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舅媽感到有消化不良胃脹的感覺,查出胃癌到最後離世40天都沒到,有什麼症狀可以提早發現?

一個愛貓的小朋友


胃癌是嚴重威脅我們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日常常無特異性表現,易被大家忽略,而延誤治療時機,多數患者一經診斷已處於中晚期,預後較差,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

胃癌早期常常無明顯症狀,隨病情進展可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反酸、噯氣、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狀;也可出現腹痛不適,一般為中上腹隱痛,疼痛可不規律,後期隨腫瘤轉移可出現相應部位疼痛;由於腫瘤細胞侵及血管,可引起嘔血、黑便等發生。

對於中晚期胃癌,常常可引起貧血、水腫、消瘦、發熱、黃疸等全身症狀。當腫瘤增大時,可引起吞嚥困難或梗阻;而左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常常為胃癌淋巴結轉移體外最常見的部位;也可引起腹水、胃穿孔等。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雖然胃癌早期常常無特異性表現,但對於年齡大於40歲,存在胃癌家族史或有胃息肉、反覆潰瘍、萎縮性胃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注意篩查胃鏡,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胃癌。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查出胃癌以後不到40天就離世了,這一點都不出奇,因為胃癌出現症狀時去就診,大多數病人已經到了中晚期,當然也有30%的病人早期可以出現症狀,如果及時的就醫,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有什麼症狀可以提前發現胃癌?

1、食慾下降或消化不良。一個正常人一般不會出現食慾下降,當出現時食慾下降時,大多數是因為患病了,食慾下降或消化不良是胃癌早期比較常見的症狀之一。很多胃癌早期的病友會因為食慾下降或消化不良,引起腹部不適感,而限制自己的進食。


2、上腹部不適感。胃癌引起的上腹部不適可以有多種症狀,包括有隱痛、腹脹、泛酸、噯氣、發熱、悶痛等各種不適,上腹部不適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症狀,很多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流等疾病都可出現上腹部不適,故此應該注意與胃癌相鑑別。

3、噁心、嘔吐。因為胃癌是長在胃部裡面的異常腫物,噁心和嘔吐可以在早期胃癌即可見到。

4、消瘦明顯或貧血。胃癌是一個消耗性的疾病,癌症細胞大量生長,需要大部分能量,另外因為癌症病人大都有食慾下降、消化道出血,攝取能量減少,故此短時間之內可以出現體重明顯下降或嚴重貧血。

5、解黑色的大便。解黑色的大便常見於消化道出血,而上消化道居多。胃癌是上消化道的惡性腫瘤,侵犯血管或局部壞死,與食物反覆摩擦,容易出現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經腸道的吸收與消化,排出來便是黑色的大便,這個就跟我們平時吃了動物血製品以後會出現黑色大便原理一樣。



根據胃癌早期的症狀來判斷是否得了胃癌,侷限性非常大,因為只有極少部分的胃癌早期會出現症狀。李醫生建議,對於胃癌的高危人群,應該定期的複查胃鏡,預防癌症的發生很關鍵。


李醫生告訴你


查出胃癌至離世不到40天,這在我們醫生看來,其實並不出奇。

2018年7月,我就接到了類似的一個病人,66歲男性,因上腹部脹痛,食慾不振來住院檢查,最後發現是胃竇部印戒細胞癌。

印戒細胞癌,對化療、放療都不敏感,除了手術沒有任何好的辦法。

這個老人,術前檢查就考慮有淋巴結轉移,人很消瘦,明顯是惡病質引起的長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病情拖得久了,身體底子薄。

當時做了腹腔鏡探查手術,術中探查,不僅是胃周圍淋巴結腫大,甚至大網膜、小腸、腹壁都種滿了癌組織(如下圖),看到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繼續手術了,沒有任何意義!手術做得再好,預期壽命也不會延長一星半點!

