習就好,後來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在大三的時候,交流出國留學,後來又在國外讀的研究生,回國後在上海工作,結婚生子,過一年後又生了二胎。

由於工作繁忙,就把這位老同事兩口子都叫到上海幫她看孩子,老兩口想反正就這一個姑娘,就投奔姑娘吧,把當地的房子賣了,在上海貸款買一處小房子,算是安家了。幫著看了幾年孩子後,姑娘的公司突然調姑娘到新加坡分公司工作,姑娘和姑爺帶孩子去新加坡了,把老兩口扔在上海。現在老兩口又回到了老家,幾年看不到姑娘一次。

我有個鄰居,也是老兩口,就一個孩子出國留學後留在美國安家,現在已經在美國結婚生子,老兩口都是普通退休人員,天天省吃儉用,每年攢上三四萬塊錢,去美國看看兒子和孫子,呆個十幾天,把攢的那點錢都花了,又回國繼續攢錢,週而復始的這種生活。

我的另一個鄰居,老兩口九十多歲了,兒女都在國外,聽說條件非常好,接老兩口在國外養老,呆了半年,老兩口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與國外不一樣,後來老兩口非要回國,兒女不讓回,老兩口就鬧,說要吃酸菜血腸,讓兒子給做。國外哪有這些東西,最後鬧得沒辦法,兒女放老兩口回國了,並請個保姆天天伺候。但老兩口有時就說,老了,說不定哪天死了可能都看不到兒女最後一面。

對於我來說,我希望孩子將來離我近點,過年過節做點好吃的,一個家庭吃頓飯,熱熱鬧鬧的。否則孩子不在身邊,光老兩口,過個節也沒啥意思。有一句話叫父母在,不遠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