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每一座城市,都有新旧两副面孔,在城市更新循序渐进的理想状态下,两者应该是和谐更迭。但现实的冲突往往是,新城日益高大上、旧城依然老破小。

高大上的,自然美化了市容,也增进了居民幸福感,当然更有房价去做标签。

老破小的,则如迟暮美人,一朝黄花谢落,就显得衰败,能走的都走了,留下的要么等待拆迁改造,要么只能困守。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本文插图均由西部射洪网供图

但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往往又留存在那些不受待见的老街之中。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构成了一副叫做市井的城市原生图景。
成为了县级市的射洪,同样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城市要更新,老街旧巷何去何从?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老舍曾经在《骆驼祥子》描述过一些闭着眼就仿佛能置身其中的场景: 小摊贩的吆喝声、手推木板车的吱呀声、磨剪子戗菜刀的嚯嚯声,声声入耳;豆汁儿冒的热气、说话时从嘴里冒出来的白色雾气、酱牛肉的香气,气气可见;喝茶的、聊天的、遛鸟的、来两段《贵妃醉酒》练练嗓子的,好不热闹!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这就是市井生活。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这种生活,可以说是深入国人骨髓的,有着几千年的传承。《管子·小匡》里就讲到:“处商必就市井。”而北宋张择端则用一副《清明上河图》记载了市井文化的繁荣。

市井文化,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气的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简单而又热络的联系,即便如今看来那些老街区显得贫困落后,但热闹的时候是人间烟火气,静默的时候,则又有一种难得的淡然洒脱。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常常有人说,怀念小时候在小巷里打闹奔跑的日子,其实他怀念的并不全是童年,而是那个真实的、包含生活百态的市井。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城市不仅是钢筋水泥柏油马路,更是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记忆的集合体。

作为“西魏置县,北周正名”、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射洪,曾经依靠繁忙的涪江航运,造就了数条繁华老街。车路口的人潮、德胜街的兴盛,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今天纵观全城,称得上硕果仅存的老街区,就是这一片了。这里曾经的热闹,是质朴的,而现在的没落,也是令人心酸的。毕竟,城市变迁、时代跃进,并不以一两条街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但这一副射洪的《清明上河图》却值得保留。因为这座城市的根在这里。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曾经,填了一座公园,是射洪人心中永远的痛。所以我们还是固执地把那个不再是公园的地方叫做公园口。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不复存在的老公园

而上世纪90年代的拆改,新世纪的滨江路,再加近几年的棚户区改造,让这个片区的完整性,已经不复存在。从市井原生态的角度来看,如今仅剩为数不多的几条街巷了。

新城是城市的面子,老城是城市的里子。这几条老街,表面上喧嚣杂乱,“面子”似乎不大好看,而“里子”却仍透着市井生态的活力。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德胜街为例,这是一条传统的经营竹编竹器的老街。直到今天射洪人都喜欢到这条街上购买竹编斗笠、背篓等,而且这里也搭上了电商快车,一家竹器店凭借开设的淘宝店年销售额达到了300万。这条老街,活力依然。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生活着数万居民,他们的生活场景,几十年未有大改变。这种生活形态的保留,给复原这里的市井生态,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也许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大拆大建是最有利的,毕竟获得一笔补偿款或者住进新的电梯房,是一种幸福。

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拆除老街旧巷是城市更新最简单直接的,但也是对城市底蕴破坏性最大的,尤其是在这座城市从县到市的进化之路上,如何保留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不是大拆大建能完成的。这也是国家将“棚改”置换为“旧改”的应有之义。

那么如何才能既保留市井生态,为其赋予新的活力,又能兼顾本地居民幸福生活的提升呢?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对老街巷进行改造升级、还原生活场景、引入更多消费业态,将这一片区打造成为射洪的东门市井,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一座老的市井,其传统的典型场景不外乎三种:其一,赶场;其二,美食;其三,休闲。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赶场是老市井形成的根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相当于隔两天就在这里来一次购物节。生活所需、养家必备、七十二行……人们在赶场天有着各自的角色和需求,这也是老市井繁华的活力所在。因此,复原市井生态,很大程度上是复原赶场这样一个场景。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美食是老市井最令人怀念的,一个手工和面炭火烘烤出来的饼子、一份老婆婆做了几十年的红油辣子浸润的薄饼、一笼热气蒸腾香气满街飘的包子,还有走街串巷的冰糖葫芦、嘭的一声炸出的包谷花……这些都是市井味道的魂。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至于传统休闲,老茶馆一碗盖碗茶、说书人一声醒木、票友来一场梨园春,没有麻将声声,也没有步履匆忙,人们在这里平静下来享受生活的本味,回复到人与人之间自然热络的交流。

射洪的东门市井应该就是这样的。

它以老射洪市井生活场景为中心,通过各类改造的街巷,串联起铺板小馆、老式茶铺、凉亭水榭等,真实再现老射洪的市井生活。人们在这里赶场、喝茶、品尝各种传统美味,传统的手工、匠人摊贩、非遗文化的传承都在这里有栖息之地,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无需再选择逃离,他们可以依靠这些传统的复原,获取更好的生活。

从车路口到德胜街,东门市井——射洪城市文旅宝藏

这不是宽窄巷子那样更多满足着外地游客的需求,但它比宽窄巷子更像是这座城市人们的寻根之地,因为这里有射洪人自己的文化与生活。

在大力倡导文旅发展的今天,留住文化,才能引来游客。射洪的东门市井,也许就是射洪城市文旅的宝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