術中叫家屬進手術室看了腹腔內的情況後,說明沒有手術意義,於是便結束了手術。

其實這個不算啥手術,就是打幾個孔進入腹腔看了一眼就手工……

患者麻醉清醒後得知手術不能做,心情更加鬱結,最後簽字出院。出院後一週,護士打電話做回訪時,家屬已告知病人離世……唉,不勝惋惜。

其實病人在半年多以前便一直有反覆上腹部脹痛病史,以為是普通胃病,去藥店和診所抓藥吃,症狀也能得到緩解,於是便不重視。最後釀成大禍。

其實很多時候,胃癌的症狀是很難提前發現的。癌症是本身正常細胞突變而來,不像其他細菌等外邪入侵而有明顯症狀。因為癌細胞也屬於身體的一部分,身體並不排斥。

當出現明顯症狀時,多半是有明顯的潰瘍、出血、壓迫神經和血管、癌細胞轉移等。

曾醫生更提倡,40歲以上,有反覆上腹部脹痛的患者,無論如何要做個胃鏡看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能早半年發現和及時手術治療,意義就不同了。

至於那些中晚期胃癌患者,如果能做了手術,術後還需要邁過恢復大關,萬一術後出現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切口癒合不良、術後胃癱、術後食慾不振等,病人在恢復過程中折掉性命,也是有可能的。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胃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發病率高的惡性腫瘤,我國的胃癌發病率排在第二位,僅次於肺癌,每年有超過40萬的胃癌新發患者,有近30萬人死於胃癌。在我國,大部分胃癌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所以,我國胃癌的5年生存率並不高,只有30%左右,而日本和韓國,他們的胃癌發病率也很高,甚至比中國還高。然而,日本和韓國的胃癌發現的早,他們的治癒率高,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至80%。

那麼,怎麼樣才能早期發現胃癌呢?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絕大部分早期胃癌沒有任何症狀,再說一遍,絕大部分早期胃癌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和體徵,是靜悄悄的。

即使有症狀,也是非特異性的症狀,胃癌,胃炎,胃潰瘍都會出現類似的症狀,例如腹脹,腹痛,反酸,噁心,噯氣,食慾減退,體重下降,消瘦等症狀。從症狀上面,無法區分是胃癌,還是胃的良性疾病。

定期體檢,才是最重要的

胃鏡是發現胃癌的最重要,最準確的手段,也是能夠最早發現胃癌的檢查手段。很多人認為胃癌檢查很痛苦,很難受,對胃有損傷,從而不願意去做胃鏡。其實,胃鏡檢查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恐怖,胃鏡檢查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受,如果無法耐受胃鏡,可以選擇無痛胃鏡。

麻醉醫生會給你用藥,你會睡過去,沒有任何知覺,睡一覺之後,胃鏡就做完了,真正的無痛。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我們普通大眾,都應該從40歲開始,接受胃鏡的檢查。

希望大家記住,想要早期發現胃癌,一定要定期體檢,一定要做胃鏡檢查,其他的檢查都不靠譜。


普外科曾醫生


早期胃癌症狀多不典型,其常見症狀為中上腹不適、飽脹或隱痛,伴食慾減退、厭食肉類等,但常被誤為消化不良。


中晚期胃癌幾乎都有症狀,常見的症狀是上腹疼痛或不適感,疼痛為中至重度,缺乏規律性或在飯後發生,持續時間長。但位於幽門區的潰瘍型胃癌疼痛規律可與潰瘍病相同或相似,位於胃底的胃癌可無症狀或只有輕度症狀,位於賁門的胃癌可有吞嚥困難。

位於幽門附近的隆起型胃癌可因幽門梗阻而引起嘔吐,癌腫潰爛可致嘔血或黑便,有的病者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症狀而就醫。病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慾不振、貧血消瘦、疲乏無力甚至惡病質。檢査上腹部可有深壓痛,病程長而腫瘤大時可在上腹部觸到腫塊。晚期病人可有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質地堅硬,個別病人在晚期還可出現腹水。


胃癌發生之初都要經過微小胃癌期,早期胃癌以不同速度發展為進展期胃癌,短則2~4年,長則4~5年以上。由於不同期的胃癌手術後五年生存率相差懸殊,故力爭早期發現癌十分重要。如果胃癌晚期才開始接受治療,則治療效果非常差,如題主所說的從查出胃癌到離世不到40天,這樣現象隨不常見,但足以看出人們對胃癌的警惕性還是不夠。


