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分享」“一把手”依賴症嚴重,管理者當深思!

「分享」“一把手”依賴症嚴重,管理者當深思!

當今無論各類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一把手’依賴症”現象十分普遍且比較嚴重,應當說是多種元素混合發酵的結果。這些元素包括體制缺失、機制缺陷、認識偏差、人性特點,以及工作方式、工作作風、社會風氣等等。這些元素從不同角度、不同環節過分強化和放大了“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弱化和縮小了其下屬的地位和作用。在這樣的職場生態環境下,“一把手”與其下屬的關係便沿著“主僕”化方向發展,形成“‘一把手’依賴症”。

其一,“一把手”的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極易導致吳王夫差式的歷史悲劇。

就個人而言,任何人都有知識盲區和能力短板。英雄也好,“一把手”也罷,個人的智慧總是有限的,無不受到學識、經歷、視野、信息、偏好、性格、知識結構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與此同時,誰都不會有意選擇已知的錯誤。換句話說,人人都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就為那些聽不進忠告的“一把手”埋下了禍根。歷史上,吳王夫差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拒絕伍子胥等良臣的苦苦勸告,堅持放虎歸山。結果,吳國被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的越王勾踐所滅。夫差悔不當初,飲恨自盡。

其二,在“一權獨大”的集權環境下,最容易出現“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主心態。

在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每當“一把手”在重大問題上主意已定,下屬們必然在心理上、行為上出現分化——“識時務”者會投其所好,隨聲附和,順水推舟,為討“一把手”歡心而不對事業負責;有些人心中雖有異議,但深感勢單力薄、無力迴天,只好言不由衷地表態贊同或者默認;有些人懷著“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的心態,自知與其自尋煩惱,不如閉嘴旁觀。

其三,“一把手”負責制、“一把手”工程等工作模式,加大了“一把手”責權利的比重,使“一把手”成了“包工頭兒”。

“一把手”在增強責任感的同時,個人意志也很容易進一步膨脹,收攏權力,清除“雜音”,“我是老大我做主”。下屬則完全被置於“夥計”地位,“利”不關己、高高掛起,工作中拉松套、跟著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集體智慧、集體動力因遠離責權利而萎縮。

其四,由於對“一把手”的高度“依賴”,一些工作人員處於半“放挺”狀態,一些行政資源處於半閒置狀態,遇事“只奏不斬”或“不奏不斬”,推諉扯皮、問題上交。

登門辦事的人只好圍追堵截“一把手”,拖延了辦事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群眾怨言,甚至激化了社會矛盾。在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本來千條大道通“羅馬”,卻被迫去走“獨木橋”。“一把手”親自出面化解“難題”之後,本屬正常的工作卻打上了“人情”的烙印,加大了外來人員的“辦事成本”,為權力尋租擴展了空間。一些“一把手”在誘惑的包圍下,逐步蛻化變質。

其五,在唯我獨尊的“一把手”面前,“臣服”的下屬“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即便發現機遇也必須層層請示彙報,絕不敢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搶抓,更不敢在領導面前“逞能”,生怕因有僭越之嫌而引來麻煩。

常言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等“一把手”什麼時候自己發現了、認識到了、決心要乾了,可能已錯過最佳時機。面對錯誤決策也是一樣,有時旁觀者看得清清楚楚萬不可行,但在強權之下沒有人敢嗆“一把手”的肺管子,只能聽之任之,等“一把手”什麼時候自己發現錯了、真心想改了,往往已經付出了無法挽回的代價!回望歷史,這類教訓歷歷在目。

其六,“‘一把手’依賴症”破壞了單位內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職權結構。

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一把手”越俎代庖,瑣事纏身,顧此失彼,工作常常陷入被動而不能自拔,以至成為影響整體效率的“瓶頸”。更嚴重的是,“一把手”忙小事亡命,謀大業惜身,得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失宏圖大略而全然不知,喪失了“一把手”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的統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