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中国人没法像西方人一样喝酒时不吃东西?

远湖慕风


这个不成立为一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我觉得题主观察到的也就是一些个别的现象吧。

首先说我原来公司有一个大哥,西北汉子酒量真的是没话说,他很多时候喝酒都不吃东西,56度左右白酒2两一杯也是一口一个的干,看他喝酒我都发怵。我们都劝他稍微吃点东西,要不然酒精伤胃,他的说法是不习惯,觉得耽误事。

我也在深圳的一些大排档见过几个外国人一桌,就人手两瓶啤酒,然后叫了满桌子的各种烧烤吃的别提多嗨了,可见外国人也不都是喝酒不吃东西啊。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基本就是个伪命题,喝酒还是看个人习惯的。不过确实不推荐空腹饮酒,真的很伤肠胃,可能年轻时候觉得没什么,等到年纪见长,年轻时候放浪形骸“欠的债”就都找上来了。

我已经戒酒3年了,因为题主也说到了有的人觉得空腹喝酒,胃会很不舒服,下面稍微给大家说一下空腹饮酒的危害吧

1、空腹喝酒会导致低血糖。人在空腹的时候,酒精会直接进入肝脏,影响人体肝糖原的分解使得血糖变得更低。

2、空腹饮酒会引发胃炎。空腹的时候酒精会直接刺激胃壁,这也是题主说的喝酒时不吃东西有人胃很不舒服的原因,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炎,更严重的酗酒有可能导致胃癌。

3、空腹饮酒会导致休克。空腹饮酒有时候会引起大脑的麻醉,酒精在胃里停留时间很短,直接进入吸收阶段,甚至吸收量能达到90%以上引起中毒,甚至会导致休克。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空腹、过量饮酒导致休克、猝死的例子也不少见了。

偶尔、适量饮酒是可以放松心情、有益身心的。但是真的不要空腹饮酒,不要饮酒过量,后果真的很严重,希望大家爱惜自己的身体,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哑巴美食家


中国其实也一样,干喝的都是行家是酒鬼,也可以说是职业选手,真心是为了喝酒而喝酒,配小菜什么的就破坏了酒的味道。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了?因为环境啊,我记得小时候的副食商店还叫门市部的时候,店里的柜台上固定放一个青色的瓷坛子,上面放一个小搪瓷缸子,旁边放着酒提,有人买了就舀一提子在小搪瓷缸子,那人就站着慢慢的喝,喝完了把缸子放在酒坛子上。全程是不吃东西的。

江浙一带的酒馆估计也大抵如此吧,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可以佐证,或者郭德纲先生的评书闲白中也提到过,真正喝酒的人,几粒花生或者半块豆腐干都可以喝上4两半斤,有时候用铁钉子蘸着酱油唑都能喝半斤。真的颠仨炒俩那都不算喝酒。

所以说喝酒这事,真的不存在什么东西方差异,只是社会大环境不同,西方国家保留了纯粹喝酒的地方,而中国这类场所要么已经变质要么已经消亡,毕竟,钱才是我们真正的神。


当阳光落在我的床上


看情况,他们多数都是喝低度酒,或者各种果酒,主要是品酒的别的香味。中国的酒味道太单一了,吃饭喝酒就是为了助兴,或者个别有酒瘾的没酒不行,如果不是经常喝酒的话,应该不会有人一开始就对酒有瘾。可能我不常喝酒,也不会喝,对于不同的酒味道中的差异实在是品不出来,但是喜欢远远的闻酒的味道,喝就一般了,除非和别人吃饭,喝酒纯粹是一种交际手段了。或者晚上睡不着,搞点花生米,喝的迷迷糊糊好睡觉,多少要吃点东西,不然味道太辣了。国外喝酒讲究就多了,中国的白酒可以说适合任何很多就餐场合了,在家里不算,基本上都是中餐。外面的大排档,各种高级的中餐馆,都可以喝白酒。国外对于不同的就餐环境,用酒也不一样,比较正经的就餐还会有什么开胃酒之类的,讲究也很多。感觉说的有点乱,将就看吧。