早期發現胃癌有賴於病人和醫師雙方提高警惕,以下幾點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


  1. 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或隱痛,食慾減退,特別是中年以上,既往無胃病史者。
  2. 已知原有胃息肉、胃潰瘍或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和異型增生的患者,胃病症狀經內科治療無好轉者。
  3. 中年以上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消瘦、乏力、食慾不振,或有原因不明的嘔吐、黑糞或大便隱血持續陽性者。
  4. 多年前有胃切除史,近期出現胃病症狀者。

如有以上情況,要及時去有條件的醫院或消化專科就醫,考慮胃鏡檢查,按胃鏡檢查規範要求摘取活組織,做病理學及細菌檢查,及時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為了發現更多的早期胃癌,凡有不明原因的上腹疼痛不適的患者特別是在40歲以後才出現症狀者,應及早就診,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大便潛血試驗、胃鏡檢查和檢測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鏡直視下,可看到微細的病變,採取活組織做病理學檢查,必要時還可藉助染料或熒光性指示物質以判明癌灶的數量和範圍。


長腿醫生


先對提問者舅媽的不幸表示哀悼,這個胃癌是晚期了所以病情進展特別快。



有哪些症狀可以提早發現胃癌呢?

  1. 上腹不適 如輕度胃部疼痛、膨脹沉重感,有時心窩部隱隱作痛,起初常被診斷為胃炎或潰瘍病並加以治療,症狀可能暫時緩解。如病變發生在胃竇部,可發生十二指腸功能改變,出現節律性疼痛,類似潰瘍病的症狀,也易被誤診為十二指腸潰瘍而延誤治療。但這些症狀都會在一段時間後復發。
  2. 消化不良症狀 食慾減退、厭食納差、噁心嘔吐、食後胃脹、噯氣、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狀,也是一組常見而又缺乏特異性的胃癌早期信號。食慾減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狀,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狀,若與胃痛症狀同時出現並可以排除肝炎時,尤應引|起重視。有些病人因在進食後出現腹脹、噯氣而自動限制日常飲食,致使體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狀也可出現食後飽脹感並伴有輕度噁心。
  3. 消化道出血 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均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常為黑便。同時,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組常見而又缺乏特異性的胃癌信號,而且呈進行性加重。

總結:有以上症狀者可以定期胃鏡檢查,半年一次。如果發現癌變則可以及時治療。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我告訴你們,你們都不喜歡聽真話,認為我在胡說八道,但是事實確實存在,癌症,腫瘤,都不能提前預防,別不信,養生的那傢伙,前幾天跑來問事兒,還打算保守治療,又不想讓別人知道,也就是經常去他那裡養生的人知道他得了癌症,他這種心裡,我瞭解,害怕收入一下子斷了唄!

這叫啥懂不“吃嘴不露頭兒”

名譽在生命面前一文不值,結果他白天給人講養生,怎麼對身體好,到了夜裡就成我們這兒常客了。

老師父也是個有意思的人,前晚上對他說“今晚,你別回去了,明兒早上再回去,要不然你現在就走,明兒不用你來了;”

他猶猶豫豫的還是走了。結果第二天早上,老師父一直抬頭看著東門樓子那塊兒,抽了一袋旱菸,對我說“去,把……躺過的那張木床抬出去扔到後山處理了……”

我問“為啥?那人真不來了嗎?”

老師父說了一句“都死了,還來幹嘛!”


紫澤錦言


早期胃癌有什麼症狀可以提早發現?

