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光圈優先與快門優先,在實際攝影中應當如何選擇?

既無忘


前面的文章給大家講了快門方面的知識,今天來給大家講講光圈方面的知識。光圈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功能,除了大家經常使用的利用大光圈虛化背景之外還有它還有其它不錯的功能。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光圈方面的知識。


一、光圈的概念

光圈是位於鏡頭內部的小葉片互相重疊構成的光孔,光圈可根據其開閉程度調整圖像感應器的受光量。比如:光圈打開,則使大量光線通過;如光圈縮小,則可限制通光量。光圈一般用“F”來表示,而F後面的數字則代表著光圈的大小。後面的數字越大,光圈越小;數字越小,光圈越大。

另外,光圈還影響著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淺也就是照片的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也就是照片的背景越清晰。

左邊的為大光圈(f/1.4);右邊的為小光圈(f/16)

光圈大小對景深的影響範圍

二、想得到精準的曝光,先要練好光圈

剛剛給大家講了光圈大小決定了鏡頭的進光量,也就是說在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進光量就越多,照片就會越亮,光圈越小、進光量就越少、照片就越暗。

當你使用變焦鏡頭時,光圈會跟著變化。給大家舉個例子:在鏡頭上基本都會有這樣的標識:Canon EF-S 18-135mm f/3.5-5.6 IS,這個標識的意思就是:當鏡頭的焦距為18時,最大光圈為f3.5,當鏡頭的焦距為135時,最大光圈就會縮小為f5.6了。因此在拍攝的時候,在廣角端的時候開到大光圈,有可能曝光量和景深是合適的,但如果把焦距拉倒長焦端的時候,有可能會導致曝光量的不足。

三、光圈控制景深

光圈除了控制進光量之外,還控制著景深。在拍攝某一物體時,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調整光圈,會出現不同的景深效果。比如:在拍攝人像時,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你就可以利用大光圈來使背景模糊,這樣就能拍出背景模糊,主體清晰的人像照。

景深就是相機在對焦完成後,在焦點前後範圍都能清晰成像的範圍。大家在拍攝時可以將拍攝模式調整為“光圈優先(AV檔)”模式,手動調整不同的光圈值,看看不同光圈值所帶來的景深效果,特別是要試一下最小光圈和最大光圈。

左圖:F1.4大光圈淺景深效果 右圖:F11小光圈大景深效果

四、光圈優先模式

前面給大家講了光圈控制著進光量和控制著景深,現在來講講光圈優先模式。對於初學攝影的人,我建議你先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拍攝,去手動調整光圈的大小,相機會自動調整快門速度和計算出合理的曝光值,這對新手來說更好掌握。

五、光圈優先模式的運用

給大家講了光圈的概念,光圈的作用以及什麼是光圈優先模式,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光圈優先模式的運用。

①利用大光圈進行拍攝

當大家在拍攝靜物或者人像時,需要突出主體淡化背景,那麼就可以利用大光圈來拍攝。

大光圈帶來前景、背景虛化,主體清晰的效果

使用大光圈拍人像虛化背景

②使用中等光圈進行拍攝

中等光圈適合拍攝紀實、人文類題材,這類題材既要表現人物與所處環境的相互關聯,還要表現人物和所處環境的相互互動,所以不能使用大光圈將背景虛化。。

中等光圈記錄人與環境的互動

中等光圈記錄人與環境的互動

③使用小光圈進行拍攝

小光圈適合拍攝城市建築、大場景風光等等,比如:使用f11、f16等小光圈配合廣角鏡頭進行拍攝,能很好的展現畫面的細節和細膩的層次。

小光圈拍壯闊的自然風光

小光圈拍宏偉的建築

六、曝光三要素

因為前面講過快門方面的知識,今天又講了光圈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將這幾點結合起來講一下。因為快門、感光度、光圈這三樣既可以分開來講,也可以結合起來講。曝光三要素分別是:光圈、快門、感光度(ISO)。這裡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這三者對曝光的影響。

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亮),光圈越小進光越少(畫面暗);感光度(ISO)值越高,畫面越亮;感光度(ISO)值越低,畫面越暗。