A牧羊人施清海


别和任何人比

我就说我,之前喝多都喜欢边吃边喝,自从前年觉得自已有发胖的趋势,琢磨是不是吃的太多了。

然后,晚上喝酒的时候就吃一点点菜,这样持续了几个月,确实是瘦了,但是胃三天两头的难受,做了个胃镜,胃炎了。

所以,告诫大家,一定不要空腹喝酒,我就是反面教材。





我的牛牛叫艾米


欧洲人的酒才有多少度?咱们中国人喝的酒,又是多少度?酒文化不同。


咱们中国人,喝酒总要来点小菜,至少也是碟花生米,其实和酒没有关系。和咱们喜欢有事没事来点零食有关系。下酒菜,虽然是为了下酒,但究其作用,应该算是日常小吃零食的一种。


欧洲人,喜欢下班之后,在街边酒吧来一杯。他们这种来一杯,不是喝酒,而是社交。一般就是咖啡,饮料,带酒精的话,那就是啤酒。



喝啤酒,一般是来一杯,而不是一瓶。也有一瓶的啦,只是习惯是一杯。这一杯,还不到一罐的量。酒精度数在4% -13%。大部分也就是5%。有的人还喜欢来冲了苏打水或者柠檬水的啤酒,那酒精度数就更低了。



这种闲聊来一杯,就和我们平时来一杯可乐一样,属于饮料。算不上喝酒。


西方人正正式式地算喝酒,那是在两种场:吃饭的时候,和晚上泡吧的时候。一般也是晚饭会来杯葡萄酒。午饭,如果下午还要上班,可能就是被啤酒。美剧里我们常看到,办公室里一个小酒鬼,谁来都倒上一小杯威士忌,这个可能是国家领导人或者金融大鳄才有的待遇吧,并不是欧洲人工作的常态。


晚上夜酒吧或会所喝酒,一般是鸡尾酒。



如果你是坐在户外露台喝鸡尾酒,酒保可能会送点干果或者薯片。如果你是在人群拥挤的会所,那给碟干果,也不方便吃啊。拍黄瓜这种带汁水的小菜,就更加不合适了。再说,龙酒、威士忌、伏特加这些酒,虽然看起来很烈,实际上也不过40度。

俄罗斯人爱得要命的看起来很烈的伏特加,也就40度。喝的时候,也不是一个口盅倒满,一口气干了。一般是做鸡尾酒的基础酒,然后加入橙汁或者其他饮料。这么一冲淡,酒精度数其实也不高。



最大的原因,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是,欧洲人没有太多吃零食的习惯。我们的下酒菜,带着汁水油盐,在欧洲人眼里,这算早午饭或者餐前开胃菜了。没到吃饭时间,我吃啥开胃菜?!


欧洲人一群人小聚喝酒时,也会点一两盘点心,大部分时间是干果和薯片。西班牙人比较爱吃。在马德里这种大方的城市,点一杯啤酒,店家会送一小碟下酒菜,叫Tapas。到了巴塞罗那这种抠门的城市,你点两杯啤酒,都没得送。想吃,还得另花钱。



西班牙大米良


西方人喝酒不吃东西?中国人喝酒习惯不同?

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在法国生活了8年,说西方人喝酒不吃东西,是要分场合的。

  • 比如说,在酒吧喝酒,西方人一般喝啤酒和鸡尾酒,很少配东西吃,但也有配些小吃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 在露天茶座或者咖啡厅,如果是跟朋友一起,西方人点啤酒或者葡萄酒时会点些火腿或者奶酪作为搭配。

  • 在家跟朋友家人小聚,餐前酒一般是起泡或者微甜的白葡萄酒,会配些简单的餐前小食,甚至是薯片都会出现……

当然,西方人喝酒不吃东西往往在酒吧喝啤酒或者点一杯葡萄酒甚至是烈酒,这个时候还真不常见配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吧:

  1. 国外的品鉴类啤酒一般虽然度数较高,但是麦香浓郁,而非一般“解渴”啤酒那么单薄。

  2. 葡萄酒度数较低,如果点的是干白,甜白,桃红,起泡,清淡型干红,单独饮用也是很好入口的。

  3. 点如威士忌,或者朗姆酒,白兰地等烈酒,一般也就一两杯,而且以男性居多,这种凸显“男人本色”的时刻如果要吃食来缓解酒的灼烧感应该不是西方直男的作风……

  4. 中国人主要还是喝白酒和啤酒居多,而且中国人喝酒常常在饭桌上,即便是朋友小酌,一般也围绕着一堆下酒小菜。这时候重点不是喝的什么酒,而是吃的什么菜,所以说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总是充当配角的,离开了花生米,茅台也就是白酒而已……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4939686532655492523,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tos-cn-i-0004/72282f9b2b1749ad96435ccf1ce13118\