早期胃癌的症狀往往並不是很典型,很多病人是沒有症狀的,僅有部分患者有輕度消化不良的症狀,如上腹隱痛不適、輕微飽脹、疼痛、噁心、噯氣等。但是這些症狀不是胃癌特有的症狀,如患有慢性胃炎、潰瘍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

臨床發現,約2/3的胃癌患者,早期可出現上腹部疼痛,約1/3的患者早期僅出現胃部悶脹、上腹不適、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燒心、噁心、嘔吐、噯氣或黑大便等症狀。還有一部分患者不會表現出消化系統症狀,而是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和疲倦無力。

如果出現上腹痛,也就是常說的心口窩疼,消化不良,就是吃完飯以後胃老不舒服、腹脹,或者吃完東西以後,感覺食物在胃裡邊存的時間比較長,下不去。或者出現噯氣,就是打嗝,老是打出的嗝不好聞,有異味。或是吃飽飯後感覺有飽脹感並伴有輕度噁心。或是吃飯時感覺進食不順,逐步發展為吞嚥困難和食物反流。或是有輕度胃部疼痛、膨脹沉重感,有時心窩部隱隱作痛,以胃炎或潰瘍治療後,症狀可能暫時緩解,短期內又復發,反覆發作不易治癒。還有患者出現黑便,因為大便發黑而就診。還有些患者沒有胃腸道的症狀,而是表現為體重減輕,貧血,氣色不佳等症狀。

這些都有可能是胃癌的表現,因為不典型,不能僅從一個症狀表現,就感覺得了胃癌,一定要與胃炎或胃潰瘍相鑑別。

所以,如果出現上腹不適症狀,又伴有其他高風險因素,或在治療後反覆發作的人,必須提高警惕,做進一步的檢查,做到早發現,及早治療。

胃癌治癒率的高低跟胃癌的分期早晚相關,早期胃癌的治癒率是很高的。在日本,早期胃癌的發現率在80%以上,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是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治癒。而在中國,因為胃鏡檢查的不普及,早期胃癌的發現率小於20%,大約有80%的患者發現後已是中晚期胃癌,因此相對日本我國的胃癌的治癒率比較低,越早發現的胃癌治癒率越高。


小曉醫生


  胃癌的症狀有哪些?

  常見症狀:食慾減退、上腹部包塊、疼痛、消瘦、惡病質、黑便、貧血

  (一)症狀

  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當臨床症狀明顯時,病變已屬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狀,以免延誤診治。

  (1)早期胃癌:隨著病情發展,胃的功能和周身狀況逐漸發生改變,這些症狀常無特異性,可時隱時現,可長期存在。如上腹脹痛、鈍痛、隱痛,噁心,食慾不振,噯氣和消瘦等;少數潰瘍型(Ⅱc型和Ⅲ型)早期胃癌也可有潰瘍樣症狀,呈節律性疼痛,反酸,內科治療可緩解等。有的患者胃癌與某些良性病變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變的基礎上(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發生癌變,而這些良性胃部疾病的症狀已長期存在,或反覆發作,更易使患者和醫生放鬆對胃癌的警惕,而延誤診斷時機。某些早期胃癌也可以出現嘔血,黑便,或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就診。

  ①上腹不適:是胃癌中最常見的初發症狀,約80%患者有此表現,與消化不良相似,如發生腹痛,一般開始較輕微,且無規律性,進食後不能緩解,逐漸加重,可以為隱痛,鈍痛。部分可以有節律性疼痛,尤其胃竇胃癌更明顯,甚至進食或服藥可緩解。老年人痛覺遲鈍,多以腹脹為主訴。這些症狀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視,就醫時也易被誤認為胃炎或潰瘍病。故中年患者如有下列情況,應給予進一步檢查,以免漏診:A.既往無胃病史,但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適或疼痛,經治療無效;B.既往有胃潰瘍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規律性改變,且程度日趨加重。如症狀有所緩解,但短期內又有發作者,也應考慮胃癌的可能性,及時作進一步檢查。

  ②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食慾減退和消瘦是胃癌次常見症狀,將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顯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的症狀,部分患者是因進食過多會引起腹脹或腹痛而自行限制進食的。原因不明的厭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狀,需要引起重視。早期胃癌患者一般無明顯的陽性體徵,大多數患者除全身情況較弱外,僅在上腹部出現深壓痛。