快門速度通常簡稱為快門,是指相機快門從開啟到關閉的時間,通過快門來控制CCD的感光時間。快門速度通常用分數形式來表示,習慣上呈倍數關係,按1秒、1/2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比如 1/100表示快門開啟到關閉是0.01秒, 1/10是0.1秒。快門速度每提高一倍(比如,快門速度從1/2秒變換到1/4秒),鏡頭通光量就會減少一半。因為快門速度提高後縮短了感光材料的感光時間,所以為了保證感光材料能正常受光,光圈的通光量就要相應加大,才能保證拍攝到清晰的照片。

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樣共同影響和決定照片的曝光,這是一張照片獲取光線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相機都沒有辦法完成曝光,說簡單點就是無法拍照。

除此之外,光圈、快門、感光度還會對畫面產生影響。

光圈大、景深淺;光圈小、景深深。景深就是指畫面的清晰部分的範圍。從左往右光圈越來越大,景深也越來越淺:

快門速度則控制著曝光時間的長短,高速快門適合抓拍瞬間場景,而低速快門能夠表現物體運動的軌跡。

使用高速快門拍攝能將水滴凝固在空中:

使用低速快門拍攝能記錄物體的運動軌跡:

感光度(ISO)值指的是指數碼相機處理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對光線的敏感度越強,感光度越低,對光線的敏感度越低。但隨著 ISO 的提高,畫面會出現噪點。

感光度(ISO)值200:

感光度(ISO)值1600:

七、決定景深三要素

決定景深深淺有三個要素,分別是:光圈大小、拍攝距離的遠近、鏡頭焦距的長短。接下來分別講講這三個要素是怎麼影響景深的。

①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②拍攝距離的遠近

主體離鏡頭越近,景深越淺;主體離鏡頭越遠,景深越深。

③焦距的長短

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總結:前面單獨給大家講了感光度、快門這兩個知識,今天講了光圈方面的知識,也對這三個知識進行了總結。這三個知識是攝影中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知識了,大家一定要掌握好。無論你以後怎麼拍,都是需要這三個搭配起來才能拍的。就像開車一樣,你要控制好油門、離合器、剎車,通過控制這三樣,你才能控制車速,才能讓車停下來。


攝影初級班


光圈優先(AV)與快門優先(TV),對於攝影者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兩種拍攝模式。二者都是半自動模式,還有全自動模式(P)和全手動模式(M)等。根據拍攝者對工具的熟悉情況和拍攝主題的需求,選擇拍攝模式。

光圈優先與快門優先,在實際攝影中應當如何選擇?

■光圈優先:可以拍攝大多數場景

在拍攝時,ISO設定以後,通過改變光圈的大小,調整進光量,從而控制景深,同時,也可以控制快門速度。這種模式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拍攝模式,能夠拍攝大多數場景。比如拍攝人像,需要人物主體清晰,背景虛化,我們用光圈優先模式,就可以增大光圈,拍出小景深人像照片。

■快門優先:主要拍攝運動對象

在拍攝時,通過控制快門的速度,來確定運動對象呈現的狀態,如果快門速度高於運動中的拍攝對象,那麼呈現的畫面狀態就是定格在那一瞬間,拍攝對象是清晰的,比如拍攝運動員等。如果快門速度比拍攝對象的運動速度慢,那麼拍攝對象就會呈現模糊狀態,比如我們拍攝瀑布等。

■根據個人的拍攝經驗,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拍攝時間,都是用的光圈優先模式,對於業餘攝影者來說足夠了。當然,其他拍攝模式也應該掌握,應對特殊的場景拍攝。


腦攝狼圖事界,愛好攝影,擅長後期處理,喜歡與大家聊攝影,敬請關注。


腦攝狼圖事界


無論使用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拍攝出的照片曝光基本正確的幾率都很高,且不容易出錯,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光圈優先

光圈優先,這種方法是確定了鏡頭光圈後能夠控制景深,讓相機去自動選擇使用的快門速度,一般用來進行抓拍。


無論人物站在大樹的陰影下,還是走進明亮太陽底下的場地時,都無需要進行再調節,大大地增加了拍攝的速度和拍到關鍵時刻的鏡頭的幾率,但使用時還是要時刻關注快門速度,確保快門的速度夠快,能夠定格任何物體,或者是相機晃動也不至於造成影響。