三丰食堂


我看到这个问题,不由得好好考虑了一番。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喝酒的人,从第一杯酒到现在也接近40年了。

题主说西方人喝酒不吃东西,中国人喝酒喜欢吃东西,其实不是原因,而是文化。

喝酒吃不吃东西,是一个人的选择,同时不吃东西也必然是不好的结果,酒是可以让人增加热量的饮料,但是没有任何营养,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喝酒不吃菜,一定有问题。

所谓的外国人喝酒不吃东西,其实是一种文化背景,我听说一个故事,日本人不想回家,是因为房子小,德国人不想回家,是因为喜欢喝啤酒。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是建立在吃的文化背景之下的,而很多的国家把喝酒作为文化的目的,自然就有喝酒就是喝酒,而我们喝酒是为了养生。


煮茶闻书香


西方人喝酒就是喝酒,不要下酒菜。中国人喝酒必须要有小菜,哪怕啤酒、黄酒,一样的无菜不成酒席。

这不是国人嘴馋好吃,实在是生活习惯不同。 普济曾经为此做过尝试,体会喝酒不吃菜的感受。那还是每周只有一天休息的时候,周日无一例外去乡下钓鱼。早上出门,不带吃喝,就带一壶高度白酒,渴了饿了,抿上一口。上午感觉还行,下午实在渴的受不了,胃里火烧火燎。



后来不断琢磨,结合平时喝酒的经验,认为西方老外喝酒不吃菜,我们的喝酒必吃菜,都是正常,主要区别在于:①人家喝酒和吃饭是两码事,我们是一次性解决,一码事;②人家都是饱着肚子喝酒,不需要再吃东西,也吃不进,我们都是饭点喝酒;③人家喝酒是休闲,聊天助兴,我们是酒壮怂人胆,把酒当办事的武器工具。


所以,酒在东西方人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同,自然的喝法各异,不足为奇。


普济


因为喝酒的目的不一样。

中国人喝酒为了大事,像今天这种有事没事喝点的日子,不到五十年。古代都是过节祭祀后,喝点酒。

外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喝酒为了解渴。

为什么有这种区别?

因为我们中国人是炎黄子孙,一大特点就是吃热食,这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最大的不同。这是从炎黄时代就留存下来的习惯。在商朝代替夏朝时期,汤,也就是热水普及,成为商朝对今天最大贡献。汤的军师伊尹就是个厨子。

热食,譬如炒土豆丝。热汤,就是热水。汤成了药汤汤茶,那是在孙思邈之后。

外国人不喝热水。到今天都是,到了马来西亚,大早上喝冷牛奶,美国的早餐就是冷牛奶泡燕麦片,我吃一次拉一次…这就是外国人的习惯。

外国人解渴方式,航海的喝酒,游牧的喝奶。别看日韩都用筷子,日本就是冷食,日本的热茶学中国的。

为什么?因为水会变质。长期不喝的水喝了会死人的。所以大航海在中国和西欧,中国喝茶,西欧喝酒,没有游牧民族什么事,比如俄罗斯。所以中国被清朝占据,中国失去了海洋。

既然西方人喝酒为了解渴,要什么小食?中国人喝茶要小食的,是特别讲究的地方,寻常人比如我,喝点热水就行了。


梦香寒冰


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没来过祖国的大西北。位于西北内陆的甘肃兰州,男人们热衷于喝酒,当地号称一年喝倒一个酒牌子。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会在这个城市流行一种白酒,酒场上一般都喝这个牌子,但是第二年又开始流行喝另一种白酒,之前的就没人喝了。


由于这个城市可供人们娱乐的文化旅游项目太少,又加上属于高寒地区,所以人们的娱乐主要就是喝酒,曾经在市中心的南关十字,有一个叫万人坑的一大块空地,到了夏天就成了啤酒摊,每晚在那里喝酒的人保守估计也有几千人,在那里主要是喝啤酒,黄河牌扎啤,尽管四周有各类小吃,但人们往往不就任何下酒菜,当地叫干喝。

另外,本地人喝白酒,经常在路边或楼下摆个小桌,打开白酒,一人一杯春尖茶,就这样划着拳,能喝上半天,除了茶和烟,没有任何下酒的,在这边我们都习以为常了,而且很多人的习惯是吃饱了饭,在饭后专门去喝酒,所以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没有来过大西北的兰州,有机会来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