  (2)進展期胃癌:胃癌病變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無轉移至有轉移是一個漸進性過程,因此早期,進展期乃至晚期之間並無明顯界限,不僅如此,各期之間症狀常有很大交叉,有些患者病變已屆進展期,但症狀尚不明顯,有些雖處早期但已有較突出的症狀,也有些患者是以器官轉移的症狀或合併症的症狀而就診。根據國內資料的統計進展期胃癌常見的症狀如下:

  ①腹痛:當胃癌發展擴大,尤其在浸潤穿透漿膜而侵犯胰腺或橫結腸繫膜時,可出現持續性劇烈疼痛,並向腰背部放射。極少數癌性潰瘍穿孔的患者也可出現腹部劇痛和腹膜刺激徵象。

  ②食慾減退和消瘦:癌腫毒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出現消瘦、乏力、貧血,營養不良的表現,往往是進行性加重,最後表現為惡病質。

  ③噁心嘔吐:也是較常見的症狀之一,早期即可發生。胃竇部癌也可出現幽門梗阻的症狀。

  ④嘔血和黑便:癌腫表面形成潰瘍時,則出現嘔血和黑便。1/3胃癌患者經常有小量出血,多表現為大便潛血陽性,部分可出現間斷性黑便,但也有以大量嘔血而就診者。

  ⑤腹瀉:可能與胃酸過低有關,大便可呈糊狀甚而可有五更瀉。晚期胃癌累及結腸時常可引起腹瀉,鮮血便等。

  ⑥嚥下困難:癌腫長大後,可出現梗阻症狀,賁門或胃底癌可引起下嚥困難,胃竇癌引起幽門梗阻症狀。

  (二)體徵

  早期胃癌可無任何體徵,中晚期癌的體徵中以上腹壓痛最為常見,1/3患者可捫及上腹部腫塊,質堅而不規則,可有壓痛,能否發現腹塊,與癌腫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關,胃竇部癌可捫及腹塊者較多。其他體徵多由胃癌晚期或轉移而產生,如腫大,質堅,表面不規則的肝臟,黃疸,腹水,左鎖骨上與左腋下淋巴結腫大,男性患者直腸指診時於前列腺上部可捫及堅硬腫塊,女性患者陰道檢查時可捫及腫大的卵巢,其他少見的體徵尚有皮膚,腹白線處結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晚期可發熱,多呈惡病質,此外,胃癌的癌旁綜合徵包括血栓性靜脈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應的體徵。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分享,如果您有更多關於腫瘤相關問題需要諮詢的話,可以私信與我聯繫,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是我研究的意義所在。這篇文章假如能夠幫助大家身邊有需要的人,歡迎大家轉發關注給我點贊,讓更多的人看到生存的希望。



從發現胃癌到離世僅僅40天無論哪個家屬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而在臨床上卻一直有這樣的病例出現。胃癌早期悄無聲息,一點症狀都沒有,有症狀也僅僅是腹脹不適,以為是單純性胃炎,而沒有進一步處理,最後拖成了晚期才去就診。

前段時間,跟一個同事聊天,他說過年的時候過去還跟他堂弟喝酒聊天,一個30歲的小夥子,精神狀態很好。一個月後,卻被告知胃癌晚期,叫同事趕緊回來見見他最後一面。同事怎麼也無法把一個月前一起喝酒堂哥和躺在病床上乾瘦如柴的他聯繫在一起。而他叔叔在這一個月之內,白了頭。這也是身邊的朋友親身經歷的事情,像這樣短期發現癌症離開的還有很多很多。


癌症可怕之處在於其悄無聲息的生長,讓人毫無察覺。即便是出現了症狀的胃癌,也是沒有特異性的,也僅僅是胃痛、上腹部不適、腹脹等等,讓人誤以為是單純的消化不良和胃炎,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最後再去檢查時,已經是晚期胃癌。胃癌很容易全腹腔轉移,整個腹部都可能是密密麻麻的轉移的病變。

沒有特別的症狀可以識別早期的胃癌,因為有可能沒有表現出來症狀。只有通過體檢做胃鏡篩查早期胃癌。另外,平時生活中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規律,少熬夜,少吃垃圾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多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