在拍攝風景時,使用小光圈才能將遠處和近處的所有景物都清晰地展示。

快門優先

當短跑運動員衝刺時,籃球球員跳高灌籃的那一刻,我們都希望將這精彩的瞬間用清晰的圖片定格下來?這時,我們就必須使用相機的快門優先功能拍攝。

快門優先是將快門的速度固定不變,使用什麼速度(一般為250分之1秒)由使用者自行設定,光圈則交由相機的程序自動進行選擇。

在快門過慢的情況下,雖說也能留住人物的瞬間動作,但是移動的人物最終會增加一道如幻影般的光影痕跡。

為了保證曝光的正確,還要對相機的感光度、對焦模式、快門速度、連拍模式等進行正確的設置。


36旅行


根據我的經驗來說,初學攝影應該以快門優先來拍攝,熟練後轉光圈優先,最後選擇手動模式拍攝為好。

初學者,因為不熟悉相機的功能、鍵位和拍攝技巧。因此,可以選擇簡單的開始。快門優先即S檔,是最保險的拍攝方式。根據光線情況,設定合適的iso,然後就可以實驗安全快門,在常用的自然光和光線好的室內進行拍攝,都可以輕鬆完成。如果曝光不足,就放慢快門速度。過曝,就加快門速度。很簡單就能操作。



如果一旦熟悉了相機功能和鍵位佈局。就可以轉練習光圈優先即A檔拍攝模式。在光圈優先模式下,全景、特寫、虛化等操作都可以輕鬆的實現了。主要體現在可以自如的控制景深。需要大景深,就把數值調大。需要淺景深,就把數字調小,用大光圈。


對相機熟練掌握後,就可以自如的用M檔拍攝了。


半日閒影像


一、文章總論述

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是攝影愛好者學習攝影最基礎的基礎。學習攝影必須先學習什麼是光圈,什麼是快門?他們的曝光組合和互易律的辯證關係是什麼?這是攝影愛好者必須掌握的第一個難關。只有這樣,在攝影學習中你才能再往下進行。很多人在喊:“光線是攝影的靈魂”,“光線是攝影第一”。所以說光線很重要,那麼,光圈和速度就是來控制光線進行攝影創作的。瞭解光圈和快門是學習攝影的前提。

二、什麼是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呢?闡述如下:

1、攝影的光圈優先

攝影的光圈優先在攝影相機的標識是AV。在一定的光線範圍內, A、假如你要虛化背景,光圈可以設在大光圈f2.8優先 。在拍攝的時候可以不管速度多少,相機可以自動配置找到合適的速度,以虛化背景突出主體。

B、假如說要背景清晰,需要大景深。光圈可以設置在f16或者f22小光圈,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相機自動配置快門速度。小景深,清晰的背景可以交代攝影的場景。

2、攝影的快門速度優先

A、設置高速快門優先

、 設置高速快門優先也就是TV,可以凝固畫面,根據情況,可以設置在1/500秒至 1/8000秒,在光線曝光組合的範圍內,相機自動配置光圈。

B、設置慢門速度優先

設置慢門速度1/30秒至“B”門,可以拍攝虛化、模糊、動感的虛實相間的攝影作品。在拍攝的時候可以自動配置光圈。

三、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這裡面有一個關鍵點:

在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相機自動拍攝的時候,往往會曝光不足,這就要求攝影師要根據情況,必須要做到曝光補償。這是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最重要的技巧。

趙許生原唱,感謝您的關注。

攝影乾貨 渴望對您有所幫助






攝影家趙許生


在攝影創作中,數碼單反相機上有不同的拍攝模式,拍攝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拍攝需要進行不同的模式選擇或交換。

題主提到,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在攝影實踐中如何選擇。選擇不同的拍攝模式,首先要了解兩種拍攝模式的不同的作用。

一、光圈優先自動曝光模式。又稱光圈先決式自動曝光模式,用A表示,數碼單反相機都具備這個功能。光圈優先是先由拍攝者首先選擇設置拍攝時的光圈大小,再由相機自身的測光系統測試拍攝現場的光線強弱,再根據光圈大小自動設置快門速度。



光圈優先適合拍攝靜止狀態的景物或需要優先考慮景深的拍攝。一是通過光圈來控制快門速度。同樣的拍攝環境光線,大光圈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小光圈可以放慢快門速度。同理:在拍攝環境光圈差時,可以使用大光圈,提高快門速度。在拍攝環境光線太強時,就使用小光圈以降低快門速度。二是光圈優先可以通過光圈大小來控制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即畫面中清晰範圍越小,比如,拍花、拍人物、拍靜物等。光圈越小,景深越長,也就是畫面中清晰範圍大。比如,拍風光、風景等等。



二、快門優先自動曝光,又稱快門先決,一般用S表示。它的原理同光圈先決相反,是由拍攝者設置快門速度,由相機自身測光系統根據拍攝現場的光線強弱,自動設置光圈的大小。


快門優先拍攝模式非常適合拍攝速度和運動有關的主題照片。比如,川流不息的車流,流淌的小溪,飛速奔跑的運動員。而且同一主題使用不同快門速度配合不同的光圈值得到的效果也是不相同。比如瀑布拍攝。快門速度快,就是飛濺的水花,快門速度慢,就會絲綢般連綿不斷。一般低速必須使用三角架。



張衛國手機攝影


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是最常用的兩種曝光模式,應該如何選擇?建議如下:

1、光圈和快門的作用是什麼?

  • 光圈是通過鏡頭孔徑的大小變化來控制曝光量的裝置。就像水池裡的水龍頭一樣,可開大開小,開大時水流就多;開小時水流就少。

  • 快門是通過時間的長短變化來控制曝光量的裝置。同樣是一個池子,全開龍頭時一分鐘能裝滿水,而半開龍頭時,則要兩分鐘才能裝滿。

光圈與快門關係圖(圖/網絡)

2、光圈優先模式如何選擇?

  • 選擇光圈優先模式時,拍攝者根據需要可設定光圈大小,例如:f2.8、f8.0、f16、f22等,相機會根據現場光線狀況自動配置快門速度。

光圈優先模式設置圖(圖片/網絡)

  • 光圈大小可以決定景深的大小,景深就是畫面中由近處到遠處的清晰範圍。光圈越大(數字越小時),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數字越大時),景深越大。
  • 在人像攝影和風光攝影中,大多使用光圈優先模式。

大光圈,小景深,可以虛化背景,突出主體,人像攝影常用的模式。(攝影/夏雪)

小光圈,大景深,近景、遠景清晰範圍大,大多應用風光攝影。(攝影/夏雪)

3、快門優先模式如何選擇?

  • 選擇快門優先時,拍攝者根據需要可確定曝光時間長短,例如:10秒、1/2秒、1/50秒、1/500秒、1/2000秒等,相機會根據現場光線狀況自動配置光圈大小。

快門優先模式設置圖(圖/網絡)

  • 選擇快門優先模式時,可以使用高速快門凝固運動物體的精彩瞬間,如體育比賽、野生動物等;也可以使用慢速快門記錄物體的運動軌跡,如水流、車流等。

採用高速快門記錄水上飛馳的快艇。(攝影/夏雪)

採用慢速快門記錄城市的汽車光軌。(攝影/夏雪)

綜上所述,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是相機控制曝光量的兩個重要裝置,它們既是獨立的部件,又是相互作用的,在實際應用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圖文原創/夏雪視覺)


夏雪視覺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光圈優先,什麼是快門優先。

光圈優先指的是優先調整光圈,快門相機根據光圈值和實際情況確定。反之快門優先就是優先設定快門值,光圈值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自己設定。

然後是什麼情況下使用光圈優先呢?

簡單來說光圈主要決定景深,所以,當你需要調整景深的時候主要使用光圈優先,一般需要調整景深的情況是拍攝“靜物”的時候,也就是你要拍攝的對象在短時間內不會移動,你才有時間來調整景深。比如,拍攝人像,靜物等等。

另外,什麼情況下使用快門優先呢?

也簡單來說,什麼時候你需要控制快門呢?一種情況是延時攝影,需要極慢的快門,還有就是拍攝運動的人或者物,需要一定的快門速度去捕捉某個動態,或者跟蹤對焦,這個時候是沒有時間讓你去研究你的景深的,精彩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快門速度不夠,你就錯過了,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使用快門優先。




夜半胡說



複雜的理論知識我們就不講了,估計網上能搜到很多。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光圈和快門。


1、光圈是用來控制透過鏡頭進入機身感光器件的光量,是鏡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參數,光圈的大小決定進入感光元件的光線的多少,通常我們用F值來表達光圈的大小。光圈由大到小如F2、F5.6、F10、F16等。F後面的數值越小,光圈孔徑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也就越明亮,景深也就越淺。所以拍背景虛化的照片我們就要把光圈值設大一點。同理光圈的數值越大,光圈孔徑越小,進光量越少,畫面也就越灰暗,景深也就越大。所以在拍人像時通常用F2.8-F4之間的大光圈,更容易得到背景虛化的照片;在拍風景照的時候我們就要用F8-F11之間的小光圈,這樣拍出的照片前後景都非常清晰。

2、快門是控制照相機曝光時間的機件,快門速度單位是“秒”。常見的快門速度有:1/2 、1/4 、1/8 、1/15、 1/30 等。相鄰兩級的快門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我們常說相差一級。如1/2秒比1/4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在相機液晶屏及肩屏(中高端單反有)顯示快門速度時為了方便顯示所以只顯示分母,即1/60秒顯示為60,然而6秒顯示為6"。快門速度越快,光線通過時間越短,畫面越暗。快門速度越慢,光線通過時間越長,畫面越亮;快門速度越快,越能抓拍瞬間,表現瞬間美。快門速度越慢,越能捕捉過程,表現過程美。保證合理的快門能使我們的照片防止因抖動而模糊。還有一個安全快門的概念我們就不說了,只要記住鏡頭焦距的倒數值就是安全快門的最大值,大於這個數值則不能保證拍攝清晰不模糊。比如50mm定焦鏡頭,安全快門為1/50,如果你使用1/40則容易糊片。

知道了光圈和快門的知識下面的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就簡單多了。

3、光圈優先方便我們通過改變光圈的大小來輕鬆地控制景深,而相機會在保證曝光量的前提下自動為其配備合適的快門速度。


4、快門優先則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

(回答滿意的話請關注、留言、點贊、轉發收藏,謝謝!)


指尖的精靈


在說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到影響曝光的三要素:光圈(F)、快門、(T)感光度(ISO),這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使照片正常曝光。

再來說說什麼是光圈優先(AV檔)和快門優先(TV檔)。光圈優先是指拍攝者自行設定光圈數值,而使相機自動識別快門速度來使照片正常曝光;快門優先是指拍攝者自行設定快門數值,而使相機自動識別光圈來使照片正常曝光。(一般感光度也是手動設置好的,ISO100,最高不要超過400,高感易產生噪點。)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選擇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呢?舉一些實例供參考。

(一)光圈優先

1.大光圈虛化:簡化背景,突出主體;夜景拍攝時,環境光會形成柔美的光斑。

2.微距:一般採用大光圈,F5.6以下,1m內拍攝,虛化背景。

3.弱光環境下:使用大光圈拍攝更有優勢,可以相對提高快門速度,也可相對降低感光度,控制噪點,提升畫質。

4.大場景風光照:採用F8以下小光圈拍攝,畫面細節更豐富,更細膩。

(二)快門優先

1.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手動設置好快門速度,可抓拍到清晰的影像。多用於拍攝飛鳥、體育攝影等。

2.夜景城市攝影:夜景拍攝時光線較弱,大多時候需要長時間曝光,或降低快門速度,以保證進光量。此時使用快門優先就相對有優勢了。

要注意的是,這兩者並沒有誰更好,根據拍攝場景或對象的不同而選擇不同模式。如果您在拍攝過程中發現這兩個模式都滿足不了拍攝需求了,那麼就可以嘗試使用M檔(手動模式)拍攝啦。

以上僅